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调整的口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043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调整的口型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调整的口型板,属于轮胎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是由所使用的胎面预口型的分型面决定的,由于每个预口型设计的分型面为固定的,导致使用某个预口型挤出胎面肩翼胶的厚度也基本为一个固定值。在轮胎设计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同规格胎面对肩翼胶厚度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为满足要求,按照现有技术制备各种分型面厚度的预口型将导致成本上升,维修保养繁琐,同时过多的预口型对生产操作的安全、方便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大大增加了新产品胎面的调整周期(预口型制备周期需要1个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调整的口型板,能够满足胎面肩翼胶厚度设计要求,同时减少研发成本,缩短胎面制备周期的方法。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肩翼胶厚度调整的口型板,其特征是:包括口型板本体,口型板本体由上板和下板组成,在下板的口型面上设置倒角。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的倒角面为圆弧面或平面。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的宽度为下板厚度的2/3。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的高度为5 mm±0.5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口型板的口型开口宽度为276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口型板的上板高度为58mm,下板高度为41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口型板上口型开口宽度为272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口型板的上板高度为60mm,下板高度为39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不改变现有生产设备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口型板上胎面宽度的轻微调整、口型板上下板高度的调整、以及口型板下板倒角的设计,从而达到对全钢子午线轮胎压出胎面肩翼胶厚度的调整,满足了胎面不同肩翼胶厚度设计要求,同时减少研发成本,缩短了胎面的制备周期,并且减少了因频繁替换预口型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1为实施例一调整后胎面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口型板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调整后胎面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口型板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三调整后胎面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三口型板的示意图。

图4-1为实施例四调整后胎面的示意图。

图4-2为实施例四口型板的示意图。

图5-1为实施例五调整后胎面的示意图。

图5-2为实施例五口型板的示意图。

图5-3为图5-2的B-B剖视图。

图6为调整前胎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胎面1、肩翼胶A、过渡肩翼胶B、调整口型板2、倒角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胎面1调整前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mm(如图6所示);胎面经调整口型板2调整后胎面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6.5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1.7mm(如图1-1所示);如图1-2所示,所述调整口型板2上口型开口宽度C比用于生产调整前胎面1的原口型板的口型开口宽2mm(由中心线两边各增加1mm)。

实施例二:

胎面1调整前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mm(如图6所示);胎面经调整口型板2调整后胎面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5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3mm(如图2-1所示);如图2-2所示,所述调整口型板2上口型开口宽度C比用于生产调整前胎面1的原口型板的口型开口窄2mm(由中心线两边各减少1mm)。

实施例三:

胎面1调整前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mm(如图6所示);胎面经调整口型板2调整后胎面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6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1mm(如图3-1所示);如图3-2所示,所述调整口型板2的上板高度D为58mm,下板高度E为41mm;用于生产调整前胎面1的原口型板的上板高度为59mm,下板高度为40mm(口型板总高度为99mm)。

实施例四:

胎面1调整前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mm(如图6所示);胎面经调整口型板2调整后胎面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8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3mm(如图4-1所示);如图4-2所示,所述调整口型板2的上板高度D为60mm,下板高度E为39mm;用于生产调整前胎面1的原口型板的上板高度为59mm,下板高度为40mm(口型板总高度为99mm)。

实施例五:

胎面1调整前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7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2mm(如图6所示);胎面经调整口型板2调整后胎面的肩翼胶A的厚度为8mm,过渡肩翼胶B的厚度为3mm(如图5-1所示);如图5-3所示,所述调整口型板2的下板带有倒角3,倒角面为圆弧面或平面,通过倒角3增大挤出压力;用于生产调整前胎面1的原口型板的理板无倒角。

上述品型板的结构变化可以互相结合以实现对肩翼胶厚度调整的需要,即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口型板的下板上均可以设置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改变现有生产设备结构,根据不同胎面肩翼胶厚度的要求,通过对口型板上胎面宽度的轻微调整、口型板上下板高度的调整、以及口型板下板倒角的设计,从而达到对全钢子午线轮胎压出胎面肩翼胶厚度的调整,满足了胎面不同肩翼胶厚度设计要求,同时减少研发成本,缩短了胎面的制备周期,并且减少了因频繁替换预口型造成的安全隐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