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114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的同时,对于制作食品的器具也越来越关注,现有的月饼制作采用木质材料,导致制作成本增加,而且制作出了的数量有限,一般的月饼模子的注塑工具,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制作出的模样过于简单,而且由于采用的是木质材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出现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一般的月饼模子塑料制品比较厚,而传统的注塑模具对于制作较厚模子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装置、动模型芯、冷却水道;

所述动模板固定装置包括中轴、推杆固定板块、固定推杆、推杆,所述动模板固定装的左侧中间安装有中轴;所述动模板固定装置的右侧中间安装有推杆固定板块,所述推杆固定板块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推杆,所述固定推杆和推杆固定板块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弹簧凹槽中,所述两固定推杆之间均匀分布安装有推杆,且所述推杆的一端安装在推杆固定板块的内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道和动模板,且所述冷却水道安装在动模板的左侧,所述动模板的右侧安装有定模板;

所述动模板包括紧锁块、动模型芯、凸起,所述动模板的表面斜对角安装有紧锁块;所述动模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动模型芯,所述动模型芯的上方安装有凸起;

所述定模板包括浇注口、液槽,所述定模板的中间安装有浇注口;所述定模板的右侧安装有液槽,且所述液槽的出口与浇注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固定装置的长度在30cm~40cm。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口的形状为山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推杆、推杆采用的材料是铝合金材质,且形状均为T字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复位弹簧,使得注塑模具能够自动回归原位,进行下一次注塑成型,设置弹簧凹槽,使得复位弹簧能够被固定,保证了推杆固定板块能够快速的回归原位置,设置冷却水道,使得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能够快速凝固成形,设置浇注口,使得液槽中的塑料融物能够快速的竟然空腔之中形成固定形状,设置推杆,使得凝固成形的塑料外壳能够迅速的从动模板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板固定装置,2-中轴,3-推杆固定板块,4-固定推杆,5-复位弹簧,6-弹簧凹槽,7-冷却水道,8-动模板,9-定模板,10-动模型芯,11-浇注口,12-紧锁块,13-凸起,14-推杆,15-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作月饼模子用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装置1,动模板固定装置1的长度在三十厘米左右,在动模板固定装置1中包括中轴2、推杆固定板块3、固定推杆4、推杆14,在动模板固定装置1的左侧中间安装有中轴2,在动模板固定装置1的右侧中间安装有推杆固定板块3,在推杆固定板块3的两侧安装有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固定推杆4,且固定推杆4的形状为T字形,在固定推杆4和推杆固定板块3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5,且复位弹簧5安装在弹簧凹槽6中,在两固定推杆4之间均匀分布安装有采用铝合金材质的推杆14,且形状为T形的推杆14的一端安装在推杆固定板块3的内部,在推杆14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道7和动模板8,且冷却水道7安装在动模板8的左侧,在动模板8的右侧安装有定模板9,且在动模板8与定模板9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在动模板8中包括紧锁块12、动模型芯10、凸起13,在动模板8的表面斜对角安装有紧锁块12,动模板8的上表面安装有动模型芯10,在动模型芯10的上方安装有凸起13;

在定模板9中包括浇注口11、液槽15,在定模板9的中间安装有形状为山字形的浇注口10,在定模板9的右侧安装有液槽15,且液槽15的出口与浇注口11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塑料融物通过液槽15的出口进入浇注口11中,这时通过山字形的浇筑口11将塑料融物注入到动模板8和定模板9形成的空腔之中,然后冷却水道7中有冷水流过,快速冷却动模板8,这时成形的塑料通过推杆14的推力作用从动模板8上脱落,然后复位弹簧5通过弹力作用使得推杆固定板块3回到原来位置,进行下一次注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