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978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加工中,经常需要做高光注塑成型。如图1所示的产品40,其顶面设有正面过孔41,侧部设有侧面过孔42。在高光要求之下,在注塑成型的产品40的开孔位容易出现熔接痕。其原因是,当注塑材料从进料口逐渐进入到模具的成型腔时,一般为了成型开孔位,模具上会设置一个凸柱,使得注塑材料遭遇该凸柱时,分流成两股注塑材料并且沿着该凸柱的两侧流过后在凸柱的另一侧汇合,在冷却成型后,产品40上对应模具的凸柱所在的位置成型出开孔。但是,分流后再度汇合的两股注塑材料在冷却后很容易在汇合处出现熔接痕。特别是在黑色材料的情况下,有高光要求的产品上的熔接痕更为明显,熔接痕的出现会影响产品外观,导致产品不良率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良率的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

一种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机构和与上模机构相对设置的下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上模板、连接在上模板朝向下模机构一面的上模仁,以及贯穿上模板并连通上模仁的进料通道;下模机构包括:下模板、连接在下模板朝向上模仁一面的下模仁,以及贯穿下模板并延伸至下模仁中的切刀机构;下模板设有供切刀机构移动的活动通道,活动通道连通下模仁;下模仁和上模仁匹配并构成连通进料通道及活动通道的注塑成型腔;切刀机构包括:传动杆和连接在传动杆一端的切刀;传动杆和切刀均收容于活动通道中。

上述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合模后开始通过进料通道进料,液态的注塑材料注入到上模仁和下模仁构成的成型腔中。当进料完毕后,进行保压。在保压过程中,启动切刀机构,其传动杆推动切刀朝向成型腔进刀,将保压中的产品上需要开孔的部位进行切断并且保持至产品冷却,使得位于开孔位置的半成型材料与产品的其他部分分离。当产品冷却完毕后,切刀在推动杆的作用下退刀,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分离,取出成型产品时,位于产品开孔位置的废料掉落。通过上述设计,利用注塑成型的模内热切,使得成型后的产品的开孔位置没有熔接痕迹产生,实现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提高产品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杆与切刀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簧;下模设有连接传动杆背离切刀一端的供油道。复位弹簧用于驱动传动杆复位,进而带动切刀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杆包括:竖向子杆和侧向子杆,竖向子杆从下模板的底部向下模仁的底部延伸;侧向子杆从下模板的外侧向下模仁的侧部延伸;切刀包括:连接竖向子杆的竖向刀和连接侧向子杆的侧向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型腔设有对应切刀的薄胶位;薄胶位的宽度为0.4mm~0.6mm。薄胶位的设置是便于切刀切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薄胶位的宽度为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机构还设有顶出杆;下模仁一侧设有连接顶出杆的活动块。在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开模时,顶出杆推动活动块动作,将成型冷却完毕的产品推出,辅助产品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子产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的下模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下模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

20-上模机构,21-上模板,22-上模仁,23-进料通道;

30-下模机构,31-下模板,32-下模仁,33-切刀机构,34-顶出杆,35-活动通道,36-活动块,37-复位弹簧,38-供油道,39-竖向子杆,310-侧向子杆,311-竖向刀,312-侧向刀;

40-产品,41-正面过孔,42-侧面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2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10。

该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10,包括:上模机构20和与上模机构20相对设置的下模机构30。

该上模机构20包括:上模板21、连接在上模板21朝向下模机构30一面的上模仁22,以及贯穿上模板21并连通上模仁22的进料通道23。上模仁22是用于模具中心部位的关键运作的精密零件之一。进料通道23从上模板21的顶部开始向下贯穿该上模板21后与上模仁22连通,其用于供注塑材料进入。

该下模机构30包括:下模板31、连接在下模板31朝向上模仁22一面的下模仁32、贯穿下模板31并延伸至下模仁32中的切刀机构33,以及顶出杆34。下模板31位于下模机构30的底层,其设有供切刀机构33移动的活动通道35,该活动通道35连通下模仁32。下模仁32是用于模具中心部位的关键运作的精密零件之二,其与上模仁22配合使用。该下模仁32的一侧设有连接顶出杆34的活动块36。下模仁32和上模仁22匹配并构成连通进料通道23及活动通道35的注塑成型腔。其中,切刀机构33包括:传动杆和连接在传动杆一端的切刀。传动杆和切刀均收容于活动通道35中。传动杆与切刀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簧37。下模设有连接传动杆背离切刀一端的供油道38,供油道38用于连通外部的油缸,利用外部油缸对油道供油产生油压,迫使传动杆动作,进而推动切刀动作。复位弹簧37用于驱动传动杆复位,进而带动切刀复位。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包括:竖向子杆39和侧向子杆310,竖向子杆39从下模板31的底部向下模仁32 的底部延伸。侧向子杆310从下模板31的外侧向下模仁32的侧部延伸。切刀包括:连接竖向子杆39的竖向刀311和连接侧向子杆310的五把侧向到312。竖向刀311用于成型图1所示产品40顶部的正面过孔41,而侧向到312用于成型图1所示产品40侧部的侧面过孔42。成型腔设有对应切刀的薄胶位。薄胶位的宽度为0.4mm~0.6mm,优选地,薄胶位的宽度为0.5m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上述范围中的其他值,例如0.4mm或者0.5mm。薄胶位的设置对应的是产品的开孔位,而宽度则是用于控制注塑时该处的胶体的厚度,便于切刀切割。在上模机构20和下模机构30开模时,顶出杆34推动活动块36动作,将成型冷却完毕的产品40推出,辅助产品40脱模。

上述电子产品无痕注塑模具10,上模机构20和下模机构30合模后开始通过进料通道23进料,液态的注塑材料注入到上模仁22和下模仁32构成的成型腔中。当进料完毕后,进行保压。在保压过程中,启动切刀机构33,其传动杆推动切刀朝向成型腔进刀,将保压中的产品40上需要开孔的部位进行切断并且保持至产品40冷却,使得位于开孔位置的半成型材料与产品40的其他部分分离。当产品40冷却完毕后,切刀在推动杆的作用下退刀,上模机构20和下模机构30分离,取出成型产品40时,位于产品40开孔位置的废料掉落。通过上述设计,利用注塑成型的模内热切,使得成型后的产品40的开孔位置没有熔接痕迹产生,实现电子产品40无痕注塑,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