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6820发布日期:2023-03-04 01:3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领域,特别是涉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


背景技术:

2.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
3.为了更方便有效的回收、处理和利用生活垃圾,通常在居民点设置有垃圾分类投放站对垃圾进行回收,投放站内通常为分类的固定站点和对应的垃圾桶组成,传统的投放站内通常仅设置有一处开口,回收垃圾的车辆和居民丢弃垃圾时的位置均在同一面,同时由于垃圾桶的高度为固定的,无法改变,使得居民点内的老年人在投放垃圾时不容易将垃圾丢入到垃圾桶内,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产生了方便老年人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内的技术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包括站点,所述站点外侧设置有平台,所述站点内部设置有分类间,所述分类间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以及所述站点顶部固定有挡雨棚;所述平台包括靠近站点两端的斜坡,以及固定在斜坡外侧的扶手;所述分类间包括隔板,安装在隔板两侧的限位条,以及固定在隔板外侧的护栏。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台的高度设置为垃圾回收桶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平台顶部平面的长度与站点的长度相同,以及所述斜坡的顶面设置有低高度差的台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设置有两处,其中一处位于平台的外侧,并且其中另一处扶手贴近站点的侧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在站点内固定有复数个,将站点分割成不同用途的分类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条的高度靠近垃圾回收桶的边缘,限位条对称位于垃圾回收桶的两侧,并且限位条与垃圾回收桶的边缘设置有间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栏位于扶手的顶部,并且护栏位于垃圾回收桶的开口底部,以及所述垃圾回收桶的底部安装有滚轮,垃圾回收桶的背面安装有把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雨棚的长度于站点的长度相同,以及所述挡雨棚的宽度与平台的宽度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站点的正面设置有平台,而站点的背面则设置为开放式,回收垃圾的车辆从站点的背面将垃圾桶回收,站点的正面,平台抬高居民丢弃垃圾时的站位高度,使居民更轻松够到垃圾回收桶的高度,更方便居民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内,通过斜坡使老年人更方便走到平台的顶部,通过扶手可使老年人能够依扶,防止老年人摔倒,通过挡雨棚遮挡雨水,防止雨水落到平台上,从而达到方便老年人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内的技术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站点分割成不同用途的分类间,分类间内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的高度靠近垃圾回收桶的边缘,限位条对称位于垃圾回收桶的两侧,并且限位条于垃圾回收桶的边缘设置有间隙,通过限位条对垃圾回收桶的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垃圾回收桶倾倒,通过把手和滚轮可将垃圾回收桶从分类间内移出,之后对垃圾进行回收,从而达到方便放入和移出垃圾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后方视角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图。
19.其中:1、站点;2、平台;3、分类间;4、垃圾回收桶;5、挡雨棚;21、斜坡;22、扶手;31、隔板;32、限位条;33、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包括站点1,站点1外侧设置有平台2,站点1内部设置有分类间3,分类间3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4,以及站点1顶部固定有挡雨棚5;平台2包括靠近站点1两端的斜坡21,以及固定在斜坡21外侧的扶手22;分类间3包括隔板31,安装在隔板31两侧的限位条32,以及固定在隔板31外侧的护栏33;站点1的正面设置有平台2,而站点1的背面则设置为开放式,回收垃圾的车辆从站点1的背面将垃圾桶回收,站点1的正面通过平台2抬高居民丢弃垃圾时的站位高度,使居民更轻松够到垃圾回收桶4的高度,更方便居民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4内。
23.在其他实施例中,平台2的高度设置为垃圾回收桶4高度的二分之一,平台2顶部平面的长度与站点1的长度相同,以及斜坡21的顶面设置有低高度差的台阶,通过斜坡21使老年人更方便走到平台2的顶部。
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扶手22设置有两处,其中一处位于平台2的外侧,并且其中另一
处扶手22贴近站点1的侧面,通过扶手22可使老年人能够依扶,防止老年人摔倒。
25.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板31在站点1内固定有复数个,通过隔板31将站点1分割成不同用途的分类间3。
26.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条32的高度靠近垃圾回收桶4的边缘,限位条32对称位于垃圾回收桶4的两侧,并且限位条32与垃圾回收桶4的边缘设置有间隙,通过限位条32对垃圾回收桶4的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垃圾回收桶4倾倒。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护栏33位于扶手22的顶部,并且护栏33位于垃圾回收桶4的开口底部,以及垃圾回收桶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垃圾回收桶4的背面安装有把手,通过把手和滚轮可将垃圾回收桶4从分类间3内移出,之后对垃圾进行回收。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雨棚5的长度于站点1的长度相同,以及挡雨棚5的宽度与平台2的宽度相同,通过挡雨棚5遮挡雨水,防止雨水落到平台2上。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站点1的正面设置有平台2,而站点1的背面则设置为开放式,回收垃圾的车辆从站点1的背面将垃圾桶回收,站点1的正面,通过平台2抬高居民丢弃垃圾时的站位高度,使居民更轻松够到垃圾回收桶4的高度,更方便居民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4内,通过斜坡21使老年人更方便走到平台2的顶部,通过扶手22可使老年人能够依扶,防止老年人摔倒,通过挡雨棚5遮挡雨水,防止雨水落到平台2上,从而更方便老年人将垃圾丢入到垃圾回收桶4内,通过隔板31将站点1分割成不同用途的分类间3,通过限位条32对垃圾回收桶4的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垃圾回收桶4倾倒,通过把手和滚轮可将垃圾回收桶4从分类间3内移出,之后对垃圾进行回收。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