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6989发布日期:2023-02-01 01: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


背景技术:

2.传送带作为一种便捷的自动化机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通过传送带将零件在各个工序之间传送,形成流水线作业,提高了现代化生产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6706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它包括底座,底座上的左右两端设有辊筒,其中一个辊筒通过皮带轮与电机相连,两个辊筒上缠绕有链条,链条的外围设有带体,带体的顶部设有料斗,带体的下方设置有一排传动轮,传动轮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传动轮的轮体顶部与带体底部相接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工厂车间生产过程中,两工序之间由传送带进行连接输送,相邻的传送带之间较为紧密,若干传送带首尾连接的长度较长,并且传送带的长度无法进行调节,当操作人员或运输载具从传送带之间通过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人员或运输载具在对接的两条传送带之间通行,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
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连接有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包括皮带、固定架和两个伸缩板,皮带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两个伸缩板均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两个伸缩板背离固定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定位轮,两个定位轮均位于皮带背离第二传送带的一侧,固定架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板,两个移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位于皮带靠近第二传送带的一侧,固定架内固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与两个移动板固定连接,固定架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液压缸,两个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对应伸缩板固定连接,伸缩板背离第二液压缸的一端固设有用于连接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连接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液压缸输出端拉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使得张紧轮远离第二传送带,张紧轮位于皮带外侧,使得张紧轮移动时带动皮带移动,同时两个第二液压缸输出端带动对应伸缩板回收,并使得第二液压缸输出端的移动的距离为第一液压缸输出端的一半,使得移动板与伸缩板之间产生位移差,进而使得皮带在两个伸缩板回收时保持张紧状态,最终完成第一传送带的回收,使两个传送带之间形成开口,便于人员或运输载具在对接的两条传送带之间通行。
9.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开设有滑移槽,伸缩板均固设有与滑移槽适配的滑移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对滑移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固定板对伸缩板进行限位,并且对伸缩板提供支撑,让伸缩板能够沿滑移槽长度方向滑动。
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两块锁紧板和定位板,第二传送带设有与固定架对应的连接架,两个锁紧板均与一侧的伸缩板固定连接,定位板与连接架固定连接,定位板背离连接架的一端都设有梯形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连接时,定位板位于两块锁紧板之间,锁紧板对定位板提供支撑和定位,使得连接架与伸缩板处于同一高度,有利于减小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高度差。通过梯形板使得两个锁紧板与定位板连接时更加便捷。
13.可选的,两个所述锁紧板分别设为上锁紧板和下锁紧板,上锁紧板开设有竖孔,竖孔内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穿设竖孔且与上锁紧板滑动连接,上锁紧板开设有与竖孔相连通的放置腔,放置腔内固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上锁紧板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进行连接时,定位杆下端部位于定位孔内,进而实现定位板与上锁紧板的定位,第一传送带回收时,通过拉动定位杆,将定位杆下端部移出定位孔,进而解除连接。
15.可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端面开设有梯形槽,移动板设有与梯形槽适配的梯形块,移动板均固设有与移动板适配的支撑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槽与梯形块的配合,使得移动板在第一液压缸的推动下能够沿梯形槽移动。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连接时,支撑块为对应的移动板提供支撑,使得连接更加稳定。
17.可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靠近皮带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转杆,所有转杆均转动连接有同一限位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进而调整两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使得传送带能够通过限位板对传送的零件进行限位。
19.可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支撑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轮为皮带提供支撑,使得皮带在放置有零件时不会出现较大变形。
21.可选的,所述定位板背离伸缩板的一端设有防撞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伸缩板与连接架连接时,防撞垫与连接架抵触,有利于减小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在对接时产生的振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一液压缸输出端拉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使得张紧轮远离第二传送带,张紧轮位于皮带外侧,使得张紧轮移动时带动皮带移动,同时两个第二液压缸输出端带动对应伸缩板回收,并使得第二液压缸输出端的移动的距离为第一液压缸输出端的一半,使得移动板与伸缩板之间产生位移差,进而使得皮带在两个伸缩板回收时保持张紧状态,最终完成第一传送带的回收,使两个传送带之间形成开口,便于人员或运输载具在对接的两条传送带之间通行;
25.2.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进行连接时,定位杆下端部位于定位孔内,进而实现
定位板与上锁紧板的定位,第一传送带回收时,通过拉动定位杆,将定位杆下端部移出定位孔,进而解除连接;
26.3.两个伸缩板与连接架连接时,防撞垫与连接架抵触,有利于减小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在对接时产生的振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突显第一传送带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0.图4是旨在突显张紧轮与皮带位置的示意图。
31.图5是旨在突显连接件结构的示意图。
32.图6是旨在突显限位板与固定板位置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11、皮带;12、固定架;13、伸缩板;121、支撑轮;131、定位轮;122、移动板;123、张紧轮;124、第一液压缸;125、第二液压缸;3、连接件;126、固定板;128、滑移槽;132、滑移块;31、锁紧板;32、定位板;21、连接架;321、梯形板;311、竖孔;312、定位杆;313、复位弹簧;314、上锁紧板;315、下锁紧板;322、定位孔;129、梯形槽;127、梯形块;133、支撑块;4、转杆; 41、限位板;5、推板;6、防撞垫。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
36.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11传送工装,包括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连接,第一传送带1安装有驱动第一传送带1运转的驱动电机。第一传送带1包括皮带11、固定架12和两个伸缩板13,固定架1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板126。两个固定板12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开设有滑移槽128,滑移槽128 与固定板126长度方向一致,伸缩板13固定有与滑移槽128适配的滑移块132,使得伸缩板13能够在滑移块132和滑移槽128的限位作用下沿滑移槽128长度方向移动。
37.参照图3和图4,两个固定板126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轮121,并且支撑轮121 沿高度方向分为两排。两个伸缩板13背离固定架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定位轮131,所有支撑轮121以及两个定位轮131均转动连接于皮带11内。支撑轮121与定位轮131共同为皮带11提供支撑,使得皮带1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两个定位轮131与两排支撑轮121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皮带11的上端面始终处于保持水平。
38.参照图3和图4,第一传送带1上的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126远离第二传送带 2的一端,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有主动轮,主动轮位于皮带11内,操作人员通过操纵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使得主动轮带动皮带11转动,进而通过皮带11带动所有支撑轮121和两个定位轮131转动。
39.参照图3和图4,两个固定板126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开设有梯形槽129,梯形槽129 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22,移动板122固定有与梯形槽129适配的梯形块127,在梯形块 127与梯形槽129的配合下,移动板122能够沿梯形槽129进行滑动。两个移动板122靠近定位轮
1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123,张紧轮123位于皮带11靠近第二传送带2的一侧,张紧轮123与皮带11相抵触,使得皮带11转动时带动张紧轮123转动。
40.参照图2和图3,两个移动板122背离张紧轮123(参考图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推板5,两个固定板126之间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24,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能够同时带动两个移动板122同步移动。
41.参照图2和图3,两个固定板126相互远离的侧面均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25(参考图 1),两第二液压缸125(参考图1)的输出端与对应伸缩板13固定连接,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二液压缸125(参考图1)输出端的伸缩,进而控制伸缩板13沿在滑移槽128进行移动,使得伸缩板13带动定位轮131(参考图4)对皮带11进行拉伸。
42.参照图1和图3,当第一传送带1需要回收时,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回收,使得两个移动板122带动张紧轮123移动,使得张紧轮123拉动皮带11。同时操作人员操纵第二液压缸125输出端拉动伸缩板13回收,并且第二液压缸125输出端移动的距离为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移动的距离的一半,进而使得移动板122与伸缩板13之间产生位移差,使得皮带1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使得皮带11在伸缩板13移动时始终保持平稳,进而实现第一传送带1的回收。
43.参照图1和图5,第二传送带2设有连接架21,连接架21与固定架12(参考图2) 对应,使得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连接处设有连接件3(参考图2),连接件3(参考图2)包括两个锁紧板31和一个定位板32,两个锁紧板31与同一侧的伸缩板13固定连接,定位板32与连接架21固定连接,两个锁紧板31之间的间距与定位板32适配。
44.参照图1和图5,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连接时,定位板32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与两个锁紧板31贴合,进而提高两个伸缩板13与连接架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使得连接架21与固定架12(参考图2)处于同一高度,有利于减小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高度差,使得零件在从第一传送带1传送至第二传送带2时较为平稳。
45.参照图2和图5,与驱动电机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锁紧板31中,位于上端部的一个锁紧板31设为上锁紧板314,位于下端部的锁紧板31设为下锁紧板315。上锁紧板314设有竖孔311,竖孔311内连接有定位杆312,定位杆312穿设竖孔311.并且定位杆311与上锁紧板314滑动连接,使得定位杆312能够在竖孔311内进行移动。
46.参照图2和图5,上锁紧板314设有与竖孔311连通的放置腔,放置腔内安装有复位弹簧313,定位杆312穿设复位弹簧313,复位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杆312和上锁紧板314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13推动定位杆312与上锁紧板314抵触,使得在第一传送带1 (参考图1)和第二传送带2(参考图1)未连接时,定位杆312的下端部始终位于上锁紧板314外。定位杆312的上端部穿设锁紧板31,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拉动定位杆312的上端部调整定位杆312在竖孔中的位置。
47.参照图1和图3,当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需要连接时,操作人员操纵两个第二液压缸125推动伸缩板13,使得定位轮131(参考图4)推动皮带11向第二传送带2靠近。操纵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通过推板5推动两移动板122移动,并且使得第一液压缸 124输出端延伸的距离为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的一倍,使得皮带11在伸缩板13伸缩过程中不会干涉伸缩板13的移动。
48.参照图1和图5,定位板32固定连接有梯形板321,当两个伸缩板13向连接架21 靠近时,定位杆312的下端部与梯形板321的斜面抵触,随着伸缩板13与连接架21的接近,定位杆312的下端部沿斜面逐渐移动,进而使得定位杆312逐渐压缩复位弹簧313。定位板 32设有与定位杆312适配的定位孔322,当锁紧板31与连接架21抵触时,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处于连接状态,定位杆312被复位弹簧313推入定位孔322中,实现锁紧板 31与定位板32的定位,进而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连接定位。
49.参照图3和图4,伸缩板13靠近定位轮131的一端固定有支撑块133,支撑块133 与移动板122适配,当第一传送带1(参考图1)与第二传送带2(参考图1)处于连接状态时,移动板122下端面与支撑块133抵触,进而使得移动板132与对应的固定板126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上锁紧板341和下锁紧板315与连接架21贴合的位置均安装有防撞垫6 (参考图5)。
50.参照图1和图4,两个伸缩板13与连接架21连接处均安装有上述相同的连接件3 (参考图3),使得当两个伸缩板13与连接架21对接时,防撞垫6有利于减小第一传送带1 和第二传送带2之间产生的震动,使得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51.参照图1和图6,两个固定板126上端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多个转杆4,同一固定板 126上的所有转杆4远离固定板1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板41,操作人员通过转动同一固定板126上的所有转杆4调节限位板41与固定板126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第一传送带1 在传送零件时,能够通过两个限位板41对零件进行限位,使得零件与在皮带11上的排列更加整齐。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伸缩避让式皮带传送工装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一液压缸124输出端回收,使得移动板122带动张紧轮123回收,进而使得张紧轮拉动皮带 11远离第二传送带2。同时,操作人员操纵两个第二液压缸125输出端回收,使得两个伸缩板13带动定位轮131回收,并且让两个第二液压缸125输出端的回收速度为第一液压缸 124输出端的一半,使得皮带1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进而实现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 的分离,便于操作人员和运输载具在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之间通行。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