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稳固机构的升降装载平台。
背景技术:2.升降平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广泛适用于汽车、集装箱、模具制造,木材加工,化工灌装等各类工业企业及生产流水线,满足不同作业高度的升降需求,同时可配装各类台面形式,配合各种控制方式,具有升降平稳准确、频繁启动、载重量大等特点,有效解决工业企业中各类升降作业难点,使生产作业轻松自如。
3.cn205953418u公开了一种重载型升降平台车,包括推杆、控制器、底座、工作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轮,所述推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之间有数个密集排列的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位于所述滑轨内;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升降稳定性好,适用性广,结构紧凑稳定,可适应高频率连续运转;但是这种结构的升降平台车在运输时,工作平台容易受外力影响发生移动,因此装卸作业时需要一位工人扶着推杆,再由另外一个工人进行货物的装卸,否则工作平台上未进行固定的货物容易因工作平台而从工作平台上落下,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固机构的升降装载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平台上未进行固定的货物容易因工作平台而从工作平台上落下,造成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稳固机构的升降装载平台,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万向轮,活动设置在支撑架中的装载平台,支撑架与装载平台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支撑装载平台且可调节装载平台的高度,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升降机构配合的稳固机构,稳固机构用于稳固支撑架,随着升降机构逐渐抬升装载平台,稳固机构在升降机构的配合下逐渐向下与地面接触。
6.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支撑件,设置在支撑架上与支撑件连接的驱动单元,支撑件一端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装载平台铰接。
7.进一步,支撑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长度均相等且相互平行并排设置,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架铰接,支撑杆另一端与装载平台铰接。
8.进一步,装载平台与升降机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装载平台。
9.进一步,支撑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一端与支撑架铰接,第一部分另一端与第二部分一端插拔连接,第二部分另一端与装载平台铰接。
10.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销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销轴穿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通孔以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固定。
11.进一步,驱动单元可进行伸缩驱动,驱动单元一端铰接在支撑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件靠近装载平台的一侧。
12.进一步,稳固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下部的摩擦板,摩擦板可在支撑架上上下滑动;铰接在支撑架上一端与摩擦板接触的控制杆,控制杆另一端与支撑件接触;连接在摩擦板与支撑架之间的弹簧。
13.进一步,驱动单元为油缸、气缸中的任意一项。
14.进一步,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挡板,升降机构位于挡板之间。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稳固机构的升降装载平台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稳固机构的设置能加强支撑架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在装卸货物时支撑架受外力的影响而移动,使装载平台在装载货物时能更加稳定,避免货物因支撑架移动而从位于高处的装载平台上落下。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机构的第一种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爆开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支撑架
ꢀꢀꢀꢀꢀꢀꢀꢀꢀꢀꢀꢀꢀꢀ
11—支撑杆
ꢀꢀꢀꢀꢀꢀꢀꢀꢀꢀꢀꢀꢀꢀ
111—第一部分
25.112—第二部分
ꢀꢀꢀꢀꢀꢀꢀꢀꢀꢀ
12—通孔
ꢀꢀꢀꢀꢀꢀꢀꢀꢀꢀꢀꢀꢀꢀꢀꢀ
13—销轴
26.14—挡板
ꢀꢀꢀꢀꢀꢀꢀꢀꢀꢀꢀꢀꢀꢀꢀ
2—油缸
ꢀꢀꢀꢀꢀꢀꢀꢀꢀꢀꢀꢀꢀꢀꢀꢀꢀ
3—装载平台
27.4—摩擦板
ꢀꢀꢀꢀꢀꢀꢀꢀꢀꢀꢀꢀꢀ
41—控制杆
ꢀꢀꢀꢀꢀꢀꢀꢀꢀꢀꢀꢀꢀ
4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一种具有稳固机构的升降装载平台3,包括支撑架1、万向轮、装载平台3、升降机构和稳固机构,万向轮设置在支撑架1底部,装载平台3活动设置在支撑架1中,升降机构设置在装载平台3与支撑架1之间,升降机构支撑装载平台3且可调节装载平台3的高度,需要转送货物时,运送人员可根据装、卸货的需求调节装载平台3的高度。
33.上述支撑架1上还设有与升降机构配合的稳固机构,稳固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的下部,稳固机构用于稳固支撑架1,随着升降机构逐渐抬升装载平台3,稳固机构在升降机构的配合下逐渐向下与地面接触,稳固机构与地面接触能加强支撑架1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在装卸货物时支撑架1受外力的影响而移动,使装载平台3在装载货物时能更加稳定,避免货物因支撑架1移动而从位于高处的装载平台3上落下。
34.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1两侧的支撑件,设置在支撑架1上与支撑件连接的驱动单元,支撑件一端与支撑架1铰接,另一端与装载平台3铰接,驱动单元可驱动支撑件向上旋转摆动或向下旋转摆动,使支撑件带动装载平台3上下移动。
35.上述驱动单元可进行伸缩驱动,驱动单元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件靠近装载平台3的一侧,驱动单元可以是油缸2、气缸(图中未示出)中的任意一项,当需要调高装载平台3时,控制驱动单元伸长而使支撑件向上旋转摆动;当需要调低装载平台3时,控制驱动单元缩短而使支撑件向下旋转摆动。
36.如图2-4所示,上述稳固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1下部的摩擦板4,摩擦板4可在支撑架1上上下滑动,支撑架1上铰接有一端与摩擦杆接触的控制杆41,控制杆41另一端与支撑件接触,控制杆41与支撑架1的铰接处位于控制杆41的两个端部之间,摩擦板4与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弹簧42;图中所示的装载平台3为被抬升后的状态,此时摩擦板4与地面接触,摩擦板4与支撑架1之间连接的弹簧42处于拉伸状态,弹簧42复位的作用力使摩擦板4向下抵接地面,增大支撑架1与地面的摩擦力,当载物平台需要运输货物时,控制驱动单元缩短,驱动单元驱动支撑件向下旋转摆动,支撑件带动控制杆41与其接触的一端向下转动,从而使控制杆41与摩擦板4接触的另一端向上转动,带动摩擦板4向上移动使摩擦板4与地面脱离,脱离后支撑架1和载物平台即可通过万向轮移动。
37.摩擦板4与地面接触的底面可以是橡胶材质支撑的,这样在摩擦板4与地面接触时可以进一步增大支撑架1与地面的摩擦力。
38.上述装载平台3与升降机构可拆卸连接,装载平台3通过升降机构活动设置在支撑架1上,当需要将装载平台3从支撑架1上卸下时,将装载平台3从升降机构上卸下即可;当装
载平台3老化破损时,装载平台3与升降机构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便于更换装载平台3。
39.如图5所示,上述支撑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长度均相等且相互平行并排设置,支撑杆11的一端均与支撑架1铰接,支撑杆11另一端均与装载平台3铰接;由于支撑杆11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并排设置,当支撑杆11向上旋转摆动或向下旋转摆动带动装载平台3上下移动时,装载平台3顶部的台面能始终保持水平,为了使装载平台3的台面保持水平,不需要在支撑架1上添加额外的限位部件,只通过支撑件的两个以上的支撑杆11就能实现。
40.为了实现上述装载平台3与升降机构的可拆卸连接,上述支撑杆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一端与支撑架1铰接,第一部分111另一端与第二部分112一端插拔连接,第二部分112另一端与装载平台3铰接,当需要拆卸装载平台3时,将第二部分112拔离第一部分111即可拆卸装载平台3。
41.具体来说,第一部分111靠近装载平台3的一侧为空心结构,第二部分112可从第一部分111具有空心结构的端部进入第一部分111,且第二部分112可在第一部分111内滑动,从而时间第一部分111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12插拔连接。
42.还包括固定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可以是销轴13,如图6所示,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12,通孔12的开设方向垂直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插拔方向,销轴13穿过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通孔12以将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固定,当需要将装载平台3卸下时,需要将销轴13拔出上述通孔12,随后再将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分离。
43.上述固定部件也不局限为销轴13,还可以是螺栓(图中未示出),第一部分111的侧壁开设有通孔12,第二部分112上开设有与通孔12对应的内螺纹孔,螺栓穿过通孔12与第二部分112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固定,当需要将装载平台3卸下时,需要将螺栓旋出上述内螺纹孔,随后再将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分离。
44.进一步,支撑架1的两侧设置有挡板14,升降机构位于挡板14之间,挡板14的设置能防止外部的物体在升降机构运作时与升降机构接触,避免了外部物体和升降机构的损坏,也能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升降机构时与升降机构接触而造成的伤害。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