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4785阅读:1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领域中,都越来越多的用到注塑产品。注塑产品是注塑机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具有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制品尺寸精确的优势,且能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制件,能够保证良好的表面质量,适于大规模生产精密负责的产品,生产中的诸多优势以及产品的广泛使用势必会同时带动注塑模具行业的飞速发展。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斜梢设计的退模方向应尽量取较短方向,且斜顶在顶出产品时不能损害产品的其他部位,要使斜顶顺畅工作,要满足斜顶的顶出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而在实际生产中,还会用到双斜顶的情况,若两斜顶相邻设置在顶出时很容易出现干涉现象,难以实现顺利脱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尽量避免此种情况,但对模具的机构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不利于多元化模具产品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角度调整以及双斜度面的手段,有效避免干涉的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包括第一斜顶杆、第二斜顶杆、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所述第一斜顶杆和第二斜顶杆相邻设置、且顶出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一斜顶镶件设置于第一斜顶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斜顶镶件设置于第二斜顶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斜顶镶件和第二斜顶镶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斜顶镶件的侧部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大于第一斜顶杆的顶出角度,所述第一斜顶杆的顶出角度小于第二斜顶杆的顶出角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斜顶杆的顶出角度和第二斜顶杆的顶出方向的夹角为α,α为20°-30°。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顶杆的中部纵切面的夹角为α,α为20°-30°。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斜顶镶件侧部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第二斜顶杆的中部纵切面的夹角为α,α为20°-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注塑磨具中的两个斜顶的角度进行相互关系的大小限定,同时结合斜顶杆下部镶件侧面结构的异形设置,最终能够有效的解决相邻两个斜顶夹角过小不容易进行注塑产品的顶出脱模的问题,实现两个斜顶的顺利顶出,保证脱模过程的顺利进行,便于实现模具产品的多元化设计,保证了产品的表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Ⅰ的局部爆炸图。

图中:100、第一斜顶杆;200、第二斜顶杆; 300、第一斜顶镶件;310、第一斜面;320、第二斜面; 400、第二斜顶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塑模具中两相邻斜顶同时顶出的结构,包括第一斜顶杆100、第二斜顶杆200、第一斜顶镶件300和第二斜顶镶件400,所述第一斜顶杆100和第二斜顶杆200相邻设置、且顶出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一斜顶镶件300设置于第一斜顶杆100的下端,所述第二斜顶镶件400设置于第二斜顶杆200的下端,所述第一斜顶镶件300和第二斜顶镶件400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斜顶镶件300的侧部设有第一斜面310和第二斜面320,所述第一斜面310的斜度大于第一斜顶杆100的顶出角度,所述第一斜顶杆100的顶出角度小于第二斜顶杆200的顶出角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解决两相邻斜顶顶出方向不同时可同时顶出而不会干涉的结构。为了是相邻两个斜顶能够同时顶出,不产生相互之间的位置干涉,在第一斜顶杆100、第二斜顶杆200、第一斜顶镶件300和第二斜顶镶件400的设计中需要对一些角度以及平面的设计采取一定的原则,通过保证第一斜顶杆100的顶出角度小于第二斜顶杆200的顶出角度,实现第一斜顶杆100上端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始终小于第二斜顶杆200上端的距离,同时配合将第一斜顶杆100下端的第一斜顶镶件300的侧面对应设计为双斜度面的形式,因此实现了两只相邻斜顶顶出方向不同时,可同时顶出而互不干涉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斜顶杆100的顶出角度和第二斜顶杆200的顶出方向的夹角为α,α为20°-30°。在进行第一斜顶杆100和第二斜顶杆200顶出方向的夹角进行设计时,该夹角的选择不能无限放大,如选用夹角为20°-30°的形式,如在角度为25°的实施例的设计中,对应采用第一斜顶杆100的顶出角度小于第二斜顶杆200的顶出角度的设计原则,保证在顶出过程中,第一斜顶杆100的水平位移小于第二斜顶杆200的水平位移,配合下面第一斜顶镶件300的双斜面设计,使第一斜顶杆100和第二斜顶杆200在顶出过程中,下部第一斜顶镶件300和第二斜顶镶件400能够实现相互配合,稳定顶出产品,实现顺利脱模,避免干涉的现象。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第一斜面310与第二斜面320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斜面310与所述第二斜顶杆200的中部纵切面的夹角为α,α为20°-30°。为了是相对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斜顶杆100和第二斜顶杆200能够实现同时向上方顶出的动作,在第一斜顶镶件300的侧面角度设计时,采用双斜面的形式,即第一斜顶镶件300具有第一斜面310与第二斜面320两个斜面,其中第一斜面310与第二斜顶镶件400相配合,实现第一斜顶杆100和第二斜顶杆200不相互干涉的目的,斜面配合的形式避免了下部直面上部呈一定夹角脱模过程中的干涉,是脱模过程顺利实现,保证良好的脱模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整体质量,避免局部所受应力集中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斜顶镶件400侧部设有与第一斜面310相配合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顶杆200的中部纵切面的夹角为α,α为20°-30°。第三斜面用于和第一斜面310相配合,实现脱模过程中二者的协调运动,在实施例为脱模夹角为25°的情况下,第三斜面用于和第一斜面310的夹角对应设置为25°,保证脱模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局部所受应力集中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注塑磨具中的两个斜顶的角度进行相互关系的大小限定,同时结合斜顶杆下部镶件侧面结构的异形设置,最终能够有效的解决相邻两个斜顶夹角过小不容易进行注塑产品的顶出脱模的问题,实现两个斜顶的顺利顶出,保证脱模过程的顺利进行,便于实现模具产品的多元化设计,保证了产品的表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