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咀结构及热流道注塑系统。
背景技术:
热流道(hot runner)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成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阀针式热流道系统。
阀针式热流道系统中通过阀针驱动系统驱动阀针运动,阀针在热咀中运动,并且阀针端部与浇口配合,进而实现浇口的开闭。但现有技术中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在封胶过程中,阀针与浇口配合偏位,阀针撞击模仁浇口边缘;
长久撞击热咀端部后,导致热咀定位失效,进而撞击模仁浇口边缘导致浇口损坏,出现流延等产品缺陷,无法正常封胶,产品出现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咀结构及热流道注塑系统,以实现阀针与浇口之间精准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咀结构,所述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位于热咀本体内的导向咀尖、以及套设于热咀本体端部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上设有浇口,导向咀尖包括第一咀尖和第二咀尖,第二咀尖套设于第一咀尖外,所述第一咀尖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第一咀尖本体、以及位于第一咀尖本体端部呈倒锥形设置的咀尖端部,所述咀尖端部上设有咀尖定位孔,所述咀尖定位孔与所述浇口同轴设置,且咀尖定位孔的内径与浇口的内径相等,阀针通过咀尖端部上的咀尖定位孔进行定位,以控制浇口的开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咀尖端部设有若干贯穿第一咀尖的过料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料孔沿咀尖定位孔与浇口的轴向方向上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咀尖与浇口套之间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与浇口和过料孔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咀尖内部至少在与咀尖定位孔相邻处设置为导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咀尖内部在与咀尖定位孔相邻处至第一咀尖本体与咀尖端部相邻处设置为导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咀尖包括第二咀尖本体及第二安装部,第一咀尖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咀尖套设于第二咀尖内且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咀尖外部设有压帽,所述压帽将所述第一咀尖和第二咀尖固定安装于热咀本体与浇口套内部,所述压帽包括压帽本体及第三安装部,浇口套内部设有第四安装部,压帽与浇口套通过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相互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流道注塑系统,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包括上述的热咀结构、位于所述热咀结构内的阀针、以及与阀针相连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控制阀针通过咀尖端部上的咀尖定位孔进行定位,以控制浇口的开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封胶包括:
第一状态,阀针贯穿咀尖定位孔并堵塞浇口,浇口关闭;
第二状态,阀针至少占据部分咀尖定位孔并与浇口分离,浇口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新的导向咀尖,封胶过程中,阀针通过咀尖定位孔的导向可完成对浇口封胶的精准定位,封胶效果显著提高;
第一咀尖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料孔,瞬时过胶量大大增加,且胶料均衡,缩短生产周期;
胶料通过第一咀尖时被分为若干条料流,在浇口处汇为一道,延缓了料流的冲击效应,有利于产品外观;
选用固定行程缸体驱动阀针,通过将阀针运动保持在咀尖定位孔中,使阀针与浇口同轴度得到保证,同时减薄缸体板板厚,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热咀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咀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咀尖和压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浇口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热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热流道注塑系统浇口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热流道注塑系统浇口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咀尖可以被称为第二咀尖,并且类似地第二咀尖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咀尖,这并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位于热咀本体内的导向咀尖、以及套设于热咀本体端部的浇口套,浇口套上设有浇口,导向咀尖包括第一咀尖和第二咀尖,第二咀尖套设于第一咀尖外,第一咀尖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第一咀尖本体、以及位于第一咀尖本体端部呈倒锥形设置的咀尖端部,咀尖端部上设有咀尖定位孔,咀尖定位孔与所述浇口同轴设置,且咀尖定位孔的内径与浇口的内径相等,阀针通过咀尖端部上的咀尖定位孔进行定位,以控制浇口的开闭。
具体地,参图1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10、导向咀尖(包括第一咀尖20和第二咀尖40)、浇口套30、以及压帽50。其中,第一咀尖20设于热咀本体10内,第二咀尖40套设于第一咀尖20外,浇口套30套设于热咀本体10端部,且浇口套30上设有浇口31,压帽50用于将第一咀尖20和第二咀尖40固定安装于热咀本体10与浇口套30内部。
参图2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咀尖20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第一咀尖本体21、以及位于第一咀尖本体21端部呈倒锥形设置的咀尖端部22,咀尖端部22上设有咀尖定位孔221,咀尖定位孔221与浇口31同轴设置,且咀尖定位孔221与浇口31的内径相等,阀针通过咀尖端部22上的咀尖定位孔221进行定位,以控制浇口31的开闭。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咀尖定位孔221的直径为2.5mm,其公差高达0.005-0.015mm,浇口31的直径与咀尖定位孔221的直径相等,且浇口21的公差为0~0.01mm。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咀尖20内部至少在与咀尖定位孔221相邻处设置为导向面。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咀尖20内部在与咀尖定位孔221相邻处至第一咀尖本体21与咀尖端部22相邻处设置为导向面,导向面呈弧面设置,以保证阀针安装于咀尖定位孔221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面为弧面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斜面、曲面或其中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组合等。
另外,咀尖端部22上设有若干贯穿第一咀尖20的过料孔222,如本实施方式中过料孔222设置为4个,其围绕咀尖定位孔221均匀分布。第一咀尖20内形成有用于胶料流动的第一流道,第一咀尖20与浇口套30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过料孔222相互连通,第二流道与浇口31和过料孔222相互连通。当胶料量过大时,可以胶料可以从第一流道通过4个过料孔222流至第一咀尖20外部,并经由第一咀尖和浇口套之间的第二流道流至浇口31处,其出胶顺畅且瞬时出胶量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本实施方式中的胶料通过导向咀尖时由4个过料孔222分为4条料流,在浇口处汇为一道,延缓了料流的冲击效应,有利于产品外观。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4个过料孔222自流道方向逐渐向外倾斜设置,即过料孔的轴线与咀尖定位孔的轴线呈一角度,该角度可以为0~90°之间的任意夹角,优选地,以10°~60°为佳。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以4个倾斜设置的过料孔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料孔的数量、位置关系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需通过过料孔导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即可,此处不再详细距离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热咀结构的装配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图2并结合图5所示,第一咀尖20在位于咀尖本体21的末端设有第一安装部23,第一咀尖本体21呈中空的圆柱形设置,第一安装部23也呈中空的圆柱形设置,且第一安装部23的外径大于第一咀尖本体21的外径。对应地,热咀本体10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一咀尖20的收容空间(未标号),该收容空间的形状与第一咀尖20的形状对应设置,当第一咀尖20固定套设于热咀本体10内时,第一安装部23与热咀本体10相互抵接。
参图3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咀尖40包括包括呈中空的圆柱形设置的第二咀尖本体41、以及位于第二咀尖本体41端部的第二安装部42,当第二咀尖40套设于第一咀尖20外时,第二咀尖本体41套设于第一咀尖本体21的外侧,第二安装部42套设于第一安装部23的外侧,第二安装部42与第一安装部23在轴线方向上固定卡合以固定第一咀尖20与第二咀尖40。
压帽50包括呈中空的圆柱形设置的压帽本体51,压帽本体51套设于第二咀尖本体41的外侧,且压帽本体51的一端部与第二咀尖40上的第二安装部42相抵接,以在轴向上对压帽50进行限位。同时,压帽50的外侧面至少部分与热咀本体10的内表面相抵接,以将压帽50与热咀本体10相固定。
另外,在压帽50的下端外侧还设有第三安装部52,第三安装部52呈弧面设置,浇口套30内部设有第四安装部32,第四安装部32与第三安装部52相对应设置,也呈弧面设置,压帽50与浇口套30通过第三安装部52与第四安装部32相互配合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咀结构安装步骤具体如下:
首先将第二咀尖40套设于第一咀尖20上,通过第一咀尖20上的第一安装部23与第二咀尖40上的第二安装部42固定第二咀尖与第一咀尖;
然后将压帽50套设于第二咀尖40上,并通过第二咀尖40上的第二安装部42固定第二咀尖40与压帽50;
再将套设有第二咀尖40和压帽50的第一咀尖20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热咀本体10内,并通过第一咀尖20上的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咀尖40上的第二安装部42与热咀本体10相抵接固定;
最后将组装完成的热咀本体10、第一咀尖20、第二咀尖40和压帽50与浇口套30进行装配,使得压帽50上的第三安装部52和浇口套30内的第四安装部32相互卡合。
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压帽50为例对热咀本体10、第一咀尖20、第二咀尖40和浇口套30进行组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多个压帽或其他结构对上述热咀本体10、第一咀尖20、第二咀尖40和浇口套30进行组装,此处不再详细举例进行说明。
参图6a、6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热流道注塑系统,包括热咀结构100、位于热咀结构内的阀针60、以及与阀针60相连的驱动系统(未图示),热咀结构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咀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驱动系统控制阀针60通过咀尖端部上的咀尖定位孔222进行定位,以控制浇口31的开闭。
本实施方式中阀针6端部的直径为2.5mm,公差为-0.01~0mm,与咀尖定位孔221和浇口31的直径大致相等,咀尖定位孔221与浇口31同轴设置,阀针60与浇口31的同轴度达到0.01mm。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咀尖定位孔221与浇口31的最远距离大于5mm,驱动系统采用5mm行程的气缸,封胶过程中阀针始终在咀尖定位孔中上下运动,定位精准,使阀针与浇口同轴度得到保证。
如图6a所示为浇口关闭的状态示意图,通过驱动系统驱动阀针向下运动,阀针60贯穿咀尖定位孔221并堵塞浇口31,浇口31关闭。
如图6b所示为浇口打开的状态示意图,通过驱动系统驱动阀针向上运动,由于咀尖定位孔221与浇口31的最远距离大于5mm,而驱动系统采用5mm行程的气缸,阀针的行程小于咀尖定位孔与浇口的最远距离,因此阀针60至少占据部分咀尖定位孔221并与浇口31分离,浇口31打开。
本实施方式中以5mm行程的气缸控制阀针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缸的行程可根据咀尖定位孔与浇口之间的距离而定,只需满足在注塑过程中,阀针不完全脱离咀尖定位孔即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新的导向咀尖,封胶过程中,阀针通过咀尖定位孔的导向可完成对浇口封胶的精准定位,封胶效果显著提高;
第一咀尖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料孔,瞬时过胶量大大增加,且胶料均衡,缩短生产周期;
胶料通过第一咀尖时被分为若干条料流,在浇口处汇为一道,延缓了料流的冲击效应,有利于产品外观;
选用固定行程缸体驱动阀针,通过将阀针运动保持在咀尖定位孔中,使阀针与浇口同轴度得到保证,同时减薄缸体板板厚,节约了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