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扇形区域布料的趸船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7407发布日期:2023-12-08 07:5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扇形区域布料的趸船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物料运输,特别涉及一种可扇形区域布料的趸船装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粉料的装船装置。


背景技术:

1、磷矿装船(小块)、硫铁矿装船、磷石膏装船、复合肥装船或磷铵产品装船等,都会用到趸船装料装置。

2、如申请号为cn20192080019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粉装船机,包括与皮带机落料口连接的供料装置和空气斜槽,空气斜槽的上方设置有除尘装置,空气斜槽一端与供料装置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溜筒连接,伸缩溜筒与装船装置连接,伸缩溜筒设置在前臂架一端,前臂架和尾架分别与门架连接,门架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趸船上。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门架连接的滚轮,驱动滚轮行驶的驱动装置,滚轮设置在趸船的轨道上。

3、在前述专利中,前臂架能旋转,则伸缩溜筒的轨迹为弧线。但是伸缩溜筒能装料的区域仍然有限。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可采用能伸缩的前臂架以实现扇形区域布料。

4、如申请号为cn201922360473.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长伸缩溜筒驱动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下方支撑安装有互相套装的上部溜筒和下部溜筒,所述平台的上方倾斜安装有可伸缩的内臂体,所述内臂体的尾部还安装有固定臂架,所述内臂体套装在固定臂架内,并在固定臂架内伸缩移动,所述固定臂架的顶部间隔安装有第一卷筒,两个第一卷筒分别用作放绳和收绳,所述固定臂架内部安装有一对尾部补偿滑轮;所述内臂体的头部分别间隔安装有成对的第一头部改向滑轮、第二头部改向滑轮、第一上部溜筒改向滑轮和头部补偿滑轮,所述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卷筒、第一侧向改向滑轮和第二侧向改向滑轮,所述上部溜筒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上部溜筒改向滑轮;所述下部溜筒的下方安装有下部溜筒钢丝绳牵引架;还包括分别用于放绳和收绳的两根第一钢丝绳,每根第一钢丝绳的绕至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与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头部改向滑轮、第二头部改向滑轮、第一个第一上部溜筒改向滑轮、第二上部溜筒改向滑轮、第二个第一上部溜筒改向滑轮、第一头部补偿滑轮至尾部补偿滑轮,所述尾部补偿滑轮与花兰螺栓绕接,构成牵引上部溜筒伸缩的第一动机构;第二卷筒的放绳端与第一根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第一根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侧向改向滑轮、二侧向改向滑轮后与下部溜筒钢丝绳牵引架上的连接点绕接;第二卷筒的收绳端与第二根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第二根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侧向改向滑轮、第二侧向改向滑轮后与下部溜筒钢丝绳牵引架上的连接点绕接;包括与第二卷筒连接的第三根第二钢丝绳,第三根第二钢丝绳与下部溜筒钢丝绳牵引架连接点直接连接,构成牵引下部溜筒伸缩的第二驱动机构。

5、如申请号为cn202021019858.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水位差升降式装船机构,包括停靠船装置、升降框架、升降式装船机、升降设备、钢引桥和供料输送机;所述停靠船装置的迎水侧为船舶、背水侧为升降框架;所述升降式装船机包括装船机主体、可回转和水平向伸缩的臂架、和可垂直伸缩的臂架头部溜筒;所述装船机主体安装在升降框架上,所述升降设备安装在升降框架顶部用于提升或降落装船机主体;所述升降式装船机的尾部与钢引桥铰接,所述钢引桥上架设有供料输送机,所述供料输送机的头部卸料点与臂架回转中心重合、后部与码头后方货场来料输送机接通。

6、采用前臂架伸缩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7、(1)结构复杂,输送带要配合进行调整。

8、(2)伸缩的部分重量较大,不但能耗高,伸缩驱动结构的重量大;还不利于趸船的平衡,如需要在趸船远离前臂架的一侧设置更重的重物;同时由于伸缩驱动结构的重量大,则趸船需要更大的浮力,进而需要更大的趸船;在部分河岸并不现实。

9、(3)装船的原料包括颗粒或矿块等,大小不一,伸缩结构容易卡住,且也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扇形区域布料的趸船装料装置,采用非伸缩结构实现扇形区域布料,结构简单,重量更轻,更便于维护,更不易被卡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扇形区域布料的趸船装料装置,该装置包括趸船1、除尘结构3、趸船1上的门架2、门架2前侧的前臂架4、门架2后侧的尾架5、前臂架4上的伸缩溜筒6和沿尾架5与前臂架4设置的输送带7,所述门架2能弧线运动,所述前臂架4和尾架5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除尘结构3通过管路与伸缩溜筒6连接;该装置还包括前臂架4内且能前后向运动的行走车8、行走车8前端的出料仓9、前臂架4上且用于驱动行走车8前后向运动的牵引结构10和尾架5上且用于张紧输送带7的张紧结构11,所述伸缩溜筒6设于行走车8的前端且其位于出料仓9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7的前端设于行走车8的前部且其位于出料仓9的正上方;所述行走车8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输送带7的第一支撑辊12,其后部下侧设有第一牵引辊13;所述前臂架4的下侧中部设有第二牵引辊14,其后部且位于行走车8的上方前后并排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输送带7的第二支撑辊15;所述除尘结构3通过前后向且能伸缩的伸缩管16与伸缩溜筒6连接,所述伸缩管16位于输送带7的上方且其前端的伸缩节与行走车8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车8位于前臂架4的前端时,所述伸缩管16伸展,所述第一牵引辊13位于第二牵引辊1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辊12位于第二支撑辊15的前下方;所述输送带7沿第二支撑辊15向前,斜向下至第一支撑辊12,沿第一支撑辊12向前至行走车8的前部,再向后至第一牵引辊13的上侧,以s形绕过第一牵引辊13和第二牵引辊14,由第二牵引辊14的下侧向后绕出;所述行走车8位于前臂架4的后端时,所述伸缩管16收缩,所述伸缩溜筒6位于第二牵引辊14的前方,所述行走车8位于第二支撑辊15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7的前端位于第二支撑辊15的前方;所述输送带7沿第二支撑辊15向前,斜向下至行走车8的前部,再向后至第一牵引辊13的上侧,绕过第一牵引辊13,再向前绕过第二牵引辊14的上侧,由第二牵引辊14的下侧向后绕出。

3、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臂架4的底部沿前后向设有供出料仓9向下穿出并前后向运动的条形口;所述行走车8的上侧前部设有被动辊17,其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前臂架4的底部且位于条形口的左右两侧设有供行走轮滑动的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沿前臂架4所在的方向设置,所述行走轮滑动设于对应的直线滑轨上;所述输送带7的前端绕于被动辊17上。

4、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牵引结构10包括前臂架4顶部的卷扬机、前臂架4前端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前导轮、前臂架4后端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后导轮和卷扬机输出的两条拉索,所述卷扬机垂直于前臂架4设置,两条拉索分别进绕和退绕,一条拉索向前依次绕过两个前导轮后向后与行走车8的前部连接,另一条拉索向后依次绕过两个后导轮后向前与行走车8的后部连接,下部的后导轮和下部的前导轮与行走车8平齐。

5、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门架2上且位于前臂架4的下方设有皮带驱动结构18,所述皮带驱动结构18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三牵引辊和主动辊,所述张紧结构11包括尾架5下侧且竖向设置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设置的重块、重块上的升降辊、尾架5上且位于导杆前方的第四牵引辊和尾架5上且位于导杆后方的第五牵引辊;所述导杆的上端与尾架5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7由第二牵引辊14向后绕出,绕过第三牵引辊的上侧,以s形依次绕过第三牵引辊和主动辊,由主动辊的下侧向后绕出,依次绕过第四牵引辊的上侧、升降辊的下侧和第五牵引辊的上侧后,向后至尾架5的后端。

6、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伸缩溜筒6位于前臂架4的下方且其顶部通过左右向的转轴与行走车8的下侧前端转动连接,前端的伸缩节的前端通过竖向的软管与伸缩溜筒6连接,所述行走车8的前端与伸缩溜筒6的上部前侧之间设有弹簧减震器19,所述弹簧减震器19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

7、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除尘结构3设于尾架5的正上方,其进气口通过伸缩管16与伸缩溜筒6连接,其进气口还通过吸尘管25与输送带7后端上方的吸尘罩连接,其粉尘出料口通过带电控阀的管路至输送带7的上方。

8、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出料仓9为后侧敞口的密封仓,所述输送带7的前端伸入出料仓9中,前端的伸缩节与出料仓9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与出料仓9连通;所述行走车8位于前臂架4的后端时,所述伸缩管16后端的伸缩节的前端位于行走车8前端的后方。

9、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趸船1的后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旋转立柱20,所述尾架5的后部转动设于旋转立柱20的顶端;所述门架2的底部设有行走结构21,所述趸船1的前部设有供行走结构21滑动的弧线滑轨22,所述旋转立柱20位于弧线滑轨22的圆心处。

10、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臂架4的后端通过左右向的转轴转动设于门架2的前侧中部且其能由门架2上的俯仰结构23驱动上下旋转。

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非伸缩结构实现扇形区域布料,结构简单,重量更轻,更便于维护,更不易被卡住。将除尘结构和张紧结构设于尾架上以平衡前臂架的重量,可减少趸船上配重块的使用;可将趸船设置得更小。设置除尘结构进行除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