施工升降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7728发布日期:2022-12-21 05:0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施工升降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具体地,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系统。


背景技术:

2.为实现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超高塔机在施工现场也较常见,随着越来越多超高塔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塔机需要配置小型施工升降机供司机攀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底层坐施工升降机到最高的一道扶墙搭设的脚手架,从脚手架走向塔身,然后由塔机标准节内的扶梯进入建筑物。
3.在建设过程中,若施工升降机的附着位置的下方不可设置基础楼板,或者施工升降机的附着位置的下方为松软土层,或者施工升降机附着在行走式塔机上,则只能被迫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设置悬空平台,施工升降机只能从悬空平台向上或者从悬空平台向下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自行爬升一段高度后方可达到施工升降机所在的悬空平台乘坐施工升降机,对操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施工上存在较大的不便利。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施工升降机系统,以克服或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系统,该施工升降机系统能够使施工升降机轿厢穿越悬空平台,降低工作人员的攀爬高度,降低劳动强度。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系统,包括平台和导轨架组件,所述导轨架组件包括竖向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导轨架组件、片式导轨架和第二导轨架组件,所述片式导轨架安装在所述平台的侧边缘,所述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片式导轨架外侧面和第二导轨架组件外侧面依次相接形成为施工升降机轿厢移动的导向面。
7.可选地,所述片式导轨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平台侧面连接的连接件。
8.进一步地,所述片式导轨架还包括两根第一主弦杆和两根第一横腹杆,两根所述第一横腹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在两根所述第一主弦杆之间,所述第一横腹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平台连接。
9.具体地,所述第一导轨架组件底部与所述平台上表面之间或所述第二导轨架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平台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补偿垫板。
10.具体地,所述平台和所述补偿垫板两者高度之和与所述第一主弦杆的高度相等。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片式导轨架外侧面和第二导轨架组件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分支导轨,各所述分支导轨竖向依次相连形成用于导引所述施工升降机轿厢滑动的导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架组件包括竖向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标准导轨架和第一导轨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架组件包括竖向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二导轨架和第二标准导
轨架。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轨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
16.可选地,还包括底架围栏,所述底架围栏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导轨架组件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导轨架组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架围栏的底板上。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通过在平台边缘设置片式导轨架,实现对位于平台上下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与第二导轨架组件的连通,从而使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片式导轨架外侧面和第二导轨架组件外侧面依次相接形成为导向面,使得施工升降机轿厢实现了穿越平台的运行方式,在平台离地面较高时,无需工作人员爬升一定高度到达平台乘坐施工升降机,降低劳动强度。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施工升降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平台
ꢀꢀꢀꢀꢀꢀꢀꢀꢀꢀꢀꢀꢀꢀꢀꢀꢀꢀꢀꢀꢀꢀꢀꢀꢀꢀꢀ
11导轨
26.2片式导轨架
ꢀꢀꢀꢀꢀꢀꢀꢀꢀꢀꢀꢀꢀꢀꢀꢀꢀꢀꢀꢀꢀ
21连接件
27.22第一主弦杆
ꢀꢀꢀꢀꢀꢀꢀꢀꢀꢀꢀꢀꢀꢀꢀꢀꢀꢀꢀꢀ
23第一横腹杆
28.3施工升降机轿厢
ꢀꢀꢀꢀꢀꢀꢀꢀꢀꢀꢀꢀꢀꢀꢀꢀꢀ
31导向轮
29.4补偿垫板
ꢀꢀꢀꢀꢀꢀꢀꢀꢀꢀꢀꢀꢀꢀꢀꢀꢀꢀꢀꢀꢀꢀꢀ
5第一标准导轨架
30.6第一导轨架
ꢀꢀꢀꢀꢀꢀꢀꢀꢀꢀꢀꢀꢀꢀꢀꢀꢀꢀꢀꢀꢀ
61第一加强件
31.7第二导轨架
ꢀꢀꢀꢀꢀꢀꢀꢀꢀꢀꢀꢀꢀꢀꢀꢀꢀꢀꢀꢀꢀ
71第二加强件
32.8第二标准导轨架
ꢀꢀꢀꢀꢀꢀꢀꢀꢀꢀꢀꢀꢀꢀꢀꢀꢀ
9底架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36.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术语“上、下”是指沿导轨架
的上下方向,在使用中,施工升降机系统的运行方向通常与导轨架的上下方向大致相同;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系统的方位术语,应当结合实际安装状态进行理解。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系统,包括平台1和导轨架组件,所述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架组件、片式导轨架2和第二导轨架组件,第一导轨架组件、片式导轨架2和第二导轨架组件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所述片式导轨架2安装在所述平台1的侧边缘,所述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片式导轨架2外侧面和第二导轨架组件外侧面依次相接形成为导向面,使得施工升降机轿厢3能够沿着导向面上下移动。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平台边缘设置片式导轨架2,实现对位于平台上下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与第二导轨架组件的连通,实现了施工升降机轿厢穿越平台的运行方式,缩减了工作人员攀爬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平台离地面较高时,无需工作人员如现有技术中爬升一定高度到达平台乘坐施工升降机,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9.作为片式导轨架2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片式导轨架2包括连接件21,片式导轨架2通过连接件21与平台1侧面连接,从而将片式导轨架2固定在平台1上。
40.一般地,平台1可以为钢结构平台,通过螺栓将连接件21紧固在平台1侧面上,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将连接件21固定在平台1侧面上。
41.进一步地,片式导轨架2还包括第一主弦杆22和第一横腹杆23,第一主弦杆22的数量为两根,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腹杆23的数量为两根,第一横腹杆23由角钢制备而成,当然,根据片式导轨架2所占用的空间以及结构强度的要求,可以增加第一横腹杆23的数量,两根第一主弦杆22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两根第一主弦杆22彼此分开,在两根第一主弦杆22之间设置第一横腹杆23,并且两根第一横腹杆23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横腹杆23的一端与一根第一主弦杆22的外侧面连接,该第一横腹杆3的另一端与另一根第一主弦杆22的外侧面连接。在第一横腹杆23与平台1的侧面之间设置连接件2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1可以设计为u型结构件,连接件21一端通过螺栓与平台1的侧面紧固连接,连接件21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横腹杆23侧面紧固连接。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轨架组件外侧面设置有分支导轨,第一导轨架组件上的分支导轨的长度与第一导轨架组件的主弦杆的高度基本一致,片式导轨架2外侧面设置有分支导轨,片式导轨架2上的分支导轨的长度与片式导轨架2的第一主弦杆22的高度基本一致,第二导轨架组件外侧面设置有分支导轨,第二导轨架组件上的分支导轨的长度与第二导轨架组件的主弦杆的高度基本一致。
43.参照图3所示,在分支导轨上设置有齿条,用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各分支导轨沿着竖向依次相连形成为导轨11,从而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导引施工升降机轿厢3沿着竖向穿越平台1进行滑动。施工升降机轿厢3朝向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脱装置,具体地,防滑脱装置包括防滑脱支座,防滑脱支座在施工升降机轿厢3朝向平台1的侧面上,并且防滑脱支座上设置有导向轮31,导向轮31布置在主弦杆的相对两侧,并将主弦杆夹持在相对的导向轮31之间,从而既能够防止施工升降机轿厢3从导轨架上脱落,又有助于施工升降机轿厢3沿着主弦杆滑动。
44.由于片式导轨架2受到其分支导轨上的齿条模数影响,其制作的高度存在无法实
现完全与平台1高度一致的可能,因此,如图2所示,可以增设补偿垫板4,例如,在第二导轨架组件的顶部与平台1下表面之间设置补偿垫板4,以补偿平台1与片式导轨架2之间可能存在的高度差;在优选情况下,在第一导轨架组件底部与平台1上表面之间设置补偿垫板4,以补偿平台1与片式导轨架2之间可能存在的高度差,同时将补偿垫板4安装在第一导轨架组件底部与平台1上表面之间,更加方便施工装配。
45.其中,平台1和补偿垫板4两者高度之和与第一主弦杆22的高度相等,具体地,在第二导轨架组件的顶部与平台1下表面之间设置补偿垫板4的情况下,平台1上表面与第一主弦杆22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补偿垫板4的下表面与第一主弦杆22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在第一导轨架组件的底部与平台1上表面之间设置补偿垫板4的情况下,补偿垫板4的上表面与第一主弦杆22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平台1的下表面与第一主弦杆22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补偿垫板补偿平台与片式导轨架2之间可能存在的高度差,例如,补偿垫板4可以为镂空板,或者,补偿垫板4可以为十字型板,或者其它形式的补偿垫板。
46.作为第一导轨架组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第一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一标准导轨架5和第一导轨架6,第一标准导轨架5和第一导轨架6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其中,第一标准导轨架5可以包括四个主弦杆、多个横腹杆,具体地,横腹杆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主弦杆之间,而且,沿着主弦杆的高度方向分为三层布置横腹杆,使第一标准导轨架5整体形成框架结构,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标准导轨架5侧面设置斜腹杆,以增加第一标准导轨架5的结构强度。第一导轨架6与第一标准导轨架5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导轨架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61,第一加强件61优选为加强钢板,以增强第一导轨架6与平台1的连接强度。
47.同样地,作为第二导轨架组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第二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二导轨架7和第二标准导轨架8,第二导轨架7和第二标准导轨架8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其中,第二标准导轨架8可以包括四个主弦杆、多个横腹杆,具体地,横腹杆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主弦杆之间,而且,沿着主弦杆的高度方向分为三层布置横腹杆,使第二标准导轨架8整体形成框架结构,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二标准导轨架8侧面设置斜腹杆,以增加第二标准导轨架8的结构强度。第二导轨架7与第二标准导轨架8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二导轨架7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强件71,或者第二导轨架7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71,第二加强件71优选为加强钢板,以增强第二导轨架7与平台1的连接强度。
48.此外,参照图1所示,还设置有底架围栏9,底架围栏9为框架结构,底架围栏9的边缘围绕第二导轨架组件的下端布置,进一步地,第二导轨架组件的底部安装在底架围栏9的底板上。
4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一个施工升降机轿厢3穿越平台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也可以设置两个施工升降机轿厢3穿越平台不同侧的边缘,或者,采用采用不同壁厚、不同连接方式将片式导轨架2和标准导轨架结合的方式,建立可穿越钢结构平台运行的双笼或单笼施工升降机,这些技术方案均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5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系统,包括平台1和导轨架组件,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架组件、片式导轨架2和第二导轨架组件,第一导轨架组件、片式导轨架2和第二导轨架组件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第一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一标准导轨架5和第一导轨架6,第一标准导轨架5和第一导轨架6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第二导轨架组件包括第二导轨架7和第二标准导轨架8,第二导轨架7和第二标准导轨架8沿着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层叠布置。片式导轨架2包括连接件21、第一主弦杆22和第一横腹杆23,第一主弦杆22的数量为两根,第一横腹杆23的数量为两根,在两根第一主弦杆22之间设置第一横腹杆23,并且两根第一横腹杆23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横腹杆23的一端与一根第一主弦杆22的外侧面连接,该第一横腹杆3的另一端与另一根第一主弦杆22的外侧面连接,连接件21可以设计为u型结构件,连接件21一端通过螺栓与平台1的侧面紧固连接,连接件21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横腹杆23侧面紧固连接。第一导轨架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61,第二导轨架7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件71,第一导轨架6底部与平台1的上表面之间安装补偿垫板4,以补偿平台1与片式导轨架2之间可能存在的高度差,第二导轨架7的顶部与平台1的下表面连接。第一标准导轨架5的主弦杆、第一导轨架6的主弦杆、片式导轨架2的第一主弦杆22、第二导轨架7的主弦杆、第二标准导轨架8的主弦杆依次相连,从而使第一标准导轨架5外侧面上的分支导轨、第一导轨架6外侧面上的分支导轨、片式导轨架2外侧面上的分支导轨、第二导轨架7外侧面上的分支导轨及第二标准导轨架8外侧面上的分支导轨依次相连形成导轨11,以引导施工升降机轿厢3沿着导轨11上下滑动,第二导轨架组件下垂至接近地面处,即通过增减第二标准导轨架8的数量,使施工升降机轿厢3具备下行至接近地面的条件,将施工升降机轿厢3运行至接近地面处附近,对底架围栏9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固定在地面上,底架围栏9围绕最底部的第二标准导轨架8外侧布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穿过底架围栏9进入施工升降机轿厢3。
52.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系统通过附墙架与建筑物的墙壁固定,工作人员穿过底架围栏9进入施工升降机轿厢3,操作施工升降机轿厢3沿着导轨架穿越平台1,到达需要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将片式导轨架2安装在平台1的边缘,从而连通位于平台1上下方的第一导轨架组件和第二导轨架组件,使得施工升降机轿厢3能够穿越平台1,施工升降机能够在钢结构基础平台上表面运行,同时也能在钢结构平台的下表面运行,在基础离地面较高时,无需工作人员爬升一定高度到达钢结构即可乘坐施工升降机。
53.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系统使得施工升降机对地面基础无特殊要求,回填土、不具备打基础的楼板或行走的钢结构平台均能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
5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