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9420发布日期:2023-06-15 00:2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板输送,具体是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木板的生产中,需要对木板进行翻转,以对其正反面进行加工,现有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将木板搬离生产线,等加工完后又复运回生产线,不仅浪费时间延误生产效率,也会存在木板掉落砸到人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木板在搬运过程中难免也会存在磕碰,降低木板的质量和精度。

2、为此,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能够对木板进行翻转的设备,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2222241230.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翻转输送装置、cn20212255265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圆筒翻板机、cn202122266032.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门板翻转的翻转设备、以及cn202121405339.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笼式翻板机。

3、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木板翻转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4、1、木板在下压定位时,其中一面压在输送辊上,由于输送辊为圆柱形、且在翻转时设备会产生震动,因此压在输送辊上的木板在翻转时容易出现位移问题,无法真正的实现压紧,导致木板在翻转过程中出现碰撞,造成木板或设备损坏,而且木板在输出时会与其他加工机构之间出现位置偏差,造成其他加工机构无法对木板进行加工或加工偏差大;

5、2、翻转传动是采用电机驱动齿轮,再通过齿轮与链条或齿牙啮合的方式实现,但是啮合驱动方式为刚性连接,在工作时会有卡顿问题,无法让木板在限定的角度翻转定位,同时当异物进入齿轮与链条或齿牙之间时,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啮合传动失效,造成木板无法翻转,而且齿轮与链条或齿牙为金属材质,相互传动时噪音严重,造成噪声污染,同时磨损也相对严重,从而增加了设备后期的维护与保养成本。

6、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多板翻转及输送设备,包括翻转装置、直线输送装置和夹紧装置。

3、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驱动器、与所述翻转驱动器驱动连接的带轮组、与所述带轮组驱动连接的柔韧带、以及与所述柔韧带配合连接的翻转环。

4、所述直线输送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翻转环上、且包括对多个板材进行输送的上层输送辊组和下层输送辊组;所述上层输送辊组与所述下层输送辊组上下布置、且相互之间形成中间夹紧区域。

5、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翻转环上、且包括作相对活动的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所述上夹紧装置与所述下夹紧装置相对活动时相互近靠及远离、且在相互近靠时分别伸入所述中间夹紧区域内,并同时对多个板材的正反面进行夹紧。

6、所述翻转环在多个板材夹紧时通过所述翻转驱动器、所述带轮组、所述柔韧带的配合作翻转活动。

7、本设备还包括底座上;所述翻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所述带轮组;所述翻转环外围设置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翻转环外围不同位置;所述柔韧带为圆弧形、且由聚氨脂材料制成,其内侧设置有内齿部;所述柔韧带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张紧组件配合连接,所述柔韧带通过所述内齿部贴靠在所述翻转环外围、且绕设在所述带轮组上,并与所述带轮组柔韧驱动连接。

8、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座、张紧调节座、调节螺杆;所述张紧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翻转环外围;所述张紧调节座与所述柔韧带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座上、且在转动时驱动所述张紧调节座沿所述翻转环外围活动,以实现所述柔韧带的张紧调节。

9、所述翻转环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翻转环同一轴线的前后布置、且相互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同步连杆前后指向、且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翻转环的内侧上下位置固定连接。

10、所述翻转驱动器为驱动电机、且其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同步传动轴,所述同步传动轴与至少两个所述翻转环上的所述带轮组驱动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所述翻转环同时翻转在所述底座上。

11、所述带轮组包括带轮座、以及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带轮座上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同步传动轴与所述主动带轮驱动连接;所述柔韧带内侧绕设在所述主动带轮上;所述从动带轮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主动带轮左右外侧,两个所述从动带轮分别贴靠在所述柔韧带外侧。

12、所述底座对应所述翻转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翻转环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座上分别设置有软性限位件;所述翻转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正反面在所述翻转环正反翻转一定角度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座上的所述软性限位件限位配合。

13、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底座上转动设置有翻转辅助组件,所述翻转辅助组件包括左右翻转辅助轮和后翻转辅助轮。

14、所述左右翻转辅助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限位座上、且外围分别依靠在所述翻转环左侧和右侧。

15、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后翻转辅助座;所述后翻转辅助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后翻转辅助座上、且其外围依靠在所述翻转环后侧。

16、所述直线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前后指向、且与至少两个所述翻转环固定连接。

17、所述上层输送辊组与所述下层输送辊组均包括前后布置的若干个输送辊,若干个所述输送辊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输送台上、且相互之间形成输送辊前后间距。

18、所述上夹紧装置位于所述上层输送辊组上方;所述下夹紧装置位于所述下层输送辊组下方。

19、所述上夹紧装置和所述下夹紧装置均包括夹紧驱动器、活动框架和夹紧杆;所述夹紧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同步连杆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活动框架驱动连接;所述夹紧杆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夹紧杆前后布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动框架上,若干个所述夹紧杆相互之间形成夹紧杆前后间距;所述活动框架通过所述夹紧驱动器的驱动作升降活动、且在升降时通过若干个所述夹紧杆伸入及离开所述中间夹紧区域。

20、所述上夹紧装置与所述下夹紧装置分别伸入所述中间夹紧区域内时,所述输送辊、所述夹紧杆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夹紧杆前后间距、所述输送辊前后间距相互避让。

21、所述输送台内侧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输送限位架,上下所述输送限位架上分别固定设置有龙门架,所述输送台左右侧部分别与所述翻转环左右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台上下位置分别通过上下所述龙门架与上下所述同步连杆固定连接;上下所述龙门架分别与所述上夹紧装置、所述下夹紧装置之间设置有辅助升降组件;所述上夹紧装置、所述下夹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辅助升降组件升降活动在上下所述龙门架上。

22、所述辅助升降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转动齿轮和纵向齿条、以及相互滑动配合的滑块和纵向导轨;所述转动齿轮、所述纵向齿条、滑块和所述纵向导轨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活动框架、所述龙门架上。

23、所述活动框架左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侧固定座,所述侧固定座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转动轴;所述转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转动轴上;所述纵向齿条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升降转动轴在所述活动框架升降活动时转动在所述侧固定座上、且在转动时驱动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纵向齿条相互啮合。

24、所述活动框架左右侧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侧滑块座;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滑块座上;所述纵向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滑块在所述活动框架升降活动时导向滑动在所述纵向导轨上。

25、所述活动框架沿板材输送方向前后设置、且其上固定设置有纵向杆和固定板;所述夹紧杆沿板材输送方向左右设置、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杆上;所述夹紧驱动器为驱动气缸、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

26、所述输送台上设置有输送辊驱动器,所述输送辊驱动器为驱动电机、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台上,所述输送辊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输送驱动轴;若干个所述输送辊沿板材输送方向左右设置、且与所述输送驱动轴之间分别绕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驱动轴通过所述输送辊驱动器的驱动转动在所述输送台上、且在转动时分别通过所述输送带驱动若干个所述输送辊同时转动在所述输送台上。

27、所述底座、所述翻转装置、所述直线输送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外围还设置有防护栏杆。

28、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9、1、在上下布置的上层输送辊组与下层输送辊组之间形成中间夹紧区域,在分别在上层输送辊组的上方、下层输送辊组的下方设置可相对活动的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使得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在相对活动时能够相互近靠、且分别伸入中间夹紧区域内,并同时对多个板材的正反面进行夹紧,从而让多个板材的正反面能够同时离开上层输送辊组和下层输送辊组后,再分别被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稳固地夹紧在中间夹紧区域内,不但在一次工序中即可实现多个板材的正反面的同时夹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确保多个板材在翻转时不会出现位移问题,以避免板材因无法夹紧并在翻转时所出现的位移、碰撞、或与其他加工机构无法对接配合的弊端。

30、2、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在相互远离时可以同时将多个板材平稳地放置在上层输送辊组或下层输送辊组上,从而避免多个板材在翻转后无法平稳摆放、或在摆放时出现位移的问题,上夹紧装置和下夹紧装置在多个板材摆放后离开中间夹紧区域,同时多个板材则通过上层输送辊组或下层输送辊组进行输送,从而提高多个板材的输送稳定性。

31、3、利用翻转驱动器、带轮组、柔韧带之间的传动配合,从而驱动翻转环进行翻转,以使得夹紧在中间夹紧区域内的多个木板可以实现同时的正反面的翻转,不但进一步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由于柔韧带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且可以张紧在翻转环外围,因此在保证翻转传动效率不衰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柔韧带与带轮组、翻转环之间因刚性连接导致的噪音大和磨损严重的问题,从而减少翻转环在工作时的噪音,同时还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维护与保养成本。

32、4、由于柔韧带与带轮组、翻转环之间为柔韧传动,因此异物进入时,柔韧带会柔韧形变、且对异物进行避让,并始终与带轮组、翻转环之间保持相互传动,从而避免柔韧带与带轮组、翻转环之间的传动失效问题,确保相互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