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装置和电池的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9758发布日期:2023-09-17 00:4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保压装置和电池的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压装置和电池的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产品质量,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目前保压装置采用弹簧驱使夹持机构移动以夹持多个层叠设置的电池单体,为多个层叠设置的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然而,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弹簧发生老化,弹簧向夹持机构提供的弹性力变小,保压装置无法向电池单体提供足够的保压力,从而导致电池单体之间定位精度降低,甚至电池单体之间出现偏移错位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压装置和电池的制造设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改善因弹簧老化导致保压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因振动或者冲击的作用且保压力不足,导致电池单体之间定位精度降低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压装置,保压装置包括托盘和第一对接机构。托盘包括基板、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保压机构。第一夹持机构设置于基板。沿第一方向,第二夹持机构与第一夹持机构相对设置。保压机构设置于基板,保压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第一对接机构用于与保压机构连接,被配置为向保压机构输送流体以提供液压或者气压,使得保压机构驱使第二夹持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第一夹持机构共同夹紧电池单体。

4、保压装置用于向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保压机构驱使第二夹持机构移动,并与第一夹持机构共同夹紧电池单体的力),以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地状态向装配工位运输,以实现高精度的装配。上述方案中,第一对接机构能够向保压机构提供液压或者气压,以使得保压机构工作,从而为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的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

5、较通过弹簧提供保压力,上述方案,保压机构采用气压或者液压作为驱动源向多个层叠设置的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以将多个电池单体夹紧,能够改善因弹簧老化导致保压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因振动或者冲击的作用且保压力不足,导致电池单体之间定位精度降低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组件以及流体输送部。沿第二方向,流体输送部与保压机构相对设置,第一升降组件与流体输送部连接,用于驱使流体输送部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流体输送部与保压机构连接以向保压机构输送流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7、上述方案中,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组件以及流体输送部,当托盘随产线移动到第一对接机构时,流体输送部能够在第一升降组件的驱动下向保压机构移动,以能够使得流体输送部与保护机构连接,从而向保压机构输送流体以提供气压或者液压,向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的状态运输,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保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单向阀,第一驱动件与第二夹持机构连接,第一驱动件通过单向阀与第一对接机构连接,单向阀用于限制流体排出于第一驱动件。

9、上述方案中,保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单向阀,由流体输送部输送的流体能够通过单向阀流入第一驱动件,以实现第一驱动件对第二夹持机构的驱动。其中,由于单向阀的单向限制作用,第一驱动件内的流体无法流出,故第一驱动件能够维持对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以为电池单体提供稳定的保压力,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的状态运输,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为多个,沿第三方向,第一驱动件间隔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单向阀的数量为多个,单向阀与第一驱动件一一对应。

11、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驱动件和对应数量的单向阀,且使得多个第一驱动件沿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向多个层叠的电池单体提供均匀稳定的保压力,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的状态运输,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保压机构还包括汇流安装部,汇流安装部设置于基板,汇流安装部的内部形成有流体腔室,多个单向阀与流体腔室连通。汇流安装部形成有汇流进出口,汇流进出口用于与流体输送部连接。

13、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汇流安装部以将多个单向阀汇聚为一体,以便于一个流体输送部能够同时向多个单向阀输送流体,以同时向多个第一驱动件提供液压或者气压,向多个层叠的电池单体提供均匀稳定的保压力,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的状态运输,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保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对接机构,第二对接机构用于与保压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连接,被配置为泄出保压机构中的流体,使得保压机构驱使第二夹持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脱离于电池单体。

15、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对接机构,以能够在托盘随产线移动到第二对接机构时,第二对接机构能够泄出保压机构中的流体,以撤销对电池单体的保压力,使得电池单体能够由托盘中取出,并且便于下一次电池单体的放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对接机构包括第二升降组件以及流体泄出部。沿第二方向,流体泄出部与保压机构相对设置,第二升降组件与流体泄出部连接,用于驱使流体泄出部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流体泄出部与保压机构连接以由保压机构泄出流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17、上述方案中,第二对接机构包括第二升降组件以及流体泄出部。当托盘随产线移动到第二对接机构时,流体泄出部能够在第二升降组件的驱动下向保压机构移动,以能够使得流体泄出部与保护机构连接,从将保压机构中的流体泄出,实现保压力的撤销。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夹持机构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基板。

19、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夹持机构设置为可滑动地与基板连接,在保压机构驱使第二夹持机构移动时,能够使得第二夹持机构能稳定地、按照滑动轨迹地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有效地向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一夹持机构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基板。

21、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夹持机构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位置可调,以使得第一夹持机构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电池单体调节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使得托盘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单体,进而对不同规格的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基板,第二驱动件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在基板沿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23、上述方案中,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二驱动件的驱动,能够调节第一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而与第二夹持机构配合,实现对不同规格的电池单体提供稳定的保压力。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件包括丝杆,丝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夹持部螺纹配合。

25、上述方案中,通过件第二驱动件设置为丝杆且丝杆与第一夹持部螺纹配合,能够简单并稳定地调节第一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定位件,多个第一定位件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定位件,多个第二定位件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一一对应,用于共同夹紧电池单体。

2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定位件和多个第二定位件,能够受力均匀地支撑电池单体,以稳定地夹持电池单体,使得电池单体以高定位精度的状态运输,提高了后续装配工序中的装配精度,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托盘还包括承载机构,承载机构设置于基板并位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承载机构用于承载电池单体,并向电池单体提供预夹紧力。

29、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设置承载机构,能够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未向电池单体提供保压力前,向电池单体提供预夹紧力,降低电池单体在未受保压力前受冲击而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风险。

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一弹性件。沿第一方向,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于基板,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基板连接,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一支撑件与基板,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件向第二支撑件移动。

31、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能够向第一支撑件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一支撑件具有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支撑件移动的趋势,从而配合第二支撑件能够向电池单体提供预夹紧力,降低电池单体在未受保压力前受冲击而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风险。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与基板连接,第二弹性件连接第二支撑件与基板,用于驱动第二支撑件向第一支撑件移动。

33、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能够向第二支撑件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二支撑件具有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支撑件移动的趋势,从而配合第一支撑件能够向电池单体提供稳定的预夹紧力,降低电池单体在未受保压力前受冲击而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风险。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承载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件,多个第三支撑件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用于支撑电池单体。多个第三支撑件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35、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三支撑件,一方面能够降低因预夹紧力不够,导致电池单体跌落的风险;再一方面由于多个第三支撑件间隔设置,故与电池单体底部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摩擦力小。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托盘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置于基板,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并容纳电池模组的端板或者侧板。

3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机构,以能够定位并容纳电池模组的端板或者侧板,以便于端板或者侧板随多个电池单体被保压装置一同运输到装配工位。

3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保压装置,保压装置中的托盘用于转运电池单体。

3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