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器倒模转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487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电阻器倒模转换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器件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阻器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倒模转换工装。



背景技术:

电阻器由于体积较小,难以直接操作,一般借助于模具、纸带、胶带等器件排列固定并且成批量操作,方能有比较好的操作效率。对于安置在模具上的批量电阻器,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要涉及从一个模具转换到另一个模具,以方便电阻器的转移和后续操作。例如如图8中所包含的那种电阻器,操作时是安置在如图1中所示的模具中,模具上有格栅,格栅之间形成孔,孔上大下小,正好可以让电阻器以合适姿态容纳于其中并且排列整齐。但是电阻器的引线脆弱,因此给倒模带来了困难,稍有不慎就形成了残次品,造成产品良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解决倒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控制倒模过程中造成的损伤,而且还需要照顾到容易批量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用于电阻器倒模转换用的工装,对电阻引线进行保护,同时非常易于操作,工作效率很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阻器倒模转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底模、中模、盖板、第一齿梳及第二齿梳,底模和中模的上表面都具有格栅区和非格栅区,非格栅区环绕在格栅区四周,格栅区包含多条格栅,格栅之间形成间隙,其中中模格栅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电阻器,底模格栅之间的间隙为孔径由上往下递减的结构,以使得电阻器的芯片主体能够卡在间隙中不会掉下去,而电阻器的一侧引线仍然留在外面,中模能够完全覆盖底模并且中模格栅间隙与底模格栅间隙对应,盖板具有板面及把手,其中板面的面积至少能够覆盖底模和中模的格栅区,第一齿梳和第二齿梳都具有梳齿和齿梳把手,梳齿前端有齿尖,梳齿之间为齿间隙,齿间隙足够小以便能够阻挡住电阻器芯片主体并且足够大以便能通过引线。

优选地,在底模上具有底模定位器,在中模上有中模定位器,当将中模覆盖在底模上时,两个定位器啮合从而确定中模和底模的相对位置。

更优选,底模定位器和中模定位器分别设置在底模和中模的非格栅区。

优选地,在中模上表面对应支脚的位置具有支脚定位区。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在倒模转换过程中对电阻器引线实施了足够的保护,并且所利用的器件使得倒模转换工作能够更为顺畅的进行,因此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损伤率,进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底模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案中所用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齿梳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齿梳的图,其在结构上基本与第一齿梳一样,但是在使用时方向与第一齿梳垂直;

图6是在操作时各器件排列关系示意图;

图7是在具有电阻器的模具上准备倒模时所用的各器件的排列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电阻器在底模的孔中时的状态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中:1、底模;2、中模;3、盖板;4、第一齿梳;5、第二齿梳;6、底模;11、底模格栅;12、底模定位器;21、中模格栅;22、中模定位器;23、中模支脚;24、支脚定位区;31、板面;32、盖板把手;41、梳齿;42、齿间隙;43、齿尖;44、齿梳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阻器倒模转换工装中所用的各种器件。图1是底模1,图2是中模2。所谓倒模转换就是将原本在第一底模中的批量电阻器翻转到另一个原本没有电阻器的第二底模中,实现电阻器的转移和翻转。底模和中模的上表面都具有格栅区和非格栅区,非格栅区环绕在格栅区四周,格栅区包含多条格栅,格栅之间形成间隙,其中中模格栅21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电阻器,底模格栅11之间的间隙为孔径由上往下递减的结构,以使得电阻器的芯片主体能够卡在间隙中不会掉下去,而电阻器的一侧引线仍然留在外面,中模能够完全覆盖底模并且中模格栅间隙与底模格栅间隙对应。优选地,在底模上具有底模定位器12,在中模上有中模定位器22,当将中模覆盖在底模上时,两个定位器啮合从而确定中模和底模的相对位置。更优选,底模定位器和中模定位器分别设置在底模和中模的非格栅区。在一个更优选实施方案中,中模下表面存在支脚23以便在中模覆盖在底模上时提供支撑,在中模上表面对应支脚的位置具有支脚定位区24。

图3示出了盖板3,盖板具有板面31及把手32,其中板面的面积至少能够覆盖底模和中模的格栅区。

图4和图5示出了齿梳4、5,齿梳是两个一组配对使用的,分别称为第一齿梳4和第二齿梳5,使用时,两个齿梳相互垂直插入底模上露出的引线中,因此齿梳的梳齿数与相应方向的格栅数相对应。第一齿梳4和第二齿梳5都具有梳齿41和齿梳把手44,梳齿前端有齿尖43,梳齿之间为齿间隙42,齿间隙足够小以便能够阻挡住电阻器芯片主体并且足够大以便能通过引线。两个齿梳整体形状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当底模中模格栅区为正方形,即格栅数相同时,两个齿梳可以是相同的形状,即具有相同的梳齿数。而当格栅数不同时,则对应的齿梳的梳齿数不同。

应用如上所述的电阻器倒模转换工装的用于将第一底模中的电阻器转换到第二底模中的电阻器倒模转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第一底模上,按相互垂直方向插入第一齿梳和第二齿梳。图8示出了电阻器的底模格栅孔中时的状态。第一齿梳和第二齿梳将底模上的电阻器固定住,从而避免翻转时掉落下来,并且齿梳还对电阻器引起起着保护和限位作用,翻转插入空底模时减少引线的摆动避免了引线的损伤。在一些情况下,电阻器的芯片主体并不是完全陷入在格栅孔中,有可能有一部分露在格栅孔以外,为插入梳齿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插入齿梳之前先在第一底模上倒置覆盖一个中模,第一底模上的电阻器的引线分别穿过该倒置中模上的相应格栅孔,然后再插入两个相互垂直的齿梳,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电阻器在之前的操作中,很可能本身就带有类似中模的机构在上面,从而不需要再另外插入中模,只要保留原来的机构即可。

在以上所述的步骤之前或之后将中模覆盖在第二底模上。覆盖的过程最好将中模和底模的格栅孔严格对位。因此优选地,在底模上具有底模定位器,在中模上有中模定位器,当将中模覆盖在底模上时,两个定位器啮合从而确定中模和底模的相对位置。更优选,底模定位器和中模定位器分别设置在底模和中模的非格栅区。

随后在插入了两个齿梳的第一底模的引线的顶端覆盖盖板,形成盖板、齿梳、第一底模的组合,或者盖板、齿梳、倒置中模、第一底模的组合。参见如7,该图示出了在第一底模上插入齿梳、盖板后的各器件排列方式。

然后将包含第一底模的前述组合翻转覆盖在中模上表面并对准。在上述电阻器倒模转换的方法中,作为中间倒置了中模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模下面的支脚与覆盖在第二底模上的中模上表面的支脚定位区对准,从而保证格栅孔的准确对位,利于电阻器引线顺畅地在模具之间转换。再参见图6,示出了在第二底模上未抽出各器件之前各器件的排列方式。

随后抽出盖板,让电阻器的引线穿过中模掉入底模,适度调整以使电阻器引线顺滑地进入底模,然后拿掉倒置中模,抽出两个齿梳,电阻器完全穿过中模进入底模,完成电阻器的倒模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在倒模转换过程中对电阻器引线实施了足够的保护,并且所利用的器件使得倒模转换工作能够更为顺畅的进行,因此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损伤率,进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良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