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斜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5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斜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斜顶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模具的过程中,塑料先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后在型腔中硬化定型。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塑料制品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塑料制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现在的注塑工艺主要使用卡扣式的连接方式,而这种连接紧固装置反映到模具上就是倒扣结构。因此会使用斜顶装置完成塑件在卡扣处的成型,而且在注塑成型后利用斜顶将塑件顺利地顶出。

当塑件的外侧有柱状倒角的设计时,传统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强制脱模的方法,但是强制脱模的方法只适用于软质塑料,并且脱模时经常发生塑件包住斜顶不易脱模的情况,会导致筋位或柱位根部拉裂,甚至有时在塑件筋位和柱位的包紧,塑件有可能跟着斜顶一起移动,严重导致塑件变形、顶针刮花塑件、撞伤塑件、报废整件塑件的情况发生,所以强制脱模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脱模的塑件具有外侧有柱状倒角时,存在的不易脱模,塑件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生产具有外侧有柱状倒角的塑件时,易于脱模,不会损伤塑件的模具斜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斜顶装置,包括:

斜顶体:斜顶体包括斜顶杆和斜顶块,斜顶杆包括第一斜顶杆和第二斜顶杆,所述的第一斜顶杆上端内侧设有用于成型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的第二斜顶杆上端内侧设有用于成型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的第一斜顶杆底部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的第二斜顶杆底部与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的斜顶块的顶部设有相互平行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

导向板:导向板上有与斜顶杆对应的倾斜通孔,所述的斜顶杆穿过所述倾斜通孔。

在脱模过程中,整个斜顶体向上运动,导向板固定不动,而且倾斜通孔具有固定斜顶杆倾斜角度的作用,斜顶杆由于倾斜通孔的作用倾斜角度不变,因此所述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相反方向滑动,斜顶杆向外运动张开,此时塑件倒角脱离所述的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的第二固定槽的固定,上顶板继续向上运动,将塑件顶出。脱模完成后,上顶板向下运动,所述的第一滑块和所述的第二滑块相向而行,直至所述的第一斜顶杆的顶部和所述的第二斜顶杆顶部合并。

在脱模时第一斜顶杆和第二斜顶杆互相分开,放开塑件的设计使在生产具有外侧有柱状倒角的塑件时斜顶装置不会包住塑件,脱模更加方便,减少了塑件变形、顶针刮花塑件、撞伤塑件、以致于报废整件塑件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合格率。

作为优选,在斜顶体侧面设有一个内抽芯机构,在斜顶体一侧设有一个内抽芯机构,内抽芯机构包括斜滑杆和滑动装置,所述的斜滑杆上端设有第三固定槽,第一、第二斜顶杆的上端卡在所述的第三固定槽内,所述的斜滑杆的下端与滑动装置滑动连接。

脱模时,滑动装置带动斜滑杆运动,所述的斜顶体上端脱离所述的第三固定槽,此时,第一斜顶杆和第二斜顶杆脱离了斜滑杆的固定,可以相互分开让塑件脱模。斜滑杆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第一斜顶杆和第二斜顶杆分开导致合模失败,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在第三滑槽内,所述的斜滑杆固定安装在第三滑块上。

在脱模过程中,活塞杆带动第三滑块运动,斜滑杆随第三滑块运动,脱离塑件,便于塑件的顺利脱模。

作为优选,所述的倾斜通孔内侧的两个倾斜面上各设有两个滚轮。

在斜顶体上下移动时,每个倾斜面上各设有两个滚轮可以固定斜顶杆的倾斜角度,保障本实用新型的正常运行,而且滚轮减小了斜顶杆与倾斜通孔内侧的摩擦力,一方面减小了斜顶杆的磨损,延长了斜顶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斜顶杆在运动时由于卡住而折断的风险,而且方便了斜顶杆的运动,减轻了作业负担,延长了整个机构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增加了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在一个结构中具有不同方向的倒扣的塑件成型与脱模,产品合格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倾斜通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一种模具斜顶装置,包括斜顶体1,内抽芯机构2,导向板4,上顶板3:

斜顶体1包括斜顶杆11和斜顶块12,斜顶杆11包括第一斜顶杆111和第二斜顶杆112,所述的第一斜顶杆111上端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槽18,所述的第二斜顶杆112上端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槽17,如图2所示,塑件的倒扣卡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槽18和第二固定槽17内,所述的第一斜顶杆111底部与第一滑块15连接,所述的第二斜顶杆112底部与第二滑块16连接,在所述的斜顶块12顶部设有相互平行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所述的第一滑块15滑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滑槽13,所述的第二滑块16滑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滑槽14内。

内抽芯机构2包括斜滑杆21和滑动装置22,如图3所示,所述的滑动装置22包括第三滑槽223和第三滑块221,第三滑块221在第三滑槽223内,所述的斜滑杆21固定安装在第三滑块221上,所述第三滑块221连接活塞杆222。所述的斜滑杆21上端设有第三固定槽23,所述的第一斜顶杆111与第二斜顶杆112的上端卡在所述的第三固定槽23内,所述的斜滑杆21的下端与滑动装置22滑动连接。

导向板4上有与斜顶杆对应的倾斜通孔41,如图4所示,所述的斜顶杆穿过所述倾斜通孔41。所述的斜顶块12固定在上顶板3上。

在脱模过程中,首先活塞杆222带动第三滑块221运动,斜滑杆21随第三滑块221运动,所述的斜顶体1上端脱离所述的第三固定槽23,此时,第一斜顶杆111和第二斜顶杆112脱离了斜滑杆21的固定,然后上顶板3向上运动,带动整个斜顶体1向上运动,导向板4固定不动,此时由于倾斜通孔41内的滚轮42具有固定斜顶杆11倾斜角度的作用,斜顶杆11由于倾斜通孔41的作用倾斜角度不变,因此所述的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向相反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一斜顶杆111与第二斜顶杆112互相张开,此时塑件倒角脱离所述的第一固定槽18和所述的第二固定槽17的固定,上顶板3继续向上运动,将塑件顶出。

脱模完成后,上顶板3向下运动,所述的第一滑块15和所述的第二滑块16相向而行,直至所述的第一斜顶杆111的顶部和所述的第二斜顶杆112顶部合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