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285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押出治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的生产流程为:加料阶段、压缩阶段、熔融阶段、过滤阶段、挤压成型阶段。

在加料阶段会用到挤压套筒,它是挤塑机的机膛,有内套筒和外套筒组成,共同接受电加热,内套筒与螺杆配合,实现对胶料的粉碎,软化,熔融,排气,压实,并输送胶料。然后颗粒状胶料从料斗进入机筒螺杆,由于螺杆的旋转,产生足够大的推力和反向摩擦力,形成稳定的压力,使胶料混合,初步加热,软化胶料向压缩段推进。

在压缩阶段,由于温度较高,预热好的胶料开始塑化压实,最后由固态胶料转变为熔融态胶料,因为螺杆的旋转,继续对胶料进行混合搅拌,实现初步塑化且初步压实。

熔融阶段(均压段),在螺杆旋转推力的作用下,经初步塑化和初步压实的胶料被推入均压段,而螺槽溶剂最小,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温度又最高,胶料在高温高压下,塑化更均匀,在螺杆的推力下,胶料被等压定量的推出螺筒。

过滤阶段,过滤器阶段需要用到过滤器,过滤器通常选用蜂巢板,用于过滤胶料中较大的杂质,调节压力使胶料由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

从蜂巢板出来的胶料进入押出机,押出机中安装有挤压模具,用来把胶料挤压成型。

由于螺杆的旋转,胶料被挤出螺筒时,是旋转着进入蜂巢板的,而在现有技术中,蜂巢板上的蜂巢孔为垂直蜂巢板顶面和底面的直形孔,胶料旋进入直形孔会受到较大的阻力,胶料在较大的阻力的作用下会从螺筒与蜂巢板的连接处漏出,而且现有技术中会出现经过蜂巢板过滤的胶料不够密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以解决在胶料挤出过程中漏胶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包括蜂巢板本体,蜂巢板本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蜂巢板本体顶面和底面的蜂巢孔,所述蜂巢孔为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与螺杆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蜂巢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段蜂巢孔和第二段挤料孔,第一段蜂巢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段挤料孔的横截面积,第二段挤料孔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段挤料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齐平,若干个第二段挤料孔均与第一段蜂巢孔连通。

本方案的原理和优点及优点是:蜂巢板本体作为电线电缆押出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提供适当的阻力并使得胶料密实的效果;蜂巢板本体通常与螺筒和押出机配合使用。在本方案中,把蜂巢孔设置弧形孔,并且弯曲方向与螺杆的旋转方向相同,使得在胶料旋转着进入蜂巢板本体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减小,解决了因阻力过大而从螺筒和蜂巢板本体的连接处漏胶的问题。

在本方案中,将蜂巢孔设计为分段式,第一段蜂巢孔的孔径较大,使得胶料从螺筒挤出来进入蜂巢板本体的阻力减小,避免了胶料从蜂巢板本体和螺筒的连接处漏出;第二段挤料孔有若干个,每一个第二段挤料孔的孔径都较小,因此,当胶料从第一段蜂巢孔流入至第二段挤料孔中时,胶料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使得从蜂巢孔中出来的胶料更加密实。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第一段蜂巢孔顶面和第二段挤料孔顶面的距离为3cm。第一段蜂巢孔和第二段挤料孔的距离过小,会使得第一段蜂巢孔起不到减压的作用,仍然会由于螺筒挤出的胶料压力过大而漏胶;如果第一段蜂巢孔与第二段挤料孔的距离过大,就会使得第二段挤料孔起不到使得胶料密实的效果。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第二段挤料孔的直径相等。第二段挤料孔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的压力,使得压出来的胶料比较密实,如果若干个第二段挤料孔的直径大小不相等,就会导致从直径比较小的第二段挤料孔压出来的胶料比较密实,从直径较大的第二段挤料孔中压出来的胶料不够密实。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若干个第一段蜂巢孔的孔径沿蜂巢板本体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最外层蜂巢孔的直径大于其他蜂巢孔的直径。在螺杆把胶料挤出的过程中,如果压力过大胶料就会从连接处漏胶,如果靠近蜂巢板本体边缘的蜂巢孔的直径设置得稍微大一些,胶料在压力过大而流向边缘的过程中会流入较大的蜂巢孔中,而不会从螺筒与蜂巢板本体的连接处漏出。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蜂巢板本体顶面靠近蜂巢板本体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为沿蜂巢板本体一周的环形凹槽。在螺杆把胶料从螺筒挤出到蜂巢板本体的过程中,较大的阻力会使得胶料从螺筒与蜂巢板本体的连接处漏出,这时在蜂巢板本体顶面边缘处设置一个凹槽,使得要从边缘处流出的胶料储存到凹槽内,避免从边缘处漏胶。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蜂巢板本体顶面为倒圆锥状,所述蜂巢板本体顶面中心低于边缘处。蜂巢板本体顶面为倒圆锥状的时候,蜂巢板本体中心处低于边缘处,胶料在挤压到蜂巢板本体顶面的时候,由于中心处较低,胶料会向中心处流动,避免了较大的压力下从边缘处漏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蜂巢板本体1、蜂巢孔2、最外层蜂巢孔3、环形凹槽4、第一段蜂巢孔5、第二段挤料孔6。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线电缆押出防漏胶蜂巢板,蜂巢板本体1为圆柱形,若干蜂巢孔2贯穿于蜂巢板本体1顶部和底部,胶料经螺筒中螺杆挤出后,会以较大的冲击力出来,这时蜂巢板本体1能起到一个降压和减速的作用,蜂巢孔2用于减小胶料从螺筒挤出后进入蜂巢板本体1时的压力,进入蜂巢板本体1的压力减小了,就不容易从蜂巢板本体1和螺筒的接触面漏胶,保证了胶料正常穿过蜂巢板本体1,节约了胶料,避免了漏胶导致的环境污染。

蜂巢孔2设置为与螺杆旋转方向一致的弧形孔,现有技术中的蜂巢孔2是垂直于蜂巢板本体1的,在螺杆把胶料从螺筒中挤出的过程中,胶料的挤出方向不是垂直于蜂巢板本体1的,这时候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从而导致从螺筒和蜂巢板本体1的连接处漏胶;本方案把蜂巢孔2设置为与螺杆挤出方向一致的弧形孔,使得胶料挤出方向与蜂巢孔2的方向相一致,减小了胶料进入蜂巢孔2的压力,能够有效防止从蜂巢板本体1与螺筒的连接面漏胶。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蜂巢孔2的孔径沿蜂巢板本体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最外层蜂巢孔3的直径大于其他蜂巢孔2的直径。把蜂巢板本体1最外面一圈的蜂巢孔2设置为直径比其他蜂巢孔2直径稍大的蜂巢孔,有利于防止漏胶。在胶料从螺筒中经螺杆挤压出来后,会以较大的冲击力通过蜂巢板本体1,导致从蜂巢板本体1和螺筒的连接处漏胶。由于最外层蜂巢孔3直径大,就会减小胶料在蜂巢边缘处的压力,从而避免了从蜂巢板本体1和螺筒的连接处漏胶。

本实施例中,在蜂巢板本体1边缘处设置一个环形凹槽4,为了满足储胶需要,凹槽深度设置为5mm,胶料经过螺筒中螺杆的挤压后,会以较大的冲击力冲击蜂巢板本体1,会使得胶料向蜂巢板本体1边缘处流动,从而导致漏胶,本实施例在蜂巢板本体1边缘处设置一个环形凹槽4,能够使得胶料在向蜂巢板本体1边缘流动而将要漏出来的时候,环形凹槽4的存在使得胶料储存到凹槽中,从而避免胶料从蜂巢板本体1边缘漏出。

本实施例中,把蜂巢孔2设置为分段的形式,为了减小胶料的压力,本方案中的蜂巢孔2的直径大于现有技术中蜂巢孔2的直径,以减小胶料对蜂巢板本体1的冲击力,防止胶料从螺筒和蜂巢板本体1的边缘处漏出。第二段挤料孔6有两个,既保证了胶料的密实度,又不影响胶料的排出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段蜂巢6孔直径相等。第一段蜂巢孔5向下3cm处设有第二段挤料孔6,第二段挤料孔6的作用就是使得压出来的胶料比较密实,如果这两个挤料孔直径大小不等,会导致从直径比较小的第二段挤料孔压出来的胶料比直径较大的第二段挤料孔6中压出来的胶料密实,导致从蜂巢板本体1中出来的胶料密实程度不均匀。

本实施例中,蜂巢板本体1顶面设置为倒圆锥状,蜂巢板本体1顶面中心低于边缘处。蜂巢板本体1顶面为倒圆锥状的时候,蜂巢板本体1顶面中心处低于边缘处,胶料在挤压到蜂巢板本体1顶面的时候,由于中心处较低,胶料会向中心处流动,避免了较大的压力下从边缘处漏胶。

实际操作时,胶料经螺杆挤压后排至蜂巢板本体上,并进入第一段蜂巢孔5,蜂巢孔2对胶料的减压作用,避免了胶料从蜂巢板本体和螺筒的接触面泄漏;胶料经第一段蜂巢孔5和第二段挤料孔6挤压后,胶料密度增大,即可胶料将更为密实,利于电线电缆的生产。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