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2689发布日期:2023-01-12 17:2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输送机的物料输送方向前端为卸料端(也称“下料端”),通过在所述输送机的卸料端的下方设置物料收集箱进行落料入箱,卸料端下方的物料收集箱装满物料之后需要停机更换空箱之后再继续进行落料收集,不仅导致输送机的运输速率受限,而且,储料时长短,需要及时转移物料收集箱以及其内的物料,生产压力大,也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当输送机的长度较长时,只能从输送机的前端进行下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可以能够实现输送带侧方下料,减少浪费;同时,多个方向的下料能够增加储料时长,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
4.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横跨所述输送带设置的固定架,在所述输送带的任一侧设有摆动块,所述摆动块可左右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在所述摆动块的非摆动中心线位置处固设有挡料板,所述固定架上还固设有横向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与所述摆动块铰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摆动块和所述挡料板左右摆动,所述输送带的侧方设有与所述摆动块相对应的下料工位,所述摆动块与其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彼此分居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挡料板能够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且其远端延伸至所述下料工位处。
5.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可通过横向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摆动块和所述挡料板进行左右摆动,使得所述挡料板能够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且其远端延伸至所述下料工位处,将物料导向所述输送带的侧方的下料工位进行下料。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不仅能够在输送带的前端(物料输送方向前方的一端)下料,而且还可以在输送带的侧方下料,可根据需要在前端下料和侧方下料之间进行自动切换,例如:当前端下料处满料时,自动切换侧方下料,当侧方下料处满料时,自动切换前方下料;增加储料时长,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实现了侧方自动下料,当输送带较长时侧方下料可避免空间上的浪费。
6.优选的,在所述下料工位处设有下料溜槽,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挡料板能够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且其远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溜槽的入口处,通过所述挡料板将物料顺利导入所述下料溜槽。
7.优选的,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摆动块,每个所述摆动块均可左右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在每个所述摆动块的非摆动中心线位置处均固设有挡料板,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为一双作用气缸,位于所述双作用气缸的两端的两活塞杆分别与两所述摆动块一一对应铰接并能够驱动各自对应的摆动块和挡料板左右摆动;两所述挡料板之间围
成出料通道;所述输送带的侧方设有与所述摆动块相对应的下料工位,每个摆动块与其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彼此分居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在摆动过程中所述出料通道能够依次与各所述下料工位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可通过控制两挡料板同时向左摆动,使所述出料通道能够与位于左侧的所述下料工位连通,实现输送带左侧下料;控制两挡料板均与输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平行,实现输送带前端下料;控制两挡料板同时向右摆动,使所述出料通道能够与位于右侧的所述下料工位连通,实现输送带右侧下料,增加下料方向,进一步增加储料时长,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两所述挡料板之间围成的出料通道导向效果更好,避免下料时出现漏料。进一步的,两所述挡料板平行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下料工位处均对应设有下料溜槽,在摆动过程中所述出料通道能够依次与各所述下料溜槽连通,通过所述出料通道将物料顺利导入各所述下料溜槽。
8.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带左右两侧的两立柱和连接设置在两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组成,且所述横梁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摆动块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立柱的侧壁上,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挡料板选用至少朝向物料输送方向后方的一面为毛刷面的毛刷板,避免物料挤压受损。
附图说明
10.图1是实施例1的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实施例2的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1和图2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均为输送带的物料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14.实施例1
15.如图1所示,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0和横跨所述输送带10设置的固定架20,在所述输送带10的右侧(也可以是:左侧)设有摆动块30,所述摆动块30通过一摆动轴40(或者合页)可左右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20上,在所述摆动块30的非摆动中心线位置处固设有挡料板50,所述固定架20上还固设有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与所述摆动块30铰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摆动块30和所述挡料板50以所述摆动轴40为中心轴进行左右摆动,所述输送带10的侧方设有与所述摆动块30相对应的下料工位,所述摆动块30与其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70彼此分居所述输送带10的两侧设置,所述输送带10的背离所述摆动块30的一侧设有下料工位,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挡料板50能够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且其远端延伸至所述下料工位处,其中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为单作用气缸。
16.工作时,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控制所述摆动块30摆动,并带动所述挡料板50发生摆动,使所述挡料板50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并与所述下料工位相连,所述挡料板50能够对输送带上的物料进行阻挡、导向使其从位于输送带10侧方的下料工位处进
行下料;当所述挡料板50与所述输送带10的物料输送方向平行时,输送带10上的物料一直向前输送并在输送带10的物料输送方向的前端进行落料实现下料。
17.实施例1的输送装置不仅能够在输送带10的前端下料,而且还可以在输送带10的侧方下料,可根据需要在前端下料和侧方下料之间进行自动切换,例如:当前端下料处满料时,自动切换侧方下料,当侧方下料处满料时,自动切换前方下料,增加储料时长,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实现了侧方自动下料,当输送带较长时侧方下料可避免空间上的浪费。
18.实施例2
19.如图2所示,一种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与实施例1的多向下料的输送装置不同的是:在所述输送带10的两侧分别设置摆动块30,每个所述摆动块30均通过一摆动轴40(或者合页)可左右摆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20上,在每个所述摆动块30的非摆动中心线位置处均固设有挡料板50,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为一双作用气缸,位于所述双作用气缸60的两端的两活塞杆61分别与两所述摆动块30一一对应铰接并能够驱动各自对应的摆动块30和挡料板50以各自对应的摆动轴40为中心轴进行左右摆动;两所述挡料板50之间围成出料通道51;所述输送带10的侧方设有与所述摆动块30相对应的下料工位,每个摆动块30与其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彼此分居所述输送带10的两侧设置(此时,所述输送带10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下料工位);在摆动过程中所述出料通道51能够依次与各所述下料工位连通。
20.实施例2的输送装置具有实施例1的优点,此外,实施例2的输送装置还可通过控制两挡料板50同时向左摆动,实现输送带10左侧下料;控制两挡料板50均与输送带10的物料输送方向平行,实现输送带10前端下料;控制两挡料板50同时向右摆动,实现输送带10右侧下料,相对于实施例1的输送装置来说,增加了下料方向,进一步增加储料时长,利于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两所述挡料板50之间围成的出料通道51导向效果更好,避免下料时出现漏料。并且,对于实施例2的输送装置来说,由于输送带的左侧、前端、右侧均可下料,下料方向较多,当所述输送带较长时,其可以放弃前端下料,仅保留两侧下料,有效降低较长输送带10时空间上的浪费。
21.当然,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可以但不限于气缸,其也可以为油缸、丝杆螺母装置等现有的常见的平移驱动机构。并且,实施例2的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也可以为单作用气缸,例如:所述固定架20上安装两个单作用气缸,单作用气缸与摆动块30一一对应对应传动连接。
22.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固定架2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带10两侧的两立柱21和连接设置在两所述立柱21之间的横梁22组成,且所述横梁22位于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所述摆动块30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立柱21的侧壁上,所述横向平移驱动机构60安装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横梁22固定连接。当然,所述固定架20的结构可以但不限于附图中的具体结构,其可以是任意现有的用于固定的框架式结构均可。
23.优选的,所述挡料板50选用至少朝向物料输送方向后方的一面为毛刷面的毛刷板,避免物料挤压受损。
24.实施例1的输送装置还可做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所述下料工位处设有下料溜槽70,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挡料板50能够横向斜置于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且其远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溜槽70的入口处,通过所述挡料板50将物料顺利导入所述下料溜槽70。
25.实施例2的输送装置还可做如下改进:
26.(1)如图2所示,两所述挡料板50平行设置。
27.(2)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下料工位处均对应设有下料溜槽70,在摆动过程中所述出料通道51能够依次与各所述下料溜槽70连通,通过所述出料通道51将物料顺利导入各所述下料溜槽70。当然,所述输送装置也可以不设置下料溜槽70,此时,物料直接从所述输送带10的侧方离开输送带10并自由下落进行收集。
28.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