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3840发布日期:2023-02-21 19: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或无人机运输物品时通常需要使用吊钩来进行吊运。在作业过程中,每次吊运结束通常需要人工操作将吊装物从吊钩上取下,摘钩效率较低。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690453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脱钩吊钩,其技术方案通过重力将吊钩锁紧,将货物落跺后,作用在吊钩上的货物重力消失,吊钩为脱钩状态,但是当载重物无法实现重力释放时,载重物便无法释放;除此之外,上述的自动脱钩吊钩在吊起物品后,弹簧会一直处在拉伸状态且拉伸行程较长,吊起持续的时间就会是弹簧处在拉伸状态的时间,弹簧容易产生疲劳,影响使用寿命。
4.在某些重要无人值守的场合,如森林消防灭火过程中直升机、无人机载重消防吊桶或灭火袋等重物的场合,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类不可控的因素,当遇到障碍物未能及时躲避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能够自动打开吊钩。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包括外壳、转动轴、支撑块、锁紧块和吊钩,
7.所述转动轴贯穿外壳;所述外壳内腔在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凸轮,其中第一凸轮随转动轴转动;所述外壳外固定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转动轴连接;
8.所述支撑块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的上方;所述支撑块向外侧突出环形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在第一凸轮的上方;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支撑块的上方;
9.所述锁紧块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的一侧;所述锁紧块为圆弧状,且锁紧块的顶部向支撑块一侧弯曲;所述锁紧块顶部内侧放置在第二突出部上;所述锁紧块底部向内凹陷开设有凹陷部;
10.所述吊钩通过吊钩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的下方;所述吊钩呈u型,且吊钩的一端插入锁紧块的凹陷部内,另外一端延伸出外壳外侧后,再插入外壳中。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轮一侧同轴固定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凸出部分方向与第一凸轮的凸出部分方向相反。
12.优选的,所述第二突出部顶部向内凹陷,所述锁紧块顶部内侧放置在第二突出部的凹陷中。
13.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一侧设有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呈三角形,所述第三突出部上方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外壳内部相固定。
14.优选的,所述锁紧块上方安装有复位夹;所述复位夹的一侧与锁紧块相接触。
15.优选的,所述吊钩远离锁紧块的一端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外壳内部固定。
16.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减震柱。
1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外壳的外侧,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连接。
18.优选的,所述外壳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向保护壳外侧延伸,另外一端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手柄与外壳之间在转动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0.(1)通过驱动电机或者转动手柄,可以使吊钩自动脱钩,大幅提高脱钩效率,在脱钩状态下,将吊钩转动即可恢复到锁紧状态,方便快捷;
21.(2)设计简单,易于使用,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22.图1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外壳外侧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外壳外侧手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外壳外侧去掉保护壳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4所示,一种双控自动脱钩装置,包括外壳1、转动轴2、支撑块11、锁紧块12、和吊钩13,
28.所述转动轴2贯穿外壳1;所述外壳1内腔在转动轴2上固定有第一凸轮21,其中第一凸轮21随转动轴2转动;所述外壳1外固定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转动轴2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2转动;
29.所述支撑块11通过第一销轴14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21的上方;所述支撑块11向外侧突出,环形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11和第二突出部112;所述第一突出部111远离支撑块11的一端在第一凸轮21的上方,其中第一突出部111比第二突出部112重,第一凸轮21转动时,第一凸轮21的凸出部分可以推动第一突出部111转动;所述第二突出部112在支撑块11的上方,当第一凸轮21转动时,当第一凸轮21的凸出部分接触到第一突出部111,使支撑块11绕第一销轴14顺时针转动;
30.所述锁紧块12通过第二销轴15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21的一侧;所述锁紧块12为圆弧状,且锁紧块12的顶部向支撑块11一侧弯曲;所述锁紧块12顶部内侧放置在第二突出部112上;所述锁紧块12底部向内凹陷开设有凹陷部121,当支撑块11转动时,锁紧块12顶部没有第二突出部112支撑,由于重力,使得支撑块11顶部落下,从而锁紧块12绕第二销轴15顺时针转动;
31.所述吊钩13通过吊钩轴16转动连接在第一凸轮21的下方;所述吊钩13呈u型,且吊钩13的一端插入锁紧块12的凹陷部121内,另外一端延伸出外壳1外侧后,再插入外壳1中,
通过凹陷部121使吊钩13无法转动,将吊钩13内的物品锁紧在吊钩13内,无法掉出,
32.当锁紧块12转动时,吊钩13插入凹陷部121的一端脱离凹陷部121,吊钩13的另外一端由于起吊物品的重力作用向下转动,使得另外一端转动到外壳1外侧,从而使吊钩13内的物品脱钩,将外壳1外侧的吊钩13插回外壳1中,吊钩13转动,锁紧块12下方吊钩13的一端嵌入凹陷部121中,使锁紧块12逆时针转动恢复原状,由于第一突出部111较重,第一凸轮21转过一圈后,第一突出部111向斜下方移动,使支撑块11逆时针转动,支撑块11与锁紧块12接触后停止转动,使得吊钩13变为锁紧状态。
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21一侧同轴固定有第二凸轮22,第二凸轮22随第一凸轮21转动,第二凸轮22转动时,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也可以推动第一突出部111;所述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方向与第一凸轮21的凸出部分方向相反,使得转动轴2只需转动半圈,就可以使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再次推动第一突出部111,便于快速打开吊钩13。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突出部112顶部向内凹陷,所述锁紧块12顶部内侧放置在第二突出部112的凹陷中,通过第二突出部112顶部的凹陷将锁紧块12卡住,防止外壳1晃动使,锁紧块12脱离第二突出部112。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11一侧设有第三突出部113;所述第三突出部113与第一突出部111和第二突出部112呈三角形,所述第三突出部113上方设有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与外壳1内部相固定,限制第三突出部113转动,防止第二突出部112接触到锁紧块12后继续转动,当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推动第一突出部111顺时针转动后,第二突出部112不在支撑锁紧块12,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离开第一突出部111后,第一突出部111逆时针转动,第二突出部112被锁紧块12顶部顶住,将吊钩13嵌入凹陷部121后,锁紧块12恢复原状,第二突出部112继续逆时针转动,直到转动到锁紧块12顶部内侧下方,第三突出部113被限位杆17限制转动,第二突出部112支撑锁紧块12。
36.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块12上方安装有复位夹18;所述复位夹18的一侧与锁紧块12相接触,第二突出部112顺时针转动后,复位夹18一侧弹出,推动锁紧块12顺时针转动,当吊钩13嵌入凹陷部121后,锁紧块12逆时针转动,复位夹18一侧压缩,通过复位夹18方便锁紧块12快速顺时针转动,使吊钩13快速脱钩。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吊钩13远离锁紧块12的一端一侧设有限位板19,所述限位板19与外壳1内部固定,限制吊钩13转动,防止锁紧吊钩13时,吊钩13的一端完全嵌入凹陷部121后继续转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有减震柱3,减少外壳1内部振动。
39.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在外壳1的外侧,且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驱动转动轴2转动。
4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侧固定有保护壳51;所述保护壳51内设有手柄52;所述手柄52的一端向保护壳51外侧延伸,另外一端套设在转动轴2上,其中保护壳51一侧开设有手柄52转动的卡槽;所述手柄52与外壳1之间在转动轴2上设有扭簧53;所述扭簧53的一端与手柄52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手柄52使转动轴2转动,从而使吊钩13脱钩,当松开手柄52后在扭簧53作用下手柄52恢复原状,并且驱动电机4转动时,由于扭簧53手柄52不随转动轴2转动。
41.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启动驱动电机4或转动手柄52,转动轴2转动,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随之转动,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接触到第一突出部111,第一突出部111向斜上方移动,支撑块11绕第一销轴14顺时针转动,第二突出部112向斜下方移动,复位夹18一侧弹出,推动锁紧块12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凸轮21或第二凸轮22的凸出部分转动,离开第一突出部111后,第一突出部111由于重力回转,第二突出部112回转时被锁紧块12顶部顶住,锁紧块12转动时,吊钩13插入凹陷部121的一端脱离凹陷部121,吊钩13的另外一端通过起吊物品的重力或手动向下转动,使得另外一端转动到外壳1外侧,从而打开吊钩13,使吊钩13内的物品脱钩。
42.当需要锁紧吊钩13时,将外壳1外侧的吊钩13插回外壳1中,吊钩13转动,吊钩13的一端嵌入凹陷部121中,使锁紧块12回转,第二突出部112也随之回转,限位杆17限制第三突出部113转动,使得第二突出部112顶部的凹陷将锁紧块12卡住,锁紧块12无法转动,完成锁紧动作,进入锁紧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