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268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的吹膜工艺中,把物料放入到挤出机的机筒后,经螺杆的转动、挤压和搅拌,物料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熔融塑化,并在螺杆推动下,经过滤网、分流板后通过机头环形口模间隙挤出成薄膜管,然后在流动状态下趁热用压缩空气将其吹胀,在经过风环冷却定型,进入人字板厚夹平,由导辊夹紧牵引入卷取辊,最后制得薄膜制品。

其中的冷却风环位于挤出机的机头上方,往往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薄膜的透明度,冷却的膜管不均匀,易出现薄膜表面褶皱的现象;同时冷却风环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处密封不牢固,直接会出现冷却风环四周的送风量不一致,造成冷却效果不均匀,从而使薄膜的厚度出现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出现冷却风环四周的送风量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和提高成品率的新型冷却装置,尤其适合用在吹塑薄膜装置中挤出机的机头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包括左支杆、右支杆,在左支杆、右支杆之间设有上风环体、下风环体,所述的上、下风环平行设置,所述的上风环体、下风环体均为环形腔体,在上风环体、下风环体内壁上设有与其腔体相连通的通孔,在右支杆的内侧与上、下风环体连接处分别设有上圆孔、下圆孔,且上圆孔、下圆孔分别与上风环体、下风环体的腔体相连通,在右支杆的上圆孔、下圆孔处分别设有水平设置的上、下通腔体,所述的上、下通腔体的另一端出口分别位于右支杆的另一侧,上、下通腔体的另一端出口分别与上连接件、下连接件相连,上连接件、下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上、下密封件与上、下连接管相连,上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弯管与总管相连,所述的总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口分别与下连接管、出气管相连,所述的出气管上设有泵,所述的出气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相连,

密封件包括密封套、唇形套,所述密封套为圆筒形套,所述密封套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唇形套,所述唇形套上有密封唇,所述密封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所述密封唇上设有压紧口,所述密封唇附近设有辅助密封结构,所述压紧口的形状与所述辅助密封结构的边角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的上通腔体、下通腔体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辅助密封结构的形状为L型。

进一步,所述的L型辅助密封结构的短边一端与所述密封套固定连接,长边的一端位于所述压紧口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上风环体、下风环体,可以确保了膜管的上、下温度一致,风环周围的送风量一致,提高了薄膜的成品率,更加方便;通过辅助密封结构与压紧口的配合可有效防止连接管与连接件之间出现透气的现象,防止出现冷却风环四周的送风量不一致,造成冷却效果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包括左支杆1、右支杆2,在左支杆1、右支杆2之间设有上风环体3、下风环体4,所述的上、下风环平行设置,所述的上风环体3、下风环体4均为环形腔体,在上风环体3、下风环体4内壁上设有与其腔体相连通的通孔5,在右支杆2的内侧与上、下风环体连接处分别设有上圆孔、下圆孔,且上圆孔、下圆孔分别与上风环体3、下风环体4的腔体相连通,在右支杆2的上圆孔、下圆孔处分别设有水平设置的上、下通腔体,所述的上、下通腔体的另一端出口分别位于右支杆2的另一侧,上、下通腔体的另一端出口分别与上连接件6、下连接件7相连,上连接件6、下连接件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上密封件8、下密封件9与上、下连接管相连,上连接管10的另一端通过弯管11与总管12相连,所述的总管12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口分别与下连接管13、出气管14相连,所述的出气管14上设有泵15,所述的出气管14的另一端与风机16相连,

密封件包括密封套17、唇形套18,所述密封套17为圆筒形套,所述密封套17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唇形套18,所述唇形套18上有密封唇19,所述密封唇19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所述密封唇19上设有压紧口,所述密封唇19附近设有辅助密封结构20,所述压紧口的形状与所述辅助密封结构20的边角相匹配,通过辅助密封结构20与压紧口的配合可有效防止连接管与连接件之间出现透气的现象,防止出现冷却风环四周的送风量不一致,造成冷却效果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通腔体、下通腔体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密封结构20的形状为L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L型辅助密封结构的短边一端与所述密封套17固定连接,长边的一端位于所述压紧口处。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设置的上风环体3、下风环体4,可以确保了膜管的上、下温度一致,风环周围的送风量一致,提高了薄膜的成品率,更加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