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卡爪的吹针装置,属于油箱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不同客户对产品要求的不同,某些中空体产品成型时,我们除了要在模具型腔设置刺针,在模具侧方或下方还要设置吹针,部分带有膨胀腔的中空体产品,还要求额外设置一根小吹针。
产品成型过程中,需要在小吹针前端套上一个插接接头,为了使该插接接头在成型过程中能够牢固地套在小吹针上,传统设计时,我们通常采用过盈配合,即插接接头的内径稍小于小吹针前端的外径,如小吹针前端外径设置为20mm,插接接头内径就设置19.8mm。但是,金属加工的精度较高,而塑料加工成型的精度相对差一点,当波动使其内径超过小吹针外径时,容易在组件内置机构抓手回退或高压吹等过程中造成其松动,导致小吹针周围的料在成型过程中会涌进插接接头与小吹针的间隙里,不符合要求,或者导致插接接头后退较多,影响后续装配。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难题,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卡爪的吹针装置,该技术方案设计简单、巧妙,首次提出在吹针外壁上增加浮动卡爪,通过该带有浮动卡爪的吹针,较好地解决在成型过程中遇到的由于组件内置机构上抓手后退、高压吹、配件尺寸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套在小吹针前端的插接接头松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卡爪的吹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针装置包含吹针装置、挤压结构件、组件连接板、导向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机械限位,所述组件连接板将吹针装置、导向装置、驱动装置、机械限位连接并固定于模具半模侧方位置,所述吹针装置由大吹针和小吹针组成,所述小吹针上设置有卡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杆和气缸或者油缸,其中气缸或油缸通过推杆将能量传递给卡爪,以驱动卡爪的打开和复位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通过转轴固定于小吹针外壁上,并能绕转轴旋转,转动角范围为0°—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内表面设置为弧形凹槽,所述推杆的前端设置有与弧形凹槽配合的凸起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杆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可以满足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吹气和回气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位于小吹针的前端,所述前端位置插接接头套在小吹针上与小吹针重叠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至少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该技术方案首次提出带浮动卡爪的吹针,并且卡爪可以独立运动,较好地解决了在成型过程中遇到的由于组件内置机构上抓手后退、高压吹、配件尺寸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套在小吹针前端的插接接头(plug connector)松动的问题;2)该装置以油缸或气缸为驱动源,将能量传递给推杆,再结合推杆前端凸起结构与卡爪内表面弧形凹槽的巧妙配合,最终将能量传递给位于小吹针前端的卡爪,使卡爪打开,从而达到固定插接接头的目的;3)该技术方案中的推杆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可以满足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吹气和回气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吹针装置整体结构位于模具侧方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小吹针上卡爪位于原位结构示意图;
图3小吹针上卡爪位于原位剖视图;
图4小吹针上卡爪位于原位卡爪区域局部剖视图;
图5小吹针上卡爪打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6小吹针上卡爪打开后剖视图;
图7小吹针上卡爪打开后,卡爪区域局部剖视图;
图中:1、模具半模 2、刺针 3、吹针装置 4、大吹针 5、小吹针 6、挤压结构件 7、卡爪 8、推杆 9、转轴 10、组件连接板 11、导向装置 1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带有卡爪的吹针装置,所述吹针装置包含吹针装置3、挤压结构件6、组件连接板10、导向装置11、驱动装置12以及机械限位,所述组件连接板将吹针装置3、导向装置11、驱动装置12、机械限位连接并固定于模具半模侧方位置,所述吹针装置由大吹针和小吹针组成,所述小吹针上设置有卡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杆8和气缸或者油缸,其中气缸或油缸通过推杆将能量传递给卡爪,以驱动卡爪的打开和复位动作,所述卡爪至少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实施例2:参见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通过转轴9固定于小吹针5 外壁上,并能绕转轴旋转,转动角范围为0°-45°。
实施例3:参见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爪内表面设置为弧形凹槽,所述推杆的前端设置有与弧形凹槽配合的凸起结构。
实施例4:参见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杆8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可以满足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吹气和回气的要求。
工作原理:参见图1—图7,一种带有卡爪的吹针装置的中空体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1)两片型坯下料;
2)移模梭车移到下料模头下方待料,此时两片型坯刚好分别位于两侧模具半模与预成型模板的中间位置;
3)型坯下料完成,两侧模具半模向预成型模板方向闭合;
4)高压吹及抽真空,型坯贴合两侧模具半摸的型腔,型坯预成型,移模梭车退回原位;
5)预成型完成后,模具半模打开,预成型模板移出;
6)组件内置机构移入,同时,吹针组件横向移动和前进到位,此过程挤压结构件相对吹针处于静止状态;
7)组件内置机构将组件连接到壳体上以及将插接接头套在小吹针上,小吹针内推杆后退,小吹针上卡爪打开;
8)组件内置机构移出;
9)模具半模二次闭合,吹针在模具半模的推动下横向移动到位;
10)挤压结构件前进到位,吹针静止不动;
11)高压吹,同时将预成型好的两片壳体熔接为一体;
12)小吹针内推杆前进,小吹针上卡爪复位,模具半模打开,吹针装置整体复位,机械手取出产品。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