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向输送装置投入筒管的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为日本特开2013-6669号公报。
2、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收纳于推车的供纱筒管朝向自动络纱机供给的供纱筒管供给装置。供纱筒管供给装置具备可动框架、缸体以及输送传送带。在可动框架上安装有推车。缸体产生使安装于可动框架的推车倾斜的动力。通过使推车倾斜,将收纳于推车的供纱筒管投入到输送传送带。输送传送带将所投入的供纱筒管朝向自动络纱机输送。
3、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可动框架以上端为旋转中心旋转,所以可动框架以及推车的旋转轨迹变大。尤其是,在投入筒管的姿态下,可动框架处于较高的位置,因此装置高度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使收纳筒管的收纳体倾斜而投入筒管的供给装置中抑制筒管投入时的装置高度的构造。
2、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3、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供给装置。即,供给装置具备输送装置以及投入装置。上述输送装置输送卷绕有纱线的筒管。上述投入装置从收纳有上述筒管的收纳体将上述筒管投入到上述输送装置。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在准备姿态与投入姿态之间变更,在上述投入姿态下将上述筒管从上述收纳体向上述输送装置投入。上述投入装置具有第1部件、第2部件、旋转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上述第1部件在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至少从上述准备姿态变更为上述投入姿态时支承上述收纳体。上述第2部件与上述第1部件连接,在上述投入姿态下支承上述收纳体。通过上述旋转装置旋转驱动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由此在上述准备姿态与上述投入姿态之间变更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旋转装置进行控制。上述第2部件设置成,以与上述第1部件交叉的方式沿着远离该第1部件的方向即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2部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是沿着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部分,并且在上述准备姿态下的上述第1方向的位置关系中,隔着上述投入装置的旋转中心而位于与上述第1部件相反侧的位置,通过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从上述准备姿态变更为上述投入姿态而上述延伸部接近上述输送装置。
4、由此,旋转中心不位于投入装置的端部而位于中途部。因而,能够抑制旋转中心的高度,因此能够抑制投入姿态下的装置高度。
5、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将从与上述旋转中心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上述投入装置具有销,在上述准备姿态下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中,该销呈圆弧状配置在包括隔着上述旋转中心而与上述第1部件相反侧的位置的范围内。上述旋转装置使与上述销啮合的第1传递部件旋转而使上述投入装置旋转,由此变更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
6、由此,与在旋转中心配置齿轮、驱动装置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提高第1传递部件以及旋转驱动该第1传递部件的部件的位置的自由度。
7、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供给装置具备设置在与上述旋转装置不同的场所的下降防止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下降防止装置进行控制。上述下降防止装置具备第2传递部件、停止机构以及检测部。上述第2传递部件与上述销啮合。上述停止机构为,在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从上述投入姿态变更为上述准备姿态的下降时能够使上述第2传递部件的旋转停止。上述检测部检测上述下降时的上述投入装置的异常旋转。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下降时的上述投入装置的上述异常旋转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停止机构动作而使上述第2传递部件的旋转停止。
8、由此,在投入装置的下降时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使投入装置的旋转停止。
9、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停止机构具备齿轮、齿轮止动部件以及致动器。上述齿轮与上述第2传递部件一体地旋转。上述齿轮止动部件为,在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从上述准备姿态变更为上述投入姿态的上升时,通过相对于上述齿轮滑动而允许该齿轮的旋转,并且在上述下降时通过与上述齿轮干涉而阻止该齿轮的旋转。上述致动器使上述齿轮止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齿轮接近或者分离。在上述下降时,在上述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投入装置的异常旋转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致动器以使上述齿轮止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齿轮分离而允许该齿轮的旋转。在上述下降时,在上述检测部检测到上述投入装置的异常旋转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致动器以使上述齿轮止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齿轮接近而阻止该齿轮的旋转。
10、由此,能够在允许投入装置的上升的同时,使与异常旋转相伴随的投入装置的下降可靠地停止。
11、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投入装置具有被检测部,在上述准备姿态下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中,该被检测部呈圆弧状设置在包括隔着上述旋转中心而与上述第1部件相反侧的位置的范围内。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检测部对上述被检测部的单位时间的检测次数,判定上述投入装置有无异常旋转。
1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检测投入装置的异常旋转。
13、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旋转装置具备驱动装置以及减速器。上述驱动装置产生旋转驱动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的驱动力。上述减速器具有由上述驱动装置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以及使上述驱动力减速而输出的输出部。通过从上述减速器的上述输出部输出的上述驱动力来旋转驱动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上述减速器具有自锁功能,该自锁功能通过阻止传递到上述输出部的力对上述输入部的驱动来阻止该输出部的驱动。
14、由于自锁功能起作用,所以能够抑制投入装置因自重而旋转。
15、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减速器具有蜗轮蜗杆副,通过该蜗轮蜗杆副来实现上述自锁功能。
16、由此,仅通过机械构成,就能够抑制投入装置因自重而旋转。
17、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供给装置具备止挡部件,该止挡部件阻挡朝向上述输送装置流动的上述筒管。作为上述投入姿态,存在第1投入姿态和第2投入姿态。在上述第1投入姿态下,上述延伸部的前端位于比上述第2投入姿态靠下方的位置。在上述第1投入姿态下,上述止挡部件位于供向上述输送装置投入的上述筒管流动的接触面的下游端的延长线上。在上述第2投入姿态下,上述接触面的下游端的延长线与上述止挡部件的上端相交、或者处于比上述止挡部件靠上方的位置。通过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依次变更为上述第1投入姿态以及上述第2投入姿态。
18、在第1投入姿态下,筒管在接触面上流动而被止挡部件阻挡。之后,通过投入装置的姿态变更为第2投入姿态,由此能够将被阻挡的筒管投入到输送装置。
19、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存在用于使上述筒管朝向上述收纳体的底部移动的辅助姿态。通过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上述投入装置的姿态依次变更为上述投入姿态、上述辅助姿态以及上述投入姿态。
20、通过投入装置的姿态从投入姿态变更为辅助姿态,由此能够使筒管朝向与输送装置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在下一次投入装置的姿态被变更为投入姿态时对筒管附加势力,因此例如即使收纳体存在阶差等也能够越过。
21、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第1部件具备实心状的基座部件以及支承部件。上述支承部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为中空状,与上述收纳体的底部接触而支承上述收纳体。
22、由此,与通过单一部件构成第1部件的情况相比较,各个构件的尺寸以及重量变小。进而,由于支承部件为中空状,所以支承部件的重量变小。根据以上所述,构件的处置、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23、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第2部件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与上述收纳体的侧面接触,并且向上述输送装置投入的上述筒管在该接触面上流动。在上述接触面上形成有将沿着该接触面向上述收纳体的底部侧移动的上述筒管朝向上述收纳体的内部引导的引导突起。
24、由此,能够抑制筒管进入接触面与收纳体之间。
25、在上述供给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构成。即,上述旋转装置形成有外周面,在上述投入装置从上述准备姿态变更为上述投入姿态时,该外周面限制上述筒管的移动,以免处于上述输送装置的上游端的上述筒管进一步向上游侧移动。在从上述旋转装置的旋转轴的方向观察上述外周面时,上述外周面包括圆弧状的面。
26、由此,由于外周面包括圆弧状的面,所以纱线或者筒管难以钩挂在外周面与其他部件之间。此外,筒管难以夹在外周面与其他部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