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及元器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5319发布日期:2023-06-29 23:3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及元器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元器件转移,具体涉及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及元器件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元器件的加工生产通常包括多道工序,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需要利用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将元器件从一个加工设备转移到另一个加工设备,以实现对元器件的加工和包装,提高元器件的生产效率。例如,元器件在生产线上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移动力臂等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将元器件从生产线上转移至生产包装线,实现元器件的流水式的生产,提高元器件生产效率。

2、相关技术中的元器件的转移装置,通常包括吸附结构,吸附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负压吸附元件,多个负压吸附元件可对元器件的不同位置同时进行吸附,进而实现对元器件的吊装转移。但是,由于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元器件的尺寸各不相同,多个负压吸附元件在吸附不同尺寸的元器件时吸附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在元器件转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元器件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及元器件的生产系统,以解决吸附结构对不同尺寸的元器件的吸附稳定性存在差异,在元器件转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元器件偏移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包括本体和至少两组吸附结构,至少两组吸附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一组所述吸附结构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至少两组所述吸附结构具有相互靠近的靠近状态,及相互远离的远离状态;所述吸附结构适于吸附元器件。

3、至少一组吸附结构与本体活动连接,使得至少两组所述吸附结构之间可在靠近状态和远离状态切换。至少两组吸附结构在靠近状态下相互靠近,至少两组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减小,适用于吸附尺寸较小的元器件并将其在各个生产工序之间转移;至少两组吸附结构在远离状态下相互远离,至少两组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增大,适用于吸附尺寸较大的元器件并将其在各个生产工序之间转移。至少两组吸附结构在吸附不同尺寸的元器件时,可根据元器件的尺寸调整位置,保证对不同尺寸的元器件均可具有较为稳定的吸附作用,避免在元器件转移的过程中发生元器件偏移。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器件的转移装置还包括动力结构和传动结构,动力结构连接在所述本体上;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连接的至少一组所述吸附结构。

5、动力结构可为活动连接的吸附结构输出移动的动力,传动结构可将该动力传递给至少一组吸附结构。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传动轴和传动带,两个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并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传动带套接在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外部,适于在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带动下移动,活动连接的所述吸附结构与所述传动带连接。

7、传动轴和传动带的配合,两个传动轴可将传动带进行支撑,并带动传动带进行移动,传动带的移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吸附结构移动。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正转时,传动带绕传动轴正转,可带动至少两组吸附结构相互靠近;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反转时,传动带绕传动轴反转,可带动至少两组吸附结构相互远离。本发明提供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简单,不会过多增大元器件的转移装置的体积,占用较少的空间。且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仅需与一个传动轴进行连接,就可在驱动该传动轴转动时,通过传动带来带动另一个传动轴进行转动。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结构具有两组,两组所述吸附结构沿所述传动带的传动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结构的两侧。

9、两组吸附结构可在传动带的带动下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组所述吸附结构均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传动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传动段和第二传动段,所述第一传动段的传动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段的传动方向相反;一组所述吸附结构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段连接,另一组所述吸附结构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段连接。

11、传动轴在动力输出端的带动下正向转动时,第一传动段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传动段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传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一组吸附结构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段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段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传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另一组吸附结构向第二方向移动,两组吸附结构相互靠近。传动轴在动力输出端的带动下反向转动时,第一传动段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传动段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传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一组吸附结构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段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段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传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另一组吸附结构向第一方向移动,两组吸附结构相互远离。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第一传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段连接;第二传动板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板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传动结构的侧部,并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吸附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二传动板之间具有夹角。

13、第一传动板与传动带的第一传动段连接,并将第二传动板与第一传动段之间形成间隔,第二传动板可延伸至侧部与吸附结构进行连接,可将吸附结构、传动结构进行横向铺排,不占用纵向过多的空间,减小元器件的转移装置的体积。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二传动板垂直连接。形成l型的弯折结构,更加简单,且传力稳定。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板和第四传动板;第三传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段连接;第四传动板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三传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板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传动结构的侧部,并与对应的另一组所述吸附结构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板与所述第四传动板之间具有夹角。

16、第三传动板与传动带的第二传动段连接,并将第四传动板与第二传动段之间形成间隔,第四传动板可延伸至侧部与吸附结构进行连接,可将吸附结构、传动结构进行横向铺排,不占用纵向过多的空间,减小元器件的转移装置的体积。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段上设有传动孔,所述第三传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段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传动孔与所述第四传动板连接。

18、传动孔的设置,可将第二传动板和第四传动板引向传动带的一侧,占用更少的空间,传动孔还可对第三传动板进行限位。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孔为沿所述第一传动段的传动方向开设的长孔。第三传动板可在传动孔内进行滑动,还可限位第三传动板的滑动。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板与所述传动孔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滑动配合,既保证第三传动板的顺畅滑动,又对其滑动进行适当的限位。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段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传动孔的一端设置,使得整个结构较为紧凑,无需过长的传动带就可实现两个吸附结构的传动。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器件的转移装置还包括滑动结构,至少一组所述吸附结构通过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滑动结构可对吸附结构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防止吸附结构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元器件的转移装置对元器件的吸附的稳定性。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道和滑板;滑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滑板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活动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动端沿所述滑道的滑动方向活动凸出于所述本体的侧部,并连接有所述吸附结构。滑道和滑板可实现面与面的配合,滑动接触面较大,滑动更加稳固。

2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为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滑孔,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内,并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

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转轴,所述滑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相对地两个所述转动孔处,其中一个所述转动孔为第一通孔,所述动力结构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外部,所述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26、传动轴可通过转动孔和转轴悬空设置在滑孔内,不会在转动过程中与滑孔发生摩擦。

2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孔为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所述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滑孔的中间位置;所述滑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结构的两侧,每个所述滑板的所述活动端均连接一组所述吸附结构。贯穿本体的滑孔,可在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一个滑板,使得两组吸附结构均可滑动连接。

2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器件的转移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活动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传动轴配合,适于限位所述传动轴的转动。

29、限位结构的设置,可在吸附结构的位置调整后,将传动轴进行限位,进而将吸附结构限位,防止其继续移动,保证至少两组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而可针对不同尺寸的元器件进行稳定的吸附。

3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槽绕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分布;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滑孔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和定位块;限位杆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定位块连接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适于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31、移动限位杆,将定位块卡设在第一限位槽内后,传动轴无法转动,实现限位,当需调整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时,可先移动限位杆将定位块从第一限位槽中移出,动力结构带动传动轴转动以调整两组吸附结构之间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可再次移动限位杆以将定位块卡设在第一限位槽内。

3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外周,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适于向所述限位杆施加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作用力。

33、弹性件向限位杆施加弹性作用力,可使得限位杆保持向第一限位槽移动的趋势,将定位块锁定在第一限位槽内,防止定位块松动脱落。

3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设有槽口朝向所述传动轴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上;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盘,连接在所述限位杆的外周,并靠近所述定位块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盘。

3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盘,所述第二限位盘连接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二限位盘在所述本体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本体上的投影面积。

36、第二限位盘既可防止限位杆通过第二通孔全部进入滑孔内,又可作为施力端,便于操作者通过第二限位盘向外拔出限位杆以将定位块从第一限位槽拔出。

3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定位插销,所述定位插销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盘朝向所述本体的端面上,另一端沿所述限位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本体上设有定位插孔,所述定位插销适于插接在所述定位插孔内。

38、定位插销和定位插孔的配合,可防止第二限位盘旋转,进而导致限位杆移动,避免定位块的位置发生移动,无法限位传动轴的旋转。

3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齿槽为所述第一限位槽。

4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定位块对传动轴的限位效果较好。

4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结构为电机。

42、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元器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生产工序和上述的元器件的转移装置,所述元器件的转移装置适于将所述元器件在各个所述生产工序中进行转移运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