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628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

目前的注塑成型模具,存在不具有抗震缓冲的效果,使得在注塑的过程中会由于一些震动而影响注塑成型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注塑成型模具,存在不具有抗震缓冲的效果,使得在注塑的过程中会由于一些震动而影响注塑成型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上模座、前模、后模、扁线弹簧、垫块、下模座、内导杆、定位螺销、注胶孔、前模冷水进口、后模冷水进口、前模冷水出口和后模冷水出口,所述模具本体由上模座、前模、后模和下模座构成;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周围表面上固定有四个扁线弹簧;所述垫块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内导杆;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设置有后模;所述后模的上端设置有前模;所述前模的上端固定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注胶孔;所述上模座、前模、后模和下模座之间通过定位螺销固定连接;所述前模的侧壁上设置有前模冷水进口和前模冷水出口;所述后模的侧壁上设置有后模冷水进口和后模冷水出口。

较佳地,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卡扣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内导杆的下端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所述内导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

较佳地,四个所述扁线弹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扁线弹簧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通过在下模座的上表面设置垫块,然后在垫块的周围表面固定有四个扁线弹簧,并且垫块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内导杆作为限位结构,其中设置的四个扁线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垫块固定连接,四个扁线弹簧的上端分别与上模座固定连接,其中的四个扁线弹簧可以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起到抗震缓冲的效果,使得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由于震动而影响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本体;2-上模座;3-前模;4-后模;5-扁线弹簧;6-垫块;7-下模座;8-内导杆;9-定位螺销;10-注胶孔;11-前模冷水进口;12-后模冷水进口;13-前模冷水出口;14-后模冷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上模座2、前模3、后模4、扁线弹簧5、垫块6、下模座7、内导杆8、定位螺销9、注胶孔10、前模冷水进口11、后模冷水进口12、前模冷水出口13和后模冷水出口14,所述模具本体1由上模座2、前模3、后模4和下模座7构成;所述下模座7的上表面设置有垫块6;所述垫块6的周围表面上固定有四个扁线弹簧5;所述垫块6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内导杆8;所述下模座7的上端设置有后模4;所述后模4的上端设置有前模3;所述前模3的上端固定有上模座2;所述上模座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注胶孔10;所述上模座2、前模3、后模4和下模座7之间通过定位螺销9固定连接;所述前模3的侧壁上设置有前模冷水进口11和前模冷水出口13;所述后模4的侧壁上设置有后模冷水进口12和后模冷水出口14。所述前模3和所述后模4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内导杆8的下端与所述垫块6固定连接;所述内导杆8的上端与所述上模座2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扁线弹簧5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垫块6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扁线弹簧5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模座2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该注塑成型模具,通过在下模座7的上表面设置垫块6,然后在垫块6的周围表面固定有四个扁线弹簧5,并且垫块6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内导杆8作为限位结构,其中设置的四个扁线弹簧5的下端分别与垫块6固定连接,四个扁线弹簧5的上端分别与上模座2固定连接,其中的四个扁线弹簧5可以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起到抗震缓冲的效果,使得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由于震动而影响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问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