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温控的双件注塑料模具体。
背景技术: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从模具的注塑口注入到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模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件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具有成型成本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件等特点,因此在成型工艺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目前注塑模具存在普遍问题是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导致产品的注塑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温控的双件注塑料模具体,通过调节型腔的温度,从而提升产品的注塑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温控的双件注塑料模具体,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下模、顶出装置,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所述上型腔分为左侧上型腔和右侧上型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所述下型腔分为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下型腔,所述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连通,所述上模的两个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浇道连接的注塑口;所述上模内靠近上型腔的位置设置有上空腔,所述下模内靠近下型腔的位置设置有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内均设置有加热块;所述上空腔与上型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所述下空腔与下型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所述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和供给流路,回收流路与供给流路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包括冷却介质回收装置、制冷装置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下模的下方通过支撑板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和顶杆,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驱动气缸上驱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贯穿下模一直延伸至浇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顶杆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所述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以及供 给流路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温度探针的设置位置与加热块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上模和下模内分别设置有带加热块的空腔以及对应设置有温度探针,在合模后随时探测膜内的温度,通过温度探针的显示情况及时调控模内温度,及时确保模内的受热均匀。
2、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和供给流路,回收流路与供给流路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下模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以及供给流路相连通,在完成注塑后,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启动对膜内进行冷却降温。
3、顶杆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使得注塑成型的产品能够在顶杆的缓冲垫的缓冲作用力下被顶出,防止产品的表面遭到顶杆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上模-1 上空腔-2
温度探针-3 下型腔-4
回收流路-5 供给流路-6
注塑口-7 上型腔-8
缓冲垫-9 下模-10
支撑板-11 冷却介质回收装置-12
制冷装置-13 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4
加热块-15 驱动气缸-16
顶杆-17 固定板-18
下空腔-19 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带温控的双件注塑料模具体,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下模10、顶出装置,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8,所述上型腔8分为左侧上型腔和右侧上型腔,所述下模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8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4,所述下型腔4分为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下型腔,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连通,上模1的两个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与浇道连接的注塑口7。上模1内靠 近上型腔8的位置设置有上空腔2,下模10内靠近下型腔4的位置设置有下空腔19,上空腔2和下空腔19内均设置有加热块15。上空腔2与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下空腔19与下型腔4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温度探针3的设置位置与加热块15相对应。通过温度探针3,及时显示模内温度并且做好及时的调控,确保模内的受热均匀。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5和供给流路6,回收流路5与供给流路6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包括冷却介质回收装置12、制冷装置13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4。下模10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所述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5以及供给流路6相连通。在完成注塑后,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启动对膜内进行冷却降温。
下模10的下方通过支撑板11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上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驱动气缸16和顶杆17,所述驱动气缸16设置在固定板18上,所述驱动气缸16上驱动连接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贯穿下模10一直延伸至浇道。顶杆17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9,使得注塑成型的产品能够在顶杆17的缓冲垫的缓冲作用力下被顶出,防止产品的表面遭到顶杆17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源启动,上模1和下模10合模从而形成2个型腔,上空腔2和下空腔19内的加热块15开始对模内进行加热,温度探针3及时探测模内的温度,熔融的塑料从注塑口7射出,通过浇道流入到2型腔内;完成注塑,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启动对膜内进行冷却降温;开模,驱动气缸16启动,带动顶杆17将产品顶起,再人工取出产品及完成整个注塑流程。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