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注塑产品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分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通常热塑性材壁厚设计应以3mm为限,过厚的产品不仅增加物料成本,而且生产周期长,并且,过厚的产品将导致产生“气孔”的可能性及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当然,最理想的壁厚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处的厚度均保持一致,但为满足外观或功能上的需求,在产品表面设置台阶总是无可避免的,如图1所示,产品的台阶12’处壁厚T2’大于或等于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这样就造成产品的拐角处壁厚突变剧烈,而在台阶处做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确定台阶部的外观面与非外观面,并将台阶的非外观面做直边处理;将台阶的壁厚T2设置为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在注塑产品的非外观面做过渡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通过将台阶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并将注塑产品台阶处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在产品注塑阶段,胶料在模具型腔流动时,胶料在接触到直边后反转并直接向上先行填充满台阶拐角区域的外观面,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外观面平整无气孔、气纹,并且,由于台阶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在台阶出的壁厚过渡较平缓,并由于设置有过渡区域,避免了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T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T≤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注塑产品壁厚限制在3mm以内,避免了过厚的产品不仅增加物料成本,而且生产周期长,同时,还避免了过厚的产品将导致产生“气孔”的可能性及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直边顶端连接到所述过渡区域末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区域与直边交接,注塑产品台阶处与过渡区域的连贯性,在胶料填充型腔时,使得胶料的流动更连贯,保证了避免了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非外观面与所述直边形成夹角A,所述A为锐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区域非外观面与所述直边形成夹角A设置为锐角,即使得过渡区域由远离直边到接近直边为由厚至薄的过渡,并且,由于台阶处壁厚T2小于注塑产品主体壁厚T,进而使得台阶处与注塑产品主体的壁厚过渡较平缓,确保了避免注塑产品出现太突然过渡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2与所述T的比值设置为α,将所述α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4≤α≤1/3。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台阶处壁厚T2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α设置为1/4≤α≤1/3,使得避免了台阶处与产品主体之间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1与所述T的比值设置为β,将所述β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4≤β≤1/3。
在该技术方案中,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β设置为1/4≤β≤1/3,使得避免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上端连接处的壁厚与台阶处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直线长度为L,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15mm≤L≤2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过渡区域的直线长度为L设置为15mm≤L≤25mm,使得过渡区域的过渡更平缓,避免了注塑产品表面产生气纹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L的取值为L=2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过渡区域的直线长度为L设置为L=20mm,使得使得过渡区域的过渡更平缓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过渡区域设置为平滑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区域设置为平滑表面,使得胶料在过渡区域内流动时,进而使得胶料的流动更顺畅,使得产品表面连续性更强,进而保证注塑产品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制造而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因由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制造而成,因此,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相关技术中模具型腔台阶处的壁厚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型腔台阶处与过渡区域夹角A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型腔台阶处的壁厚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相关技术中的注塑模具,12’相关技术中的台阶,14’相关技术中的注塑产品主体;
其中,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注塑模具,10过渡区域,12台阶,14注塑产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及注塑模具1。
如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402,确定模具型腔台阶12部的外观表面与非外观表面,并将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
步骤404,将所述注塑产品的主体与所述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所述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
步骤406,将所述注塑产品的主体与所述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所述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
步骤408,所述注塑产品的非外观面做过渡区域10。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通过将台阶12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并将注塑产品台阶12处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在产品注塑阶段,胶料在模具型腔流动时,胶料在接触到直边后反转并直接向上先行填充满台阶12拐角区域的外观面,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外观面平整无气孔、气纹,并且,由于台阶12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在台阶12出的壁厚过渡较平缓,并由于设置有过渡区域10,避免了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本发明对注塑模具1的型腔台阶12处的壁厚进行了改进,使得注塑产品在台阶12处的壁厚过渡平缓,解决了注塑产品由于在台阶12处产生突然的壁厚改变而造成的注塑产品的尺寸不稳定以及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如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502,确定模具型腔台阶12部的外观表面与非外观表面,并将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
步骤504,将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范围设置为:0<T≤3mm;
步骤506,将台阶12的壁厚T2与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的比值α范围设置为1/4≤α≤1/3;
步骤508,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比值β范围设置为1/4≤β≤1/3;
步骤510,注塑产品的非外观面做过渡区域10,并将过渡区域10非外观面与直边形成锐角夹角A。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通过将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范围设置为0<T≤3mm,避免了过厚的产品不仅增加物料成本,而且生产周期长,同时,还避免了过厚的产品将导致产生“气孔”的可能性及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将台阶12处壁厚T2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α设置为1/4≤α≤1/3,使得避免了台阶12处与产品主体之间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β设置为1/4≤β≤1/3,使得避免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与台阶12处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将过渡区域10非外观面与所述直边形成夹角A设置为锐角,即使得过渡区域10由远离直边到接近直边为由厚至薄的过渡,并且,由于台阶12处壁厚T2小于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进而使得台阶12处与注塑产品主体14的壁厚过渡较平缓,确保了避免注塑产品出现太突然过渡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对注塑模具1的型腔台阶12处的壁厚进行了改进,使得注塑产品在台阶12处的壁厚的设置更为合理,使得注塑产品的壁厚的设置达到最佳,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注塑产品由于在台阶12处产生突然的壁厚改变而造成的注塑产品的尺寸不稳定以及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602,确定模具型腔台阶12部的外观表面与非外观表面,并将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
步骤604,将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范围设置为0<T≤3mm;
步骤606,将台阶12的壁厚T2与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的比值α范围设置为1/4≤α≤1/3;
步骤608,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比值β范围设置为1/4≤β≤1/3;
步骤610,注塑产品的非外观面做过渡区域10,并将过渡区域10非外观面与直边形成的夹角A设置为锐角;
步骤612,将过渡区域10直线长度为L的取值范围为15mm≤L≤25mm。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通过将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范围设置为0<T≤3mm,避免了过厚的产品不仅增加物料成本,而且生产周期长,同时,还避免了过厚的产品将导致产生“气孔”的可能性及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将台阶12处壁厚T2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α设置为1/4≤α≤1/3,使得避免了台阶12处与产品主体之间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与产品主体壁厚T的比值β设置为1/4≤β≤1/3,使得避免了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与台阶12处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将过渡区域10非外观面与所述直边形成夹角A设置为锐角,即使得过渡区域10由远离直边到接近直边为由厚至薄的过渡,并且,由于台阶12处壁厚T2小于注塑产品主体14壁厚T,进而使得台阶12处与注塑产品主体14的壁厚过渡较平缓,确保了避免注塑产品出现太突然过渡的技术效果;将过渡区域10直线长度为L的取值范围为15mm≤L≤25mm,使得过渡区域10的过渡更平缓,避免了注塑产品表面产生气纹等问题。
其中,优选地,过渡区域10直线长度为L取值为20mm。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1,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制造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具1因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制造而成,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型腔台阶处理方法及注塑模具1,通过将台阶12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设置为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并将注塑产品台阶12处非外观表面做直边处理,在产品注塑阶段,胶料在模具型腔流动时,胶料在接触到直边后反转并直接向上先行填充满台阶12拐角区域的外观面,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外观面平整无气孔、气纹,并且,由于台阶12的壁厚T2及注塑产品的主体与台阶12上端连接处的壁厚T1小于注塑产品的主体壁厚T,进而使得注塑产品在台阶12出的壁厚过渡较平缓,并由于设置有过渡区域10,避免了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的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出现气纹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