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运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载货物的运输框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国际市场上10英尺、20英尺等尺寸的直管运输普遍采用人工运输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非常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运输框架。
[0004]—种运输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扣件;
[0005]所述框架主体包括:
[0006]立柱,有多对,多对所述立柱平行设置构成所述框架主体的支撑架;
[0007]第一连接梁,设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每侧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且靠近所述立柱底端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与多根所述立柱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用于从一方向叉起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叉起位;以及
[0008]第二连接梁,靠近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构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架,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之间和/或两侧的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与多根所述立柱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用于从另一方向叉起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二叉起位;
[0009]所述扣件能够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配合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插槽,所述扣件包括扣条及位于所述扣条两端的插销,所述扣件与每对所述立柱能够通过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槽配合插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多根加强梁,每对立柱的底端均通过所述加强梁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同一侧的上部与底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之间也通过所述加强梁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垂直设置,与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的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的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立柱平行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所述扣条、所述插销及所述加强梁均为条状结构的镀锌板。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立柱的所述条状结构的镀锌板为端部截面呈凹字形的中空板,且在凹字形凹陷部位的底部背向延伸形成非闭合式结构,该中空的部位形成所述插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所述加强梁、所述扣条及所述插销的所述条状结构的镀锌板的中部凹陷,且两侧均向与凹陷部位的同侧延伸形成M字形结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有三对,三对所述立柱围成长方体的所述支撑架;
[0017]每侧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至少通过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且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与两所述立柱的顶端齐平连接,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梁构成从一方向叉起所述运输框架的受力梁;
[0018]位于外侧的两对所述立柱在靠近底端的位置均至少设有一根与相应的所述立柱或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端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梁,该第二连接梁构成从另一方向叉起所述运输框架的受力梁。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外侧的两对立柱中有三个立柱的顶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倾斜向外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呈V字形。
[0021]通过使用上述运输框架,可以实现大单位货物的机械化操作,进而实现标准化的运输效果,装卸效率大大提高,且整个运输框架稳固可靠,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运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运输框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运输框架的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一种镀锌薄板的端部截面示意图;
[0027]图6为另一种镀锌薄板的端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根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运输框架10包括框架主体100和扣件200。该运输框架10主要用于国际市场10英尺、20英尺等直管运输作业,与叉车配合进行运输、装柜等操作,实现机械化装卸及标准化运输的效果。
[0032]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框架主体100包括立柱110、第一连接梁120、第二连接梁130、加强梁140及限位板150。
[0033]立柱110有多对,且多对立柱110平行设置构成框架主体100的支撑架,用于放置在地面等支撑平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框架主体100共包括三对立柱110。三对立柱110依次等距设置围成长方体形状的支撑架。本实施方式的立柱110的尺寸为600mm*62mm*30mm ;每对两根立柱110之间相距1060mm (即内侧相距1060mm),且每对两个立柱I1外侧之间相距1120mm ;相邻的两对立柱110之间相距1157mm(即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两根相邻的立柱110的中部之间相距1157+31+31 = 1219mm)。
[0034]第一连接梁120设在支撑架的两侧。每侧相邻的两根立柱110通过第一连接梁120连接,且靠近立柱110底端的第一连接梁120与多根立柱110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用于从一方向叉起框架主体100的第一叉起位102。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梁120有八根。每侧相邻的两根立柱110之间通过两根平行的第一连接梁120连接,且第一连接梁120与立柱110垂直设置,其中,位于上部的第一连接梁120与立柱110的顶部齐平设置,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梁120与多根立柱110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之间相距139mm。位于底部的第一连接梁120构成从一方向叉起运输框架10的受力梁,叉车可供该间隙部位插入,叉起运输框架10。
[0036]第二连接梁130靠近立柱110的底端设置,构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架。两侧的底部的第一连接梁120之间和/或两侧的立柱1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梁130连接,第二连接梁130与多根立柱110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形成用于从另一方向叉起框架主体100的第二叉起位104。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梁130有五根。五根第二连接梁130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侧的第一连接梁120垂直连接,其中,有两根第二连接梁130靠近位于外侧的两对立柱110设置且与第二连接梁120的端部齐平连接,该两根第二连接梁130构成用于从另一方向叉起框架主体100的受力梁。叉车能够从该第二连接梁130与多根立柱110的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