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装置及水冷机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87631发布日期:2025-03-21 15:4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翻转装置及水冷机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产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水冷机组生产线。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生产加工领域中,一些工件需要进行翻转,例如在水冷机组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冷机组进行翻转操作。但是,相关技术中对于工件例如水冷机组的生产线常依赖人工进行翻转,人工操作的可靠性较低,且严重浪费人力,也会导致水冷机组的生产效率低下。由此,如何提高工件的翻转操作的可靠性以及翻转生产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及水冷机组生产线,所述翻转装置可以实现对工件的自动翻转,相对于人工翻转操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待翻转工件翻转操作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安装架;翻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包括两个翻转支撑体,两个所述翻转支撑体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翻转支撑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支撑体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两两相交,所述翻转组件用于将待翻转工件从其中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与所述翻转支撑体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翻转支撑体运动。

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翻转支撑体安装于安装架,每个翻转支撑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安装架可转动连接,且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翻转支撑体运动,这样可以实现每个翻转支撑体的自动转动,例如在驱动组件驱动两个翻转支撑体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时,可以实现将待翻转工件从其中一个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翻转支撑体上的过程,这样可以实现待翻转工件经翻转组件自动翻转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待翻转工件翻转操作的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体包括翻转支架板和限位支撑,所述翻转支架板具有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所述限位支撑设于所述连接端,所述翻转支架板和所述限位支撑用于共同限位且支撑所述待翻转工件。

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翻转支撑架和限位支撑共同限位且支撑待翻转工件,在翻转支撑体沿转动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待翻转工件更稳定地保持在翻转支撑体上,防止待翻转工件相对翻转支撑体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待翻转工件在翻转支撑体转动的过程中倾覆或者掉落的可能性,以提高待翻转工件翻转操作的可靠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体还包括辅助翻转件,所述辅助翻转件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翻转支架板上,所述辅助翻转件用于推动所述待翻转工件从其中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上转移至另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上。

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翻转板可运动地安装于翻转支架板,辅助翻转板相对翻转支架板运动时,可以对待翻转工件起到一定的推力,这样可以使待翻转工件更顺畅地从其中一个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翻转支撑体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翻转件相对所述翻转支架板可转动。

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翻转件相对翻转支架板可转动,辅助翻转件相对翻转支架板转动过程中扫掠过的空间区域较大,这样使得待翻转工件可以被推送至更远的距离之外,即使在两个翻转支撑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时,也可以确保待翻转工件能够从其中一个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翻转支撑体上的过程。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翻转件具有收纳位置,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辅助翻转件贴靠于所述翻转支架板。

1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收纳位置,辅助翻转件贴靠于翻转支架板,可以减少对翻转支架板外部空间的占用,使得翻转支撑架与辅助翻转件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架板还包括辅助驱动机构,所述辅助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支架板且与所述辅助翻转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辅助翻转件运动。

1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驱动机构与辅助翻转件连接,以驱动辅助翻转件运动,可以驱动辅助翻转件按照预定的轨迹和方向进行运动,进而可以实现辅助翻转件推动待翻转工件从其中一个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翻转支撑体上的过程。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架板用于支撑所述待翻转工件的一侧为支撑侧,所述翻转支架板的背离所述支撑侧的一侧为背侧,所述辅助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支架板的背侧。

1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驱动机构设于翻转支架板的背侧,可以充分利用翻转支架板背侧的空间,使得辅助驱动机构与翻转支架板整体的结构紧凑,且避免辅助驱动机构在支撑侧与待翻转工件发生干涉。

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翻转支撑体的所述连接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调。

1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翻转支撑体的连接端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调,在面对不同尺寸或者不同规格的待翻转工件时,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翻转支撑体的连接端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使翻转装置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尺寸的待翻转工件。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架主体和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设在所述安装架主体的顶部,所述安装支座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翻转支撑体与两个所述安装支座分别对应,每个所述翻转支撑体的所述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支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调;每个所述安装支座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安装支座处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安装支座相对所述安装架主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支座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安装支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

1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支座为两个且两个安装支座沿第一方向排布,两个翻转支撑体与两个安装支座分别对应,每个翻转支撑体的连接端与对应的安装支座可转动连接,且每个安装支座都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安装支座处于锁止状态时,安装支座相对于安装架主体固定,此时安装支座可以为翻转支撑体提供稳定的支撑点,确保翻转支撑体在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安装支座处于解锁状态时,安装支座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以调节两个安装支座在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待翻转工件,灵活改变两个翻转支撑体在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安装支座包括安装轴和支座体,所述支座体固定在所述安装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安装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主体上设有两组安装孔组,两组所述安装孔组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每组所述安装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支座的两个所述支座体与两个所述安装孔组分别对应,所述安装孔用于连接固定所述支座体;其中,在所述安装支座处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支座体与所述安装孔连接,在所述安装支座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支座体与所述安装孔解除连接关系。

2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支座包括支座体,安装架主体上设有安装孔,在安装支架处在锁止状态时,通过支座体与安装孔连接,可以使安装支座更加稳定地保持在锁止状态;在安装支座处在解锁状态时,支座体与安装孔解除连接关系,可以便于安装支座相对安装架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节两个安装支座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从而调节两个翻转支撑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翻转工件。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主体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每个所述安装支座的两个所述支座体分别容纳于所述滑动槽内,在所述安装支座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支座体相对所述滑动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

2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架主体的顶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每个安装支座的两个支座体分别容纳于滑动槽内,在安装支座处在解锁状态时,滑动槽可以对支座体的滑动轨迹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确保支座体与滑动槽之间的相对移动是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防止支座体在滑动过程中脱离滑动槽。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升降架和第一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升降架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架沿上下方向运动,每个所述翻转支撑体均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支撑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翻转支撑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自由端之间。

2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每个翻转支撑体均通过对应的第一传动件与升降架相连,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升降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且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翻转支撑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当升降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沿上下方向运动时,通过第一传动件能够有效地将驱动件的动力传递给翻转支撑体,进而转化为翻转支撑体相对安装架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待翻转工件的翻转操作;并且,通过第一传动件与翻转支撑体的连接位置处于连接端与自由端之间,可以使得翻转支撑体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翻转支撑体在相对安装架转动的时候更加稳定,减少因受力不均可能导致的待翻转工件倾覆或者掉落的可能性。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翻转支撑体对应两个所述第一传动件,每个所述翻转支撑体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2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每个翻转支撑体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两个第一传动件,且每个翻转支撑体对应的两个第一传动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这样可以使翻转支撑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受力更加均衡,使得翻转支撑体在相对安装架转动时更加稳定,进而可以提高翻转支撑体相对安装架转动过程中的可靠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底座、支撑台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支撑台设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2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架包括底座、支撑台和支撑架,支撑架设于底座的上侧,支撑台设在支撑架的顶部,连接端与支撑台可转动连接,升降架位于支撑台的下方且升降架位于底座的上方,使得升降架、第一传动件、翻转支撑体以及支撑台可以形成一个连杆机构,在升降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沿上下方向运动时,第一传动件可以带动翻转支撑体运动,由于翻转支撑体的连接端与支撑台可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实现翻转支撑体相对支撑台转动。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驱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与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相互交叉且相互可转动连接的连杆,每个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移动端和固定端,两个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升降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且相对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滑动连接且相对所述升降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移动端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3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驱动件与两个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每个第二传动件包括相互交叉且相互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的移动端相对底座沿第一方向可滑动,第二连杆的移动端相对升降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可以使两个第一连杆以及两个第二连杆的移动端与固定端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均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实现两个第一连杆以及两个第二连杆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变化,从而完成驱动件经第二传动件驱动升降架沿上下方向运动的过程。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移动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3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第一连杆的移动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当驱动件驱动两个第一连杆的移动端沿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杆能够确保两个第一连杆的移动端的运动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确保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固定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转动连接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3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第二连杆的固定端均与第二连接杆可转动连接,在驱动件驱动第一连杆运动时,第一连杆可以带动第二连杆运动,此时第二连接杆可以为第二连杆提供稳定的转动支点,使得第二连杆的移动端可以更加稳定地沿第一方向滑动,减少第二连杆运动过程中因第二连杆连接不稳定而产生的晃动或偏差,从而确保升降架沿上下方向运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机组生产线,包括:上料输送线;下料输送线;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位于所述上料输送线与所述下料输送线之间,所述翻转装置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与所述上料输送线对应,另一个所述翻转支撑体与所述下料输送线对应,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线上输送的所述待翻转工件翻转并转移至所述下料输送线。

3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翻转支撑体安装于安装架,每个翻转支撑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安装架可转动连接,且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翻转支撑体运动,这样可以实现每个翻转支撑体的自动转动,例如在驱动组件驱动两个翻转支撑体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时,可以实现将待翻转工件从其中一个翻转支撑体转移至另一个翻转支撑体上的过程,这样可以实现待翻转工件经翻转组件从上料输送线自动翻转至下料输送线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待翻转工件翻转操作的可靠性。

3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