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971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模具结构的需求,转盘合模时,一般是是需要a板与b板间要进行合模,现有的转盘压合一般用直接压合式和支撑转盘式,直接压合式时在模具治具的工作位,通过合模结构直接对产品进行压合;二制成转盘式是在转盘的工作位下方,用轴承等进行支撑,再通过和膜结构进行压合;直接压合式,因压合力全部作用在转盘的边缘,会使转盘变形,影响后续加工的合模精度,而支撑转盘式,也只能起到适当的减少力对转盘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转盘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转盘合模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盘合模机构,包括底板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所述转盘一侧设有压合架,所述压合架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的上方,所述转盘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包括顶升板以及多个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升板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载具底部的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的与所述顶杆相匹配的导套上,所述顶杆穿设在所述导套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上设有4根顶杆,4根顶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四角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顶升架配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部包括一略高于所述固定板的平面,所述平面两端通过弧面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底部固设有与所述固定架相匹配的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上设有的顶升面与所述顶升部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上还设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升降板腔体内的导杆,所述导杆滑动套设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杆靠近所述腔体一端设有限位部件,使得导杆可在腔体中上下滑动并不会从其中脱落,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顶升动力部件连接,所述顶升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模机构包括一合模板、合模气缸以及取料夹爪,所述合模气缸滑设在所述合模板上,所述合模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合模支架,所述取料抓手设置在所述合模支架上,所述合模气缸带动所述合模支架上下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料抓手包括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上设有两夹爪,所述夹爪上设有与带压合工件相匹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转盘运转进行作业,减少了每个制品的作业时间,同时可在压合过程中可以持续供料预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合模机构进行合模操作,使得载具图转盘完全脱离转盘进行合模操作,旋转同时实现载具转盘分离,可完全避免转盘因受力变形导致的设备异常,提高了合模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架顶升顶升架以此将载具顶起,使载具实现上下升降动作,载具的顶升无需增加动力,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转盘合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合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升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转盘、21-载具、22-合模杆、3-顶升板、31-顶杆、32-升降板、33-导套、34-顶升块、4-合模板、41-合模气缸、42-夹爪气缸、43-合模支架、44-安装板、45-夹爪、46-横移气缸、5-固定板、51-顶升动力部件、52-平面、53-弧面、54-导杆、6-压合架、61-槽型定位开关61、62-合模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阅图1,图2,一种转盘2合模机构,包括底板1以及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转盘2,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带压合工件的载具21,所述转盘2一侧设有压合架6,所述压合架6上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设置在所述载具21的上方,所述转盘2底部设有顶升架,所述顶升架与所述载具21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将所述顶升架顶起的固定架。

所述顶升架滑设在所述转盘上,所述顶升架可在所述转盘上下运动,顶升架设置在所述载具的正下方,顶升架顶起载具,合模机构对载具上的模具合模时,可保证合模机构、载具以及顶升架在同一竖线(相当于铅垂线)上,所述竖线垂直于所述底板(相当于水平面),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使得模具合模的平面、立面贴合牢固,提高了合模的准确性,合模完成后模具中不会产生气泡、裂隙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

合模机构、载具以及顶升架在同一竖线(相当于铅垂线)上,起可自找中心,避免重复定位引起的模具拉伤,模具变形,达到合模面尽可能贴合,减少模具飞边的产生。

整体效果上该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便于操作、运行平稳安全可靠。

参阅图3,所述顶升架包括顶升板3以及多个顶杆31,所述顶杆31一端与所述顶升板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载具21底部的升降板32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上的与所述顶杆31相匹配的导套33上,所述顶杆31穿设在所述导套33上。

所述顶升架上设有4根顶杆31,4根顶杆31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板3的四角处。

所述固定架将所述顶升架顶起,以此通过顶升架上的导杆54带动升降板32将载具21顶起,实现载具21与转盘2分离,而后合模机构对在居上的工件进行合模,载具21通过顶升架抬起之后,无论怎么受力,都对转盘2没有了影响,不会对转盘2造成变形等影响。

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一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顶升架配合连接。

在转盘2带动顶升架转动至固定架正上方时,脱离转盘2面,顶升部可自动将顶升架顶起一段距离,使得其上的载具21实现上下升降动作,

参阅图4,所述顶升部包括一略高于所述固定板5的平面52,所述平面52两端通过弧面53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

所述顶升架底部固设有与所述固定架相匹配的顶升块34,所述顶升块34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上设有的顶升面与所述顶升部抵接。

固定板5上的顶升部与所述顶升面配合使用,将上方的载具21通过斜坡面和弧面53匹配滑动将其顶起,在转盘2转动的同时将载具21顶起,且无需增加额外升降的动力,降低成本,该同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运行平稳可靠。

顶升部与所述顶升面配合使用还可使载具21上的工件准确定位,方便完成合模操作。

所述顶升架上还设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升降板32腔体内的导杆54,所述导杆54滑动套设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导杆54靠近所述腔体一端设有限位部件,使得导杆54可在腔体中上下滑动并不会从其中脱落,所述导杆54的另一端与顶升动力部件51连接,所述顶升动力部件51带动所述导杆54上下运动。

所述顶升动力部件51可以为液压装置、气动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等方式提供往复运动)等提供动力。

所述导杆54与载具21上的合模杆22抵接,顶升动力部件51可带动导杆54与所述合模杆22抵接,在载具21进行合模操作时对合模杆22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模具合模时形成合模压力补偿,保证了合模质量,提高了稳定性。

所述合模机构包括一合模板4、合模气缸41以及取料夹爪45,所述合模气缸41滑设在所述合模板4上,所述合模气缸41活塞杆杆端设置有安装板44,所述安装板44上设置合模支架43,所述取料抓手设置在所述合模支架43上,所述合模气缸41带动所述合模支架43上下运动。

所述合模班上设有合模滑轨,所述合模气缸41上设有与所述合模滑轨相匹配的合模滑块,所述合模班上还设有一横移气缸46,所述横移气缸46活塞杆杆端与所述合模气缸41连接。

所述转盘2上底部设有多个合模挡片62,所述压合架6上设有与合模挡片62配合使用的槽型定位开关61,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转盘2上底部设有4个合模挡片62,4格挡盘分别设置在载具21的下方;槽型定位开关61有光发出,用合模挡片62遮挡一下,就会发出信号,说明转盘2带动载具21运动到此位置。

所述取料抓手包括夹爪气缸42,所述夹爪气缸42上设有两夹爪45,所述夹爪45上设有与带压合工件相匹配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与工件上的凹槽相匹配实用,极大地提高了抓取工件的准确性,保证了合模质量。

通过取料抓手抓取载具21上边模,合模气缸41可自动调整合模行程、压力,取料抓手将边模专区放置到合模位置后,合模气缸41带动合模支架43对载具21上的模具进行合模,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发明可自动文成合模操作,取料抓手可针对不同工艺参数加以调节,解决了不同配置要求的合模问题,适用范围广;同时取料抓手可将将工件准确定位,保障了工作精度,自动化程度高。

本机构在载具21转至工作位的同时,下方固定板5与顶升架抵接,以此将上方的活动载具21通过斜坡面将其顶起,脱离转盘2平面52,而后压合机构对在载台上工件压合,顶升组件顶升载具21,进行工位动作,但载具21通过导杆54抬起之后,完成对工件的合模操作,在合模过程中载具21上的合模工件与转盘2分离,合模操作不会对转盘2产生任何影响。

本发明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顶升动力部件51,抓手气缸、横移气缸46、取料气缸、转盘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转盘2运转进行作业,减少了每个制品的作业时间,同时可在压合过程中可以持续供料预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合模机构进行合模操作,使得载具21图转盘2完全脱离转盘2进行合模操作,旋转同时实现载具21转盘2分离,可完全避免转盘2因受力变形导致的设备异常,提高了合模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架顶升顶升架以此将载具21顶起,使载具21实现上下升降动作,载具21的顶升无需增加动力,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