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511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硅胶产品制造领域,特别指一种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硅胶产品的制造包括模压成型工艺,即将硅胶原料通过上下模的相互压制得到所需的硅胶产品;平板模压成型是较常见的硅胶产品压制工艺,传统的平板模压成型是通过将硅胶原料放置于上模及下模之间,通过压制上模与下模使硅胶原料在上下模之间压制成型,下模采用固定式安装,上模采用活动式安装,该种结构设计,在硅胶产品压制前和压制完成后,需要人手工伸入至上下模之间的间隙空间放入硅胶原料或将产品取下,物料的取放不便,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上下模翻转式结构,并通过推动下模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滑动实现上下模自动开合,有效地提升了取放料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的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包括第一支板、第一滚轮、模具组件、第二支板、导板及第二滚轮,其中,上述第一支板包括二块,两第一支板竖直间隔设置;上述第一滚轮包括至少二个,第一滚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板的内侧壁上,且沿第一支板的侧边方向延伸,形成平行于第一支板顶面的支撑平面;上述模具组件包括可翻转连接的下模及上模,下模放置于两第一支板之间,并通过第一滚轮支撑,以便在第一滚轮上自由滑动;上述上模的下侧边与下模可转动地连接,上模的上侧边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滚轮;上述第二支板包括二块,两第一支板分别竖直连接于两第一支板的外侧,并向上延伸;上述导板包括四块,四块导板两两一组分别间隔设置于两第二支板的内侧壁上,且与第二支板垂直连接,两导板之间形成导向槽;上述第二滚轮可滑动地嵌设在导向槽内,推动下模向后方运动时,第二滚轮沿导向槽向下运动,并带动上模闭合,拉动下模向前方运动时,第二滚轮沿导向槽向上运动,并带动上模张开。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支板的内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分别沿两第一支板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限位空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滚轮设置于限位槽的下部,第一滚轮的顶面与限位槽的底面平齐,下模放置于两限位槽上,通过两限位槽左右限位,并经第一滚轮支撑,以便沿第一支板的侧边方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下模上开设有产品槽,产品槽向下凹陷,以便放置待压制的硅胶原料。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的下侧边通过活页可翻转地连接于下模的后侧边上,上模上对应产品槽开设有压槽,上模盖合时,硅胶原料在产品槽及压槽内,压制成硅胶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上侧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轴,上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支轴上,并延伸至导向槽内,以便经导向槽导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一种采用上下模翻转式结构,并通过推动下模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滑动实现上下模自动开合,有效地提升了取放料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的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的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硅胶产品压制模具进行改进创新,将上下模设计为翻转式结构,上下模之间通过活页连接;下模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于水平间隔设置的两第一支板内侧的限位槽内,以便左右限位,并通过设置于限位槽下部的第一滚轮支撑,从而使得下模可沿限位槽的槽边方向来回滑动;上模的上侧边两侧分别设置支轴,支轴上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滚轮;两个第二滚轮分别嵌设在设置于第一支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板的内侧壁上两垂直设置的导板之间,通过两导板形成的弧形导向槽限位;下模在限位槽内滑动时,推动上模运动;下模向后运动时,下模的后侧推动上模的下侧边向后运动,使第二滚轮向下滑动,从而带动上模的上侧边下降,使模具闭合;下模向前运动时,下模拉动上模的下侧边向前运动,使第二滚轮向上滑动,带动上模的上侧边上升,使模具闭合;下模在水平方向的来回直线运动通过手推或汽缸推拉均可;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有效地简化了模具开合过程,提升了上下料便携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第一滚轮2、模具组件、第二支板3、导板4及第二滚轮10,其中,上述第一支板1包括二块,两第一支板1竖直间隔设置;上述第一滚轮2包括至少二个,第一滚轮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板1的内侧壁上,且沿第一支板1的侧边方向延伸,形成平行于第一支板1顶面的支撑平面;上述模具组件包括可翻转连接的下模5及上模7,下模5放置于两第一支板1之间,并通过第一滚轮2支撑,以便在第一滚轮2上自由滑动;上述上模7的下侧边与下模5可转动地连接,上模7的上侧边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滚轮10;上述第二支板3包括二块,两第一支板3分别竖直连接于两第一支板1的外侧,并向上延伸;上述导板4包括四块,四块导板4两两一组分别间隔设置于两第二支板3的内侧壁上,且与第二支板3垂直连接,两导板4之间形成导向槽B;上述第二滚轮10可滑动地嵌设在导向槽B内,推动下模5向后方运动时,第二滚轮10沿导向槽B向下运动,并带动上模7闭合,拉动下模6向前方运动时,第二滚轮10沿导向槽B向上运动,并带动上模7张开。

第一支板1的内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A,限位槽A分别沿两第一支板1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限位空间。

第一滚轮2设置于限位槽A的下部,第一滚轮2的顶面与限位槽A的底面平齐,下模5放置于两限位槽A上,通过两限位槽A左右限位,并经第一滚轮2支撑,以便沿第一支板1的侧边方向滑动。

下模5上开设有产品槽6,产品槽6向下凹陷,以便放置待压制的硅胶原料。

上模7的下侧边通过活页可翻转地连接于下模5的后侧边上,上模7上对应产品槽6开设有压槽8,上模7盖合时,硅胶原料在产品槽6及压槽8内,压制成硅胶产品。

上模7上侧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轴9,上述第二滚轮10可转动地连接于支轴9上,并延伸至导向槽B内,以便经导向槽B导向限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采用上下模翻转式结构,并通过推动下模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滑动实现上下模自动开合,有效地提升了取放料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的推拉式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产品压制模具开合的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硅胶产品压制模具进行改进创新,将上下模设计为翻转式结构,上下模之间通过活页连接;下模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于水平间隔设置的两第一支板内侧的限位槽内,以便左右限位,并通过设置于限位槽下部的第一滚轮支撑,从而使得下模可沿限位槽的槽边方向来回滑动;上模的上侧边两侧分别设置支轴,支轴上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滚轮;两个第二滚轮分别嵌设在设置于第一支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板的内侧壁上两垂直设置的导板之间,通过两导板形成的弧形导向槽限位;下模在限位槽内滑动时,推动上模运动;下模向后运动时,下模的后侧推动上模的下侧边向后运动,使第二滚轮向下滑动,从而带动上模的上侧边下降,使模具闭合;下模向前运动时,下模拉动上模的下侧边向前运动,使第二滚轮向上滑动,带动上模的上侧边上升,使模具闭合;下模在水平方向的来回直线运动通过手推或汽缸推拉均可;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有效地简化了模具开合过程,提升了上下料便携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整个模具外部设有加热装置,以便加热模具,使模具内的硅胶原料加热软化,便于进行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