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253发布日期:2019-07-03 04:4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产品制造系统中由于无法有效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从而在冲切时容易导致线束被拉断或切断,又或者时常发生产品移位导致冲切错误或冲切不完全的问题。同时,现有的上线机构,其在作业时缺少相应的张紧机构,故时常发生尼龙线松垮、下饶现象。同时现有的上线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监视装置,故在线筒用完时也不能及时停机,经常导致整个生产线空转,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由于产品的重量较轻并且单批次生产的数量较大,现有的制造系统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将制造完成的产品进行人工码放,从而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的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包括承载各模块的机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注塑机构、注塑模具、上线机构、拉线机构、冲切机构和串料机构,注塑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一端,注塑模具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注塑模机构相连接,上线机构和拉线机构位于注塑模具的两侧并相对设立,冲切模机构设置在拉线机构的旁侧,串料机构设置在冲切机构的下方;其中,上线机构与拉线机构配合联动将线束导入到注塑模具中,注塑模具合并后注塑机构向注塑模具中注塑,之后,注塑模具打开并由拉线机构将成形的塑料料坯牵引至冲切机构侧,冲切机构则对塑料料坯进行冲切并形成所需要的注塑件,之后冲切机构再将注塑件导入到串料机构中码放成串;其中,

所述的上线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转轴,转轴上套设摩擦轮;还包括过线架、张紧轮组和余量传感器,其中,过线架有两对并设置在转轴的旁侧,张紧轮组设置在两对过线架之间,余量传感器设置在摩擦轮或过线架上,所述张紧轮组包括滚轮支架、滚轮和复位弹簧,滚轮设置在滚轮支架中并可往复滑动,复位弹簧设置在滚轮和滚轮支架之间,当滚轮产生滑动后,复位弹簧将滚轮推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滚轮的侧壁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滚轮的转动方向与线束穿行方向一致;将线筒套设在摩擦轮上并将线束依次从过线架、张紧轮组、过线架中穿过之后进行上线;所述的冲切机构包括上模具、注塑件毛坯固定钳、注塑件固定板、下冲切板和冲切板驱动气缸和气源;其中,注塑件毛坯固定钳设于上模具的侧面,下冲切板设于上模具的对面,注塑件固定板位于上模具与下冲切板之间;所述上模具是指板形模具,其板面上设有多个与注塑件侧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注塑件固定板也是板形模具,在注塑件固定板上同样设有多个与注塑件侧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槽,在注塑件固定板的凹槽底部开有通孔,该通孔与气源连接,作业时气源通过该通孔对注塑件固定板的凹槽抽真空,注塑件固定板上开有刀孔,下冲切板上设有冲切刀,所述冲切刀通过刀孔而穿设在注塑件固定板上,下冲切板通过冲切板驱动气缸进行冲切动作从而使冲切刀通过注塑件固定板的刀孔做冲切动作;所述的串料机构是包括基板和导向柱,当冲切机构将注塑件冲切完毕后,其注塑件固定板将真空吸附的注塑件导入到串料机构上并将注塑件释放,此时注塑件在导向柱的导向下自动下落并自动码放成串。

所述的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上线机构中的余量传感器为光通断传感器,其反射端设置在机架上,其发射端设置在过线架上,所述反射端具体是沿转轴或摩擦轮的径向而设置在机架上的。

所述的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冲切机构中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注塑件毛坯固定钳的对面,其包括夹头和夹臂,夹头设置在夹臂上,夹臂往复移动,牵引装置通过夹头夹取注塑件毛坯的端部而注塑件毛坯固定钳夹取注塑件毛坯的另一端部从而将注塑件毛坯夹持固定。

本制造系统采用上述设计,其通过带有张紧装置的上线机构避免线束的松垮和上线不到位问题,通过余量监控装置避免整个系统因为缺少线束而空转,同时,又通过带有负压功能的冲切机构和串料机构自动地对冲切完毕的产品进行码放作业,从而提高了整个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制造系统中上线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制造系统中上线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制造系统中冲切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制造系统中冲切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制造系统中冲切机构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包括承载各模块的机架1以及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的注塑机构2、注塑模具3、上线机构4、拉线机构5、冲切机构6和串料机构7,注塑机构2设置在机架1的一端,注塑模具3设置在机架1上并与注塑模机构2相连接,上线机构4和拉线机构5位于注塑模具3的两侧并相对设立,冲切机构6设置在拉线机构5的旁侧,串料机构7设置在冲切机构6的下方;其中,上线机构4与拉线机构5配合联动将线束导入到注塑模具3中,注塑模具3合并后注塑机构2向注塑模具3中注塑,之后,注塑模具3打开并由拉线机构5将成形的塑料料坯牵引至冲切机构6侧,冲切机构6则对塑料料坯进行冲切并形成所需要的注塑件,之后冲切机构6再将注塑件导入到串料机构7中码放成串;其中,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上线机构4包括机架41和设置在机架41上的转轴42,转轴42上套设摩擦轮43;还包括过线架44、张紧轮组45和余量传感器,其中,过线架44有两对并设置在转轴42的旁侧,张紧轮组45设置在两对过线架44之间,余量传感器设置在摩擦轮43或过线架44上,所述张紧轮组45包括滚轮支架、滚轮和复位弹簧,滚轮设置在滚轮支架中并可往复滑动,复位弹簧设置在滚轮和滚轮支架之间,当滚轮产生滑动后,复位弹簧将滚轮推回至初始位置;所述滚轮的侧壁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滚轮的转动方向与线束穿行方向一致;将线筒套设在摩擦轮43上并将线束依次从过线架44、张紧轮组45、过线架中穿过之后进行上线;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冲切机构6包括上模具61、注塑件毛坯固定钳62、注塑件固定板63、下冲切板64和冲切板驱动气缸和气源;其中,注塑件毛坯固定钳设62于上模具61的侧面,下冲切板64设于上模具61的对面,注塑件固定板63位于上模具61与下冲切板64之间;所述上模具61是指板形模具,其板面上设有多个与注塑件侧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注塑件固定板63也是板形模具,在注塑件固定板63上同样设有多个与注塑件侧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槽,在注塑件固定板63的凹槽底部开有通孔631,该通孔631与气源连接,作业时气源通过该通孔631对注塑件固定板63的凹槽抽真空,注塑件固定板63上开有刀孔632,下冲切板64上设有冲切刀641,所述冲切刀641通过刀孔632而穿设在注塑件固定板63上,下冲切板64通过冲切板驱动气缸进行冲切动作从而使冲切刀通过注塑件固定板63的刀孔632做冲切动作;所述的串料机构7是包括基板和导向柱,当冲切机构6将注塑件冲切完毕后,其注塑件固定板63将真空吸附的注塑件导入到串料机构7上并将注塑件释放,此时注塑件在导向柱的导向下自动下落并自动码放成串。

所述的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上线机构中的余量传感器为光通断传感器,其反射端设置在机架上,其发射端设置在过线架上,所述反射端具体是沿转轴或摩擦轮的径向而设置在机架上的。

所述的含线注塑件的制造系统,冲切机构中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注塑件毛坯固定钳的对面,其包括夹头和夹臂,夹头设置在夹臂上,夹臂往复移动,牵引装置通过夹头夹取注塑件毛坯的端部而注塑件毛坯固定钳夹取注塑件毛坯的另一端部从而将注塑件毛坯夹持固定。

本制造系统采用上述设计,其通过带有张紧装置的上线机构避免线束的松垮和上线不到位问题,通过余量监控装置避免整个系统因为缺少线束而空转,同时,又通过带有负压功能的冲切机构和串料机构自动地对冲切完毕的产品进行码放作业,从而提高了整个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