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井载人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3368发布日期:2023-12-21 16: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井载人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载人升降井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上下井载人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进行人员上下井的时候,通常采用爬梯进行人员运送,但采用爬梯不仅效率较低,也不利于节约人力,若通道过长,爬梯上下就消耗了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从而导致不能有效的完成工作内容。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升降,会采用在钢梯上设置导轨的形式方便工作人员在井内速降,从而提高上下井的效率,但这样安全性较差,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而由于井口一般较小,所以也不方便安装常规的电梯进行运载,所以载人升降井设备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安全搭载人员快速上下井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下井的安全和效率不能兼顾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下井载人升降装置,通过上导轮组合和下导轮组合的结合提高升降车体在升降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载人高效完成上下井工作。

2、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上下井载人升降装置,包括钢梯,在所述钢梯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顶部设有上导轮组合,所述导轨的底部设有下导轮组合,所述导轨上设有能够沿导轨往复运动的升降车体;

4、所述上导轮组合和下导轮组合之间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升降车体固定,所述上导轮组合能够限制或解放所述牵引绳的运动。

5、目前,工作人员在上下井的时候,通常会采用爬梯,而爬梯也是在建造各种工程井时的标准配置,现存的工程井数量极其庞大,部分工程井的使用频率高,并且深度较深,所以利用爬梯上下井非常不方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增加安全风险。

6、本技术实施例旨在对现存工程井的上下井方式进行改造,并能同时应用在新建工程井中,本技术实施例利用钢梯附着于原始爬梯上,并与井壁固定,从而增加多项着力点,使得钢梯更加稳固,并且为设备故障提供有效保障,在起到对本实施例的支撑作用的基础上,还能起到加固原爬梯的效果,在钢梯上设置导轨用于为升降车体导向,通过牵引绳的牵拉,并利用上导轮组合和下导轮组合为牵引绳提供张紧力和牵引力,使得升降车体能够在导轨上稳定的滑动,并利用上导轮组合作为顶部的支点,达到支撑所述牵引绳,使得牵引绳能够提供牵引力的目的。

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车体上固定有载人小车,所述载人小车采用笼式车身;

8、所述升降车体能够在坠落时进行自我防坠落限位。

9、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采用笼式车身的载人小车,达到有效的保护承载人员的目的,并通过所述升降车体的自我防坠落限位来保障运载人员的安全。

10、进一步的,在所述笼式车身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外接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与笼式车身固定;

11、所述笼式车身的底部设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下方设有内置防坠落装置,所述内置防坠落装置与所述导轨连接。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操作升降车体升降,所述操作把手用于连接控制器,所述操作把手与笼式车身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操作把手掉落到不易控制的位置,增强操作安全性,所述踏板用于承载工作人员,所述内置防坠落装置能够通过卡住导轨避免升降车体坠落。

13、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包括轨体,所述轨体上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升降车体的运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置防坠落装置上设有限位拨片,所述内置防坠落装置能够在升降车体坠落时撬动所述限位拨片嵌入所述限位孔。

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轨体用于为升降车体导向,所述限位孔能够与所述限位拨片卡合,而所述限位拨片与升降车体固定,从而使得限位拨片能够通过卡入所述限位孔来有效的限制升降车体的运动。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导轮组合包括轮体外壳,所述轮体外壳内设有导向轮,所述牵引绳的绳体穿入所述轮体外壳并搭在所述导向轮上,所述轮体外壳上固定有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活动连接;

16、所述导向轮能够绕自身的轴心自由转动。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轮体外壳用于保护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为绳体提供支撑的支点并起到滑轮的作用,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用于支撑所述导向轮,并使得导向轮能够自由转动,从而使得绳体能够在导向轮上运动,使得升降车体能够有效的被牵引绳牵拉,实现升降作用。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内设有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上设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贯穿所述支撑外壳并与所述导向轮接触,所述摩擦组件能够压迫所述限位球抵住所述导向轮。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外壳用于为导向轮和摩擦组件提供支撑基础,通过摩擦组件上的限位球对导向轮的压迫,能够有效的利用摩擦力对导向轮的转动实现限位,从而使得导向轮停止转动,当导向轮停止转动时,能够更加迅速的停止牵引绳对升降车体的牵引,从而使得升降车体实现停车操作,避免停车时导向轮惯性转动带来的安全风险。

20、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外壳固定,所述导向杆上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能够沿着导向杆的自由滑动;

21、所述滑动杆上设有承托部,所述限位球与所述承托部固定,所述滑动杆能够向压迫所述导向轮的方向滑动。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用于为滑动杆导向,从而便于驱动滑动杆压迫限位球,所述滑动杆用于向限位球施压,为了保障限位球受到的压迫是均匀的,通过设置承托部,对所述限位球的截面实行全面施压,使得限位球受力均匀。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扇形支撑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形支撑相同,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摩擦组件抵住所述导向轮的连接驱动组件。

24、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扇形支撑和第二扇形支撑内的限位球同步对导向轮进行摩擦限位,从而使得导向轮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加均匀,导向轮的锁止过程更加稳定。

2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下方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外壳并延伸到所述支撑外壳内,其另一端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套,所述支撑外壳内设有螺纹端头,所述螺纹端头与所述支撑外壳固定,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杆并与所述螺纹端头旋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套的内螺纹旋接;

26、所述螺纹端头与所述滑动杆之间设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

27、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外壳用于收纳和支撑其内部结构,所述转动轴用于支持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并通过连接驱动电机为驱动齿轮提供动力源,所述驱动齿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套转动,所述齿轮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齿轮套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螺纹杆与齿轮套的旋入深度,从而调节所述螺纹杆的位置,达到带动所述滑动杆运动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所述限位球的压迫,所述稳定环能够利用摩擦力限制螺纹杆转动,从而实现螺纹杆在齿轮套上的旋入和旋出,所述螺纹端头为螺纹杆在所述齿轮套上的旋入和旋出提供了伸缩空间,并且还能够避免螺纹杆旋入旋出时发生方向的变化,从而避免了螺纹杆承受过大剪应力的风险,增强其自身的耐用性。

28、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通过牵引绳的牵拉,并利用上导轮组合和下导轮组合为牵引绳提供张紧力和牵引力,使得升降车体能够在导轨上稳定的滑动,并利用上导轮组合作为顶部的支点,达到支撑所述牵引绳,使得牵引绳能够提供牵引力的目的。

30、(2)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外壳用于为导向轮和摩擦组件提供支撑基础,通过摩擦组件上的限位球对导向轮的压迫,能够有效的利用摩擦力对导向轮的转动实现限位,从而使得导向轮停止转动,当导向轮停止转动时,能够更加迅速的停止牵引绳对升降车体的牵引,从而使得升降车体实现停车操作,避免停车时导向轮惯性转动带来的安全风险。

31、(3)在本发明中,所述齿轮套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螺纹杆与齿轮套的旋入深度,从而调节所述螺纹杆的位置,达到带动所述滑动杆运动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所述限位球的压迫,所述稳定环能够利用摩擦力限制螺纹杆转动,从而实现螺纹杆在齿轮套上的旋入和旋出,所述螺纹端头为螺纹杆在所述齿轮套上的旋入和旋出提供了伸缩空间,并且还能够避免螺纹杆旋入旋出时发生方向的变化,从而避免了螺纹杆承受过大剪应力的风险,增强其自身的耐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