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蘸料灌装用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3426发布日期:2024-05-17 12:28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蘸料灌装用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灌装的,具体涉及一种蘸料灌装用喷头。


背景技术:

1、蘸料是一种调味品,常见的蘸料主要有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以及甜面酱等等,特别是在吃火锅时,蘸料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外卖点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由于不同人的口味存在差异,所以外卖店家在对食物进行配餐时,经常需要为其搭配小盒的蘸料,以供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食物口味。为了提高配餐效率,一般外卖店家直接向外卖包装中放置成品小盒的蘸料。

3、目前,在对蘸料进行生产时,最后的工序为蘸料的灌装。在对蘸料进行灌装时,通常是将盛装蘸料的盒体放置到灌装机喷头的下方,以使喷头将蘸料直接灌装至盒体中。而由于喷头喷出的蘸料具有聚集性,继而使得对蘸料进行灌装时,蘸料会在盒体聚集并可能导致蘸料的顶部外露于盒体,而此时若盒体的中心位于与喷头之间存在错位,就可能导致对盒体进行封装时,蘸料会被挤压到盒体的外部,从而对盒体造成污染,需要人为对封装后的盒体进行清理。

4、此外,由于喷头的密封性较差,继而使得喷头对一个盒体灌装完成后,下一个盒体运动至喷头的底部时,喷头中的蘸料会滴落至输送装置上,从而对输送装置造成污染,进而需要经常对输送装置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蘸料灌装用喷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蘸料灌装用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喷头本体中的分散件以及作用于所述分散件的弹性件,所述分散件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喷头本体外部并与所述喷头本体之间形成下料通道的开启位置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喷头本体内部并对所述喷头本体进行封堵的封堵位置;所述分散件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分散件对蘸料进行导向以使蘸料向外扩散,并且所述弹性件对分散件施加朝向所述封堵位置运动的力。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技术的喷头时,将喷头连接于灌装设备的出料口处,以使蘸料经灌装设备输送并进入喷头本体中,进入喷头本体中的蘸料对分散件进行施压,以使分散件朝向开启位置运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蘸料沿着分散件向外扩散并进入盒体中,以使蘸料在盒体中分散开来,避免了蘸料在盒体中聚集导致外露于盒体顶部的情况,从而避免对盒体进行封装时,蘸料被挤压至盒体外部的情况,进而避免了需要对封装后的盒体进行清理的情况。

5、另外,对盒体进行灌装完成后,灌装设备停止向喷头本体送蘸料,弹性件对分散件施加朝向封堵位置的力,以使分散件运动至封堵位置并对喷头本体进行封堵,从而避免蘸料滴落到输送装置上的情况,即避免了蘸料对输送装置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而避免了需要经常对输送装置进行清理的情况。

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喷头可以对灌装时的蘸料进行分散,避免蘸料在盒体中汇集的情况,继而减少了蘸料在盒体中的高度,从而使得喷头可伸入盒体中,一方面避免盒体与喷头出现少许的偏差导致蘸料落至盒体外部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对盒体进行灌装蘸料时在蘸料的作用下还可以对盒体进行调整,以便后续的设备对盒体进行拿取。

7、可选地,所述喷头本体包括外管以及设于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分散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外管进行封堵的第一分散封堵部以及用于对所述内管进行封堵的第二分散封堵部,所述第一分散封堵部设有与所述内管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二分散封堵部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二分散封堵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中心通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蘸料进行灌装时,蘸料进入外管和内管中,位于外管中的蘸料对第一分散封堵部施加朝向开启位置运动的力,位于内管中的蘸料对第二分散封堵部施加朝向开启位置运动的力,以使第一分散封堵部和第二分散封堵部同步朝向开启位置运动,第一分散封堵部和外管之间形成下料间隙,第二分散封堵部和内管之间形成中心通道,内管外部的蘸料沿着第一分散封堵部下落至盒体中,内管内部的蘸料沿着中心通道下落至盒体中,继而对蘸料进一步分散,避免蘸料在盒体内部周侧集中的情况,从而进一步避免在对盒体进行封装时蘸料被挤压至盒体外部的情况,进而进一步避免需要对封装完成的盒体进行清理的情况,减少对蘸料进行灌装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生的生产质量。

9、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散封堵部的顶部设有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导向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散封堵部在蘸料的压力作用下或者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运动时,第一分散封堵部带动着导向管运动,导向管与内管发生相对滑动,以使导向管与内管的滑动配合对第一分散封堵部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增加第一分散封堵部的运动稳定性,并增加第一分散封堵部对外管的封闭效果。

11、可选地,所述导向管的外部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散封堵部运动时,第一分散封堵部带动着导向管运动,以使导向管与支撑环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支撑杆对支撑环进行支撑,以增加第一分散封堵部运动的稳定性,并且支撑环与支撑杆的配合可以对导向管进行支撑,由于内管位于导向管的内部,从而还可以使得导向管对内管进行支撑,以增加内管的稳定性。

13、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导向管的顶部设有阻挡片,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支撑环以及所述阻挡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散封堵部在蘸料的压力作用下朝向开启位置运动时,第一分散封堵部带动着导向管运动,导向管带动着阻挡片运动,阻挡片对弹簧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弹簧在支撑环的支撑作用下发生弹性形;而在灌装设备停止对外管输送蘸料时,弹簧逐渐恢复形变并对阻挡片施加背离支撑环方向的力,以使阻挡片在导向管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分散封堵部朝向封堵位置运动。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为弹簧,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分散封堵部自动朝向封堵位置运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分散封堵部处于封堵位置时的稳定性,以增加第一封堵部对外管的封堵效果。

15、可选地,所述内管的周侧间隔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阻挡片抵触于所述固定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的周侧间隔设置固定杆,可以实现内管与外管的连接,增加内管的稳定性,并且第一分散封堵部处于封堵位置时,阻挡片抵触于固定杆,可以使得固定杆对阻挡片进行限位,以使阻挡片与固定杆的配合限制第一分散封堵部的运动范围。

17、可选地,所述内管的底部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管顶部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分散封堵部与所述内管底部一端的尺寸适配,以使所述第二分散封堵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管底部一端的直径设为小于内管顶部一端的直径,可以增加经内管喷出的蘸料的压力,以增加经内管喷出的蘸料的初始动力,避免经内管喷出的蘸料粘附于第二分散封堵部的情况。并且,第二分散封堵部与内管底部一端的尺寸适配,使得第二分散封堵部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二分散封堵部与通孔内壁之间形成中心通道,以便经内管喷出的蘸料经中心通道落至盒体中。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散封堵部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分散封堵部的直径设为由下至上逐渐减小的,使得经外管喷出的蘸料在第一分散封堵部的周面导向作用下朝向盒体内部的周侧运动,以使得蘸料在盒体中分散开来,避免蘸料集中在盒体中间位置的情况。

21、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散封堵部的周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分散封堵部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分散封堵部的周侧设置连接部,可以实现第二分散封堵部与第一分散封堵部的连接,从而增加第二分散封堵部的稳定性。

23、可选地,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管和外管同轴设置,可以使得蘸料经喷头灌装到盒体中后分散的较为均匀,以避免盒体内部一侧的蘸料较多导致对盒体进行封装时容易被挤压到盒体外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便于第一分散封堵部对外管进行封堵,避免第一分散封堵部转动无法对外管进行封堵的情况。

2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6、1.本技术通过设置喷头本体、分散件以及弹性件,分散件滑动连接于喷头本体以具有对封头本体进行封堵的封堵位置以及将喷头本体打开的开启位置,弹性件作用于喷头本体并用于对喷头本体施加朝向封堵位置的力,分散件处于开启位置时,喷头本体中的蘸料沿着分散件向外扩散落下,以避免向盒体中灌装蘸料时,蘸料集中在盒体中间位置的情况,从而避免对盒体进行封装时,蘸料被挤压至盒体外部的情况,进而避免了需要对封装后的盒体进行清理的情况;另外,对盒体灌装完蘸料之后,分散件处于封堵位置并对喷头本体进行封堵,以避免蘸料滴落对输送装置污染的情况;

27、2.通过设置内管、外管、第一分散封堵部以及第二分散封堵部,可以实现向盒体中灌装蘸料时对蘸料进一步分散,避免蘸料在盒体内部周侧集中的情况,从而进一步避免在对盒体进行封装时蘸料被挤压至盒体外部的情况,进而进一步避免需要对封装完成的盒体进行清理的情况,减少对蘸料进行灌装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生的生产质量;

28、3.通过在第一分散封堵部的顶部设置导向管,并且导向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能够使得导向管与内管的配合对第一分散封堵部进行导向,以增加第一分散封堵部在开启位置和封堵位置来回运动时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