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设备。
背景技术:2.电梯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运载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将人或者货物向高处或者低处进行运送,由于电梯内部零件非常多,且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经常需要承载非常大的重量,故而电梯也存在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对应的安全设备。
3.现在的电梯检验安全设备缺陷是:
4.对比文件cn216863308u公开了电梯检验用的安全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梯检验技术领域的电梯检验用的安全设备,包括h型底座,h型底座的顶部竖向焊接有u型支架,u型支架的顶部与h型底座的顶部之间竖向设置有提升机构,支撑滑板的外壁对称套设有限位套筒,支撑滑板的后侧设置有横移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配重块放置在配重块放置架的顶部,通过plc控制器分别控制提升机构和横移机构的运动,使配重块能够以由下至上的叠加方式被安置在电梯轿厢的内部,避免因为配重块的叠加升高而需要多人倾抬放置的繁琐性,且配重块之间利用组合插块安插在组合插槽的内腔中进行相互组合连接,避免因为跌落的配重块对工作人员或轿厢的砸伤现象。”5.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梯轿厢的载荷情况进行检验时,检验装置的着力点单一,而电梯实际运行时,人员的散布会导致着力点的分散,因此,该方式无法准确的测量出电梯的载荷情况,且装置缺少对应的防护结构,一旦轿厢过载,发生坠落时,检测砝码倾倒,会造成轿厢以及井底的损坏,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对电梯轿厢的载荷情况进行检验时,检验装置的着力点单一,而电梯实际运行时,人员的散布会导致着力点的分散,因此,该方式无法准确的测量出电梯的载荷情况,且装置缺少对应的防护结构,一旦轿厢过载,发生坠落时,检测砝码倾倒,会造成轿厢以及井底的损坏,存在缺陷。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设备,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底端且位于两个固定结构之间安装有油压缓冲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槽,两个所述立杆底端的螺纹槽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立杆通过螺纹槽与螺纹套管螺纹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纹套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侧板,所述立杆远离螺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片。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固定结构通过不同方向的螺纹连接,可调节的设计,可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轿厢,垫片可以避免立杆对轿厢内壁形成磨损,同
时,可以增加连接处的摩擦力,使固定结构安装的更加稳定。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固定侧板螺纹连接。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限位结构活动连接可调整的固定方式,便于加装配重块。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邻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固定杆辅助支撑杆可以提升支撑板的承重能力,进而确保其连接的稳定性。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棘齿,所述支撑板相邻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棘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配重块。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固定杆辅助支撑杆可以提升支撑板的承重能力,进而确保其连接的稳定性。
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重块的顶端以及底端外部均开设有棘槽,所述棘槽与下棘齿以及上棘齿活动卡接,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油压缓冲器固定连接。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棘槽与下棘齿和上棘齿活动卡接后,配重块的位置将受位置限定,因此,配重块无法主动脱离两个支撑板内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结构通过不同方向的螺纹连接,可调节的设计,可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轿厢,垫片可以避免立杆对轿厢内壁形成磨损,同时,可以增加连接处的摩擦力,使固定结构安装的更加稳定,限位结构可调整的固定,便于加装配重块,同时,两个棘齿的存在,可对配重块位置进行限定,避免配重块脱离限位结构,油压缓冲器辅助限位结构,一旦轿厢发生过载下坠情况,油压缓冲器可起到减震的作用,限位结构则可避免配重块滑出,对轿厢以及井底形成损坏,另外,四个固定结构分布在轿厢四周,可确保安全设备检测时重量分布的稳定性以及数值准确性,避免出现着力点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设备的油压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设备的固定结构安装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设备的限位结构安装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固定结构;2、限位结构;3、油压缓冲器;
26.11、螺纹套管;12、固定侧板;13、立杆;14、螺纹槽;15、垫片;
27.21、连接板;22、固定杆;23、支撑板;24、下棘齿;25、上棘齿;26、配重块;27、棘槽;2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设备,包括固定结构1,固定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2,限位结构2的底端且位于两个固定结构1之间安装有油压缓冲器3,固定结构1包括螺纹套管11,螺纹套管11的内部设置有立杆13,立杆13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槽14,两个立杆13底端的螺纹槽14螺纹方向相反,立杆13通过螺纹槽14与螺纹套管11螺纹连接,具体来说,在进行轿厢内承重安全测试时,先将固定结构1移动至轿厢内部,拧动两个立杆13,使两个立杆13逐渐远离螺纹套管11内部,与轿厢顶端以及底端触接,此时立杆13一端的垫片15将与轿厢内壁相触接,从而增加两者连接处的摩擦力,避免晃动,同时也可避免对轿厢造成磨损,随着固定结构1的安装完成,先通过连接板21固定其中一个立杆13至固定侧板12一侧,再将油压缓冲器3固定至其中一个立杆13的底端,使其活动触接在轿厢以及立杆13之间,最后,配重块26的上下两端均预先开设有棘槽27,因此,将配重块26活动触接至其中一个立杆13顶端的下棘齿24上,在通过连接板21固定另外一个立杆13,使其底端的上棘齿25能够与配重块26相触接,实现对配重块26位置的限定,以此往复,直到固定至适宜的测量数值,即可开始对轿厢承重的测试,通过这一技术方案,解决了对电梯轿厢的载荷情况进行检验时,检验装置的着力点单一,无法准确的测量出电梯的载荷情况的问题,实现了固定结构1通过不同方向的螺纹连接,可调节的设计,能更好的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轿厢,限位结构2便于加装配重块26,同时,两个棘齿的存在,可对配重块26位置进行限定,避免配重块26脱离限位结构2,四个固定结构1分布在轿厢四周,可确保安全设备检测时重量分布的稳定性以及数值准确性,避免出现着力点单一的问题。
30.更近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螺纹套管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侧板12,立杆13远离螺纹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片15,两个立杆13逐渐远离螺纹套管11内部,与轿厢顶端以及底端触接,此时受立杆13连接限定的垫片15也将同步移动,与轿厢内壁相触接,这一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垫片15可以避免立杆13对轿厢内壁形成磨损,同时,可以增加连接处的摩擦力,使固定结构1安装的更加稳定。
31.以上的方案中还存在检测轿厢承重安装设备缺少固定结构1,因此轿厢下坠时,会导致轿厢内部以及安全结构损坏严重的问题,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方案中限位结构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通过连接螺栓与固定侧板12螺纹连接,连接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2,固定杆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其中一个支撑板23的底端与油压缓冲器3固定连接,支撑板23相邻固定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8,一旦轿厢发生过载下坠情况,油压缓冲器3可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连接板21固定其中一个立杆13至固定侧板12一侧,再将油压缓冲器3固定至其中一个立杆13的底端,使其活动触接在轿厢以及立杆13之间,同时完成对支撑板23位置的固定,依次循环即可实现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轿厢的效果,固定结构1通过不同方向的螺纹连接,可调节的设计,一旦与轿厢内壁相触接后,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结构1位置将得到限定,从而确保其内部放置配重块26的稳定性,避免其内部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32.以上的方案中还存在配重块26在检测载重的过程中,一旦轿厢出现下坠,配重块26在重力作用下会倾倒的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板23远离支撑杆2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棘齿24,支撑板23相邻支撑杆2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棘齿25,支撑板23的内部安装有配重块26,配重块26的顶端以及底端外部均开设有棘槽27,棘槽27与下棘齿24以及上棘齿25活动卡接,将配重块26活动触接至其中一个立杆13顶端的下棘齿24上,在通过连接板21固定另外一个立杆13,使其底端的上棘齿25能够与配重块26相触接,实现对配重块26位置的限定,可以实现对配重块26位置的限定,棘槽27与下棘齿24和上棘齿25活动卡接后,因此,配重块26无法主动脱离两个支撑板23内部,使得配重块26位置能被固定在限位结构2内,从而避免轿厢下坠时,配重块26受重力影响,倾倒损坏轿厢和井底的情况发生。
33.工作原理:
34.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进行轿厢内承重安全测试时,先将固定结构1移动至轿厢内部,拧动两个立杆13,使两个立杆13逐渐远离螺纹套管11内部,与轿厢顶端以及底端触接,此时立杆13一端的垫片15将与轿厢内壁相触接,从而增加两者连接处的摩擦力,避免晃动,同时也可避免对轿厢造成磨损,随着固定结构1的安装完成,先通过连接板21固定其中一个立杆13至固定侧板12一侧,再将油压缓冲器3固定至其中一个立杆13的底端,使其活动触接在轿厢以及立杆13之间,最后,配重块26的上下两端均预先开设有棘槽27,因此,将配重块26活动触接至其中一个立杆13顶端的下棘齿24上,在通过连接板21固定另外一个立杆13,使其底端的上棘齿25能够与配重块26相触接,实现对配重块26位置的限定,以此往复,直到固定至适宜的测量数值,即可开始对轿厢承重的测试。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