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拉式高低差轨道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8708发布日期:2023-02-04 02:0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直拉式高低差轨道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拉式高低差轨道移位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针对生活自立不便,无法独立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而言,需要一种能够协助患者在家庭、医院或者养老院等场所,方便移位装置,也就是移位机。
3.市场上协助行走不便的患者移位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采用可移动式小吊车,由护理人员推动的方式;第二种在床周围设置支架和吊车,定向的移位装置将躯体托起或移动到床下。
4.针对第一种需要人力推送,且在人多的场合,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行走不便,很难控制方向,需要多名医护人员陪同才能完成;第二种占用面积较大,且仅能在床周围活动,还需要轮椅、推车等配套设备,很难将患者移动到浴室、厕所、活动室等场所。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天轨移位机是很有必要的。
5.然而,市面上所有移位机正常运行要求所经过的轨道是在同一水平面内,当房间各个区域存在高度差的时候,就只能以低位区域为基础安装轨道,造成高位区域的空间浪费,同时也影响美观,然后,低位轨道上若是配置康复类移位机,其形成的高度导致无法进行康复行走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直拉式高低差轨道移位机。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直拉式高低差轨道移位机,其包括天花板、轨道、滑动设置在轨道上的移位装置,轨道包括上下错位的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承接轨道本体,其中承接轨道本体位于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之间,且能够分别自端部与低位轨道本体或高位轨道本体齐平对接、以形成低位延展轨道或高位延展轨道;高低差轨道移位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承接轨道本体在低位延展轨道和高位延展轨道之间且上下垂直升降运动的落差消除动力器、以及分别与落差消除动力器和移位装置相连通的控制器,其中承接轨道本体处于低位延展轨道或高位延展轨道时,控制器与落差消除动力器形成自锁电路,移位装置在低位延展轨道或高位延展轨道上移动。
9.优选地,低位轨道本体、高位轨道本体、承接轨道本体三者相互平行设置。方便齐平对接的实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承接轨道本体分别与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缝和第二间隔缝,其中第一间隔缝和第二间隔缝的缝宽相等,移位装置能够平缓自缝宽处滑过。通过缝宽的设置,满足运动衔接的同时,也便于承接轨道本体平稳承接,避免移位停顿或卡死。
11.优选地,缝宽为2~30mm。一般情况下缝宽越小越有利,本例中为2mm,此时,移动轮形成的过渡振动最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落差消除动力器包括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固定架、位于固定架下方的动力架、设置在固定架和动力架之间且上下延伸的动力伸缩杆,其中承接轨道本体固定在动力架的底部,且随着动力伸缩杆的伸缩而同步升降。在动力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中稳定实施承接轨道本体的落差消除。
13.优选地,在固定架和动力架之间还设有导向伸缩杆,其中导向伸缩杆随着动力伸缩杆运动而同步伸缩。在导向伸缩杆的进一步导向下,提高承接轨道本体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14.进一步的,导向伸缩杆有四根,且以动力伸缩杆为中心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动力伸缩杆的周向上。此时,所提供的导向限位效果是最佳的,因此,移位装置在上下升降过程中相对平稳。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控制器包括分别设置在低位轨道本体、高位轨道本体、承接轨道本体上的对位传感器,其中形成低位延展轨道时,低位轨道本体和承接轨道本体的对位传感器对齐形成自锁电路;形成高位延展轨道时,高位轨道本体和承接轨道本体的对位传感器对齐形成自锁电路。这样一来,能够在移位装置移动过程中确保落差消除动力器处于相对锁定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6.优选地,控制器还包括对中传感器,其中对中传感器位于承接轨道本体的中部,且移位装置的中部设置与对中传感器相配合的感应器,当对中传感器与感应器配合时,移位装置的移位中心线与落差消除动力器运动方向的中心线重合。这样一来,使得移位装置和承接轨道本体自中心对齐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升降,进一步提高移位装置在高低位转换中的安全性。
17.此外,在天花板分别与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之间设有低位挂架和高位挂架,其中低位挂架和高位挂架结构相同,均包括呈v的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分别将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下端部对接且与低位轨道本体或高位轨道本体相连接的挂杆接头。
18.具体的,第一挂杆、第二挂杆、及天花板构成闭合的直角三角形,且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分别设有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吊装,同时两个直角三角形在低位轨道本体或高位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错位分布。
19.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通过低位延展轨道和高位延展轨道的形成,能够将高低为轨道布局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在落差消除动力器运动下,移位装置能够在高低位互换,不仅能够满足低位移动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满足高位康复行走训练的需求。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差轨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处于低位延展轨道状态);
24.图3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处于低位延展轨道和高位延展轨道之间状态);
25.图4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处于高位延展轨道状态);
26.其中:1、天花板;2、轨道;20、低位轨道本体;21、高位轨道本体;22、承接轨道本体;d、低位延展轨道;g、高位延展轨道;3、移位装置;4、落差消除动力器;40、固定架;41、动力架;42、动力伸缩杆;43、导向伸缩杆;5、控制器;50、对位传感器;6、低位挂架;61、第一挂杆;62、第二挂杆;621、杆一;622、杆二;623、连接座;63、挂杆接头;7、高位挂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低差轨道移位机,其包括天花板1、轨道2、滑动设置在轨道2上的移位装置3。
34.轨道2包括上下错位的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承接轨道本体22,其中承接轨道本体22位于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之间,且能够分别自端部与低位轨道本体20或高位轨道本体21齐平对接、以形成低位延展轨道d或高位延展轨道g。
35.结合图2至图4所示,低位轨道本体20、高位轨道本体21、承接轨道本体22三者相互平行设置。方便齐平对接的实施。
36.承接轨道本体22分别与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缝和第二间隔缝,其中第一间隔缝和第二间隔缝的缝宽相等,移位装置能够平缓自缝宽处滑过。通过缝宽的设置,满足运动衔接的同时,也便于承接轨道本体平稳承接,避免移位停顿或卡死。
37.本例中,缝宽为2mm。此时,移位装置3(移动轮)形成的过渡振动最小。
38.同时,为了实现低位延展轨道d或高位延展轨道g,本例中,高低差轨道移位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承接轨道本体22在低位延展轨道d和高位延展轨道g之间且上下垂直升降运动的落差消除动力器4、以及分别与落差消除动力器和移位装置相连通的控制器5。
39.落差消除动力器4包括设置在天花板1上的固定架40、位于固定架40下方的动力架41、设置在固定架40和动力架41之间且上下延伸的动力伸缩杆42,其中承接轨道本体22固定在动力架41的底部,且随着动力伸缩杆42的伸缩而同步升降。在动力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中稳定实施承接轨道本体的落差消除。
40.在固定架40和动力架41之间还设有四根导向伸缩杆43,其中四根导向伸缩杆43随着动力伸缩杆42运动而同步伸缩。在导向伸缩杆的进一步导向下,提高承接轨道本体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41.本例中,四根导向伸缩杆43以动力伸缩杆42为中心,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动力伸缩杆42的周向上。此时,所提供的导向限位效果是最佳的,因此,移位装置在上下升降过程中相对平稳。
42.控制器5包括分别设置在低位轨道本体20、高位轨道本体21、承接轨道本体22上的对位传感器50;对中传感器,其中对中传感器位于承接轨道本体22的中部,且移位装置3的中部设置与对中传感器相配合的感应器,当对中传感器与感应器配合时,移位装置3的移位中心线与落差消除动力器4运动方向的中心线重合。这样一来,使得移位装置和承接轨道本体自中心对齐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升降,进一步提高移位装置在高低位转换中的安全性。
43.再次参见图2所示,承接轨道本体22处于低位延展轨道d状态,低位轨道本体20和承接轨道本体22左右齐平,且对位传感器50也对齐,此时,承接轨道本体22与低位轨道本体20之间的缝宽为2mm,同时控制器5与落差消除动力器4形成自锁电路(也就是说:落差消除动力器4无法驱使承接轨道本体22上下运动),移位装置3能够在低位延展轨道d上左右滑动。
44.再次参见图3所示,移位装置3的移位中心线与落差消除动力器4运动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并且在落差消除动力器4的驱动下,承接轨道本体22向上直线升起。
45.再次参见图4所示,承接轨道本体22上升至承接轨道本体22上的对位传感器50与高位轨道本体21上的对位传感器50对齐时,处于高位延展轨道g状态,此时,承接轨道本体22和高位轨道本体21之间的缝宽为2mm,同时控制器5与落差消除动力器4形成自锁电路(也就是说:落差消除动力器4无法驱使承接轨道本体22上下运动),移位装置3能够在高位延展轨道g上左右滑动。
46.此外,在天花板1分别与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之间设有低位挂架6和高位挂架7,其中低位挂架6和高位挂架7结构相同。
47.具体的,低位挂架6包括呈v的第一挂杆61和第二挂杆62、分别将第一挂杆61和第二挂杆62下端部对接且与低位轨道本体20相连接的挂杆接头63。
48.第一挂杆61、第二挂杆62、及天花板1构成闭合的直角三角形,且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分别设有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吊装,同时两个直角三角形在低位轨道本体20或高位轨道本体2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错位分布。
49.同时,第二挂杆62有两根杆上下相对活动连接的杆一621和杆二622,其中杆二622下部自底部转动连接在挂杆接头63上。
50.本例中,杆一621和杆二622之间通过连接座623相连接,并且能够调整第二挂杆62的长短。
51.挂杆接头63穿过吊顶与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连接,且第一挂杆61的底部能够上下活动调节的连接在挂杆接头63上。
52.因此,在上述的低位挂架6和高位挂架7布局的对接下,能够根据低位轨道本体20和高位轨道本体21的长短进行设计不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与天花板1的吊装,以改善轨道吊装的稳定性,从而保持轨道的平行。
53.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54.1、通过低位延展轨道和高位延展轨道的形成,能够将高低为轨道布局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在落差消除动力器运动下,移位装置能够在高低位互换,不仅能够满足低位移动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满足高位康复行走训练的需求。
55.2、在电路自锁过程中,提高移位装置运动的安全性;同时升降过程中相对平稳,而且在高或低位移位中十分顺畅,也不会出现卡死或瞬间停顿(停顿会造成移位机的牵引绳摆动,增加移位中的风险)。
56.3、在低位挂架和高位挂架布局的对接下,能够根据低位轨道本体和高位轨道本体的长短进行设计不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与天花板的吊装,以改善轨道吊装的稳定性,从而保持轨道的平行度,实施移位机平稳移位。
5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