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及其高压转向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635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及其高压转向胶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新型涉及合成橡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及其汽车高压转向胶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燃料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抗暴剂和催化能换装置使发动机周围温度升高,现有技术中高压动力转向器胶管正常工作范围要求变化为-35—130℃间,主体胶料由传统的丁腈橡胶(简称NBR)改为氯磺化聚乙烯(简称CSM)。高压动力转向器胶管压力强度要求较高。因此胶管骨架材料为多层锦纶纤维,且必须与内外胶料牢固粘合。但CSM具有完全饱和的主链和侧基,其需要特殊硫化体系,多为TRA和过氧化物。该体系造成CSM难于与挂胶锦纶共交联。故CSM的高分子饱和长链结构决定其很难与锦纶纤维直接粘合,难于达到胶管层与层间的粘着力要求。

目前,现有技术解决CSM与锦纶纤维无法粘合的办法是:将CSM做成胶浆,将其涂抹在已经编织在CSM内胶外的骨架线上,然后通过烘干工艺将溶剂挥发,再将CSM外层挤出成型,硫化成为成品,由于胶浆为液态,较易于对纤维进行渗透,相对地提高了橡胶与纤维的粘合。但该技术具有多种缺陷:1、由于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生产胶浆并烘干挥发,环境污染不可避免;2、胶浆涂覆后必须进行8h以上的长时间高温烘干,才能挤出外胶;3、硫化时容易因溶剂残余而起泡。上述各缺陷不仅造成生产效率明显降低,将连续工艺变为间断生产工艺,需要较大烘干区域及烘干工装,并且生产胶管粘合及脉冲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及其高压转向胶管,通过过渡胶作为内外胶与纤维骨架的桥梁,并通过复合机头共挤出保持胶面净度及结合强度,在使骨架胶管的强度和韧性显著增强的同时,提高胶管的脉冲性能和剥离强度。

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包括机壳、外管芯型、内管芯型、外胶料道、内胶料道和口型;所述外管芯型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于两者间形成外管腔;所述内管芯型同轴设置于所述外管腔内,并与所述外管芯型同轴相套形成内管腔;所述外胶料道与所述机壳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外管腔后端连通;所述内胶料道与所述机壳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内管腔后端连通;所述口型罩于所述外管芯型和所述内管芯型前端外。

优选的,所述外管芯型与所述内管芯型外径从后到前逐渐减小呈锥度。

优选的,所述外管腔和所述内管腔前端的腔体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口型为外胶口型,所述外管芯型的前端为内胶口型,所述外胶口型与所述机壳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管芯型中空,所述内管芯型后端固定连接有T型管柱,所述T型管柱穿过所述机壳并与所述机壳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机壳外于所述T 型管柱上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T型管柱螺纹连接。通过所述T型管柱内管芯型和所述卡环,能够精确调节挤出内胶厚度,并通过调整口型调节胶管外胶厚度和偏正,通过外胶口型和外管芯型尺寸更换胶管直径,各胶层厚度精度高,调节方便。

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复合挤出机头制备的高压转向胶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胶-过渡胶层、纤维骨架层和过渡胶-内胶层。

优选的,所述外胶-过渡胶层的外胶和过渡胶分别通过外管腔和内管腔共挤出制备,和/或

所述过渡胶-内胶层的过渡胶和内胶分别通过外管腔和内管腔共挤出制备。

优选的,所述纤维骨架层包括双层纤维骨架,所述双层纤维骨架间设置有中胶层。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胶和/或外胶为氯磺化聚乙烯橡胶,胶管硫化剂包括过氧化物及超速硫载体促进剂,纤维骨架粘合剂为酚醛树脂240,补强剂为炭黑550,活性剂包括4000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软化剂为二辛脂。

所述过渡胶组成包括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所述过渡胶不仅粘合CSM又与锦纶纤维骨架有效粘合。本新型过渡胶为固体胶片,不仅有效粘合相邻上下层,且促进硫化时流动粘合骨架纤维。

本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本新型机头采用外胶料道与内胶料道与两台挤出机分别相连,对不同层阶的胶料进行共挤生产,通过挤出口型时胶料的挤出胀大作用,将两层胶料有效结合,并保证了层间净度,获得外胶-过渡胶以及过渡胶-内胶,并通过过渡胶促进胶层与纤维骨架的粘合,进一步提高耐剥离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复合挤出机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高压转向胶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应理解,本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包括机壳1、外管芯型2、内管芯型3、外胶料道4、内胶料道5和口型6;所述外管芯型2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并于两者间形成外管腔 7;所述内管芯型3同轴设置于所述外管腔7内,并与所述外管芯型2同轴相套形成内管腔8;所述外胶料道4与所述机壳1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外管腔7 后端连通;所述内胶料道5与所述机壳1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内管腔8 后端连通;所述口型6罩于所述外管芯型2和所述内管芯型3前端外。

所述外管芯型2与所述内管芯型3外径从后到前逐渐减小呈锥度。

所述外管腔7和所述内管腔8前端的腔体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口型6为外胶口型,所述外管芯型2的前端为内胶口型,所述外胶口型与所述机壳1连接。

所述内管芯型3中空,所述内管芯型3后端固定连接有T型管柱9,所述T 型管柱9穿过所述机壳1并与所述机壳1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机壳1外于所述T型管柱9上套设有卡环91,所述卡环91与所述T型管柱9螺纹连接。

一种上述复合挤出机头制备的高压转向胶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胶-过渡胶层21、纤维骨架层22和过渡胶-内胶层23。

所述外胶-过渡胶层21的外胶211和外过渡胶212分别通过外管腔7和内管腔8共挤出制备,所述过渡胶-内胶层23的内过渡胶231和内胶232分别通过外管腔7和内管腔8共挤出制备。

所述纤维骨架层22包括双层纤维骨架221,所述双层纤维骨架221间设置有中胶层222。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胶和外胶为氯磺化聚乙烯橡胶,胶管硫化剂包括过氧化物及超速硫载体促进剂,纤维骨架粘合剂为酚醛树脂240,补强剂为炭黑550,活性剂包括4000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软化剂为二辛脂。

所述过渡胶组成包括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所述过渡胶不仅粘合CSM又与锦纶纤维骨架有效粘合。本新型过渡胶为固体胶片,不仅有效粘合相邻上下层,且促进硫化时流动粘合骨架纤维。

本实施例所制造的高压动力转向器胶管成品性能如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机头制备所述高压转向胶管,不同之处在于:

过渡胶-内胶层外径参数纤维骨架层编织参数:外层纤维骨架一编,材料锦纶66挂胶1680D,根数24×5,行程33±1,外径中胶片参数,胶料CSM过渡胶,0.2×52,外径内层纤维骨架二编,材料锦纶66,挂胶1680D,根数24×5,行程33±1,外径内胶-过渡胶外径参数硫化参数,包布硫化0.4Mpa×60min。

本实施例所制造的高压动力转向器胶管成品性能如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机头制备所述高压转向胶管,不同之处在于:

过渡胶-内胶层参数,外径CSM胶δ=1.2;纤维骨架层编织参数:外层纤维骨架一编,材料锦纶66挂胶1260D,根数24×5,行程32±1,外径中胶片参数,胶料CSM过渡胶,0.2×48,外径内层纤维骨架二编,材料锦纶66,挂胶1260D,根数24×5,行程32±1,外径内胶-过渡胶参数,外径CSM胶δ=0.2;硫化参数,包布硫化0.4Mpa×60min。

本实施例所制造的高压动力转向器胶管成品性能如下:

虽然本新型已作了详细描述,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新型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新型记载的各方面、不同具体实施方式的各部分、和列举的各种特征可被组合或全部或部分互换。在上述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那些参考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可适当地与其它实施方式组合,这是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前面的描述仅是示例的方式,并不旨在限制本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