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自动络纱机形成为并列配置有多个络纱单元2的结构。另外,该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集中管理络纱单元2的图略的机体管理装置与具备压缩空气源以及负压源的图略的鼓风箱。
[0035]如图1所示,络纱单元2主要具备控制部50、喂纱筒管支承部(喂纱部)7与卷绕部(卷装形成部)8。该络纱单元2构成为退绕支承于喂纱筒管支承部7的喂纱筒管21的纱线(细纱)20并使其绕回卷装3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纱线的移动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简称为“上游侧”、“下游侧”。
[0036]控制部50由图略的CPU、ROM、RAM等硬件与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等软件构成。而且,通过上述硬件与软件的配合来控制络纱单元2的各部分。另外,各络纱单元2所具备的控制部50能够与上述的机体管理装置通信。由此,能够对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多个络纱单元2的动作在机体管理装置中进行集中管理。
[0037]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向控制部50输入卷绕条件等的输入部51。输入部51可以设置于每个各络纱单元2,也可以设置于上述的机体管理装置。
[0038]喂纱筒管支承部7将喂纱筒管21保持为大致直立状态。另外,该喂纱筒管支承部7能够将变空的喂纱筒管21排出。另外,在络纱单元2的正面侧配置有纱库式筒管供给装置26。该筒管供给装置26具备旋转式纱库容器27。该纱库容器27能够保持多个预备的喂纱筒管21。筒管供给装置26通过间歇地驱动纱库容器27旋转,能够对喂纱筒管支承部7供给新的喂纱筒管21。
[0039]卷绕部8具备:摇架23,其构成为能够安装卷绕筒管22 ;和横动滚筒24,其用于使纱线20横动并且驱动卷绕筒管22。
[0040]横动滚筒24与卷绕筒管22对置配置。通过利用图略的马达驱动横动滚筒24旋转,从而卷绕筒管22以及卷装30从动旋转。由此,能够将存储于后述的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卷绕于卷装30。
[0041]另外,在横动滚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图略的横动槽,并能够利用该横动槽使纱线20以规定的幅度横动。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通过一边横动纱线20 —边将其卷绕于卷绕筒管22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30。
[0042]在络纱单元2,在喂纱筒管支承部7与卷绕部8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按照从喂纱筒管支承部7侧朝向卷绕部8侧的顺序,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0、下纱线吹起部11、棚栏式张力器12、上纱线捕捉部(储纱捕捉部)13、接头装置14、捕纱器15、切割器(切断部)16、纱线监视装置(纱疵检测装置)17、上纱线拉出部(储纱拉出部)18、以及储纱装置19。
[0043]退绕辅助装置10使可动部件10a相对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摆动而形成于喂纱筒管21的上部的气圈进行接触。由此,适当地控制气圈的大小,辅助纱线20的退绕。
[0044]下纱线吹起部11是配置于喂纱筒管支承部7与接头装置14之间的吸气装置,在接头时,将喂纱筒管21侧的下纱线朝向接头装置14侧送出。
[0045]棚栏式张力器12向移动的纱线20施加规定的张力。本实施方式的棚栏式张力器12为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棚栏式。可动侧的梳齿能够以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的状态或者分离状态的方式借助旋转式螺线管而转动。此外,也可以代替棚栏式张力器12的张力施加装置,配置例如盘式张力施加装置。
[0046]上纱线捕捉部13配置于接头装置14与喂纱筒管支承部7之间。该上纱线捕捉部13与图略的负压源连接,在接头时能够产生吸引空气流。此外,对于在接头时络纱单元2的各部分所进行的处理进行后述。
[0047]捕纱器15配置于接头装置14与储纱装置19之间。该捕纱器15的前端作为筒状的部件而形成,并被设置为接近纱线20的移动路径。捕纱器15与图略的负压源连接,并通过在前端产生吸引空气流,而能够吸引除去附着于移动的纱线20的飞花等异物。
[0048]纱线监视装置17构成为通过利用光学式或者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监视纱线20的纱线粗细来检测粗节等纱疵。若纱线监视装置17检测到纱疵,则向控制部50输出指示该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断开信号。此外,由于纱疵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度,详细而言,在未检测到纱疵的时刻,向控制部50输出上述的断开信号。在纱线监视装置17的附近配置有切割器16,其用于根据经由控制部50输入的断开信号立即切断纱线20。另外,纱线监视装置17将检测到的纱疵的长度向控制部50输出。
[0049]接头装置14在纱线监视装置17检测到纱疵并利用切割器16切断纱线20时、切断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纱线时、或者更换喂纱筒管21时等,对成为断开状态的喂纱筒管21侧的下纱线与储纱装置19侧的上纱线进行接头。作为接头装置14,能够使用应用了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机械装置。
[0050]上纱线拉出部18是配置于储纱装置19的紧上游的吸气装置,并能够利用压缩空气将储纱装置19侧的上纱线朝向纱线引导管36送出。
[0051]储纱装置19暂时存储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如图1所示,储纱装置19主要具备储纱辊(存储卷绕部)61、储纱辊驱动马达62与环状部件63。
[0052]储纱辊61作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而形成,通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从喂纱筒管21拉出纱线20,并在其外周面卷绕并存储纱线20。储纱辊驱动马达62是能够控制步进马达或者伺服马达等的旋转量的马达。储纱辊驱动马达62驱动储纱辊61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此外,储纱辊驱动马达62的动作由控制部50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储纱辊61向与从喂纱筒管21卷绕纱线2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等。
[0053]络纱单元2由于将一定量的纱线20存储于储纱装置19,所以即使在由于某种理由而中断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的情况下(例如进行接头的情况),也能够卷绕存储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由此,即使在纱线20的退绕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
[0054]在储纱辊61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环状部件63。存储于储纱装置19的纱线20通过环状部件63与储纱辊61的表面之间并向下游侧被拉出。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对于从储纱辊61退绕的纱线20给予适度的张力,所以能够使该纱线20的退绕稳定。
[0055]在进行接头的情况下,首先控制部50利用下纱线吹起部11将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向上吹起。被吹起的纱线20被捕纱器15吸引并捕捉(参照图2)。由此,能够将该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向接头装置14引导。
[0056]另外,由于断纱或者纱线切断等而形成的纱线端被卷绕于储纱辊61。因此,控制部50 一边使上纱线拉出部18产生吸引流一边使储纱辊61反转规定的圈数。由此,位于储纱辊61的表面的纱线20的纱线端被上纱线拉出部18吸引并捕捉。此外,对于计算使储纱辊61反转何种程度的处理进行后述。
[0057]上纱线拉出部18将吸引并捕捉的纱线20朝向纱线引导管36吹飞。纱线20沿着纱线引导管36被输送,并被上纱线捕捉部13吸引并捕捉(参照图2)。在纱线引导管36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图略的狭缝,通过上纱线捕捉部13继续纱线20的吸引,能够从该狭缝取出纱线20。由此,能够将储纱装置19侧的纱线20引导至接头装置14(参照图3)。此时,由于纱线20也被引导至纱线监视装置17的检测区域,所以能够基于纱线监视装置17的检测结果判定纱线20的拉出的成功与否。
[0058]在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与储纱装置19侧的纱线被引导至接头装置14的该状态下,控制部50使接头装置14工作,连接上述纱线20。若接头结束,则控制部50通过使储纱装置19沿卷绕时的方向旋转,而重新开始纱线20向储纱装置19的卷绕。
[0059]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在纱线20在喂纱筒管21与储纱装置19之间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卷绕部8中的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也能够不中断地继续。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上所述,在喂纱筒管支承部7与卷绕部8之间夹设有储纱装置19,在该储纱装置19上存储有一定量的纱线20。而且,卷绕部8构成为卷绕存储于储纱装置19上的纱线20。因此,即使在由于某种理由而中断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的供给的情况下(例如进行接头的情况),也能够继续进行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
[0060]这样,卷绕部8中的卷绕动作不会由于接头而中断,因此能够高速并且稳定地生成卷装30。另外,由于在喂纱筒管21与卷绕部8之间配置有储纱装置19,所以能够不受到从喂纱筒管21退绕纱线20时的张力变动的影响地进行在卷绕部8的卷绕。
[0061]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决定在接头时使储纱辊61反转的圈数的处理进行说明。
[0062]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使储纱辊61反转时,不指示反转的时间而指示反转的圈数。以下,有时将指示的反转圈数称为反转指示圈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