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703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入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入子结构。
背景技术
:入子就是镶件,在复杂的型腔中,有凸起或凹陷较深的形状,由于局部需要排气或冷却或者不好加工,采用直接加工切削较困难,故通常设计成入子;这样加工既节省工时,又便于损坏替换或成品更改,起到固定模板和填充模板之间空间的作用。塑模具进行注塑时,流道内的塑胶会对入子的头部产生反复的冲击力,同时,因热流道内熔胶的高温,在金属件上成型注塑件时,金属件会受热膨胀,从而对入子的头部产生挤压,从而损坏该入子结构甚至导致入子断裂报废。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入子结构,使其能够自动调节、缓冲泄力。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间隙为0.02毫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底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底面呈Z字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斜面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呈Z字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采用折角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采用圆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采用圆角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采用折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件包括连接部和填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部件活动连接,所述填充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连接部还包括顶面和侧面,所述填充部自所述顶面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底面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所述侧面呈环形且连接所述顶面、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入子结构利用双节入子的设计以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间隙配合,当所述头部件受到外力冲击或压迫时,所述头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底部件作微量的移动和转动,达到自动调节、缓冲泄力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入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入子结构的头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入子结构1头部件2底部件3第一表面31第二表面32第二配合面33连接部4第一底面41第二底面42第一配合面43顶面44侧面45避让面46填充部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入子结构1主要用于注塑模具内以达到辅助生产的目的。所述入子结构1包括头部件2和底部件3。所述头部件2和所述底部件3活动连接形成双节入子。所述头部件2包括连接部4和填充部5。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底部件3活动连接。所述填充部5形成于所述连接部4上。所述填充部5插入模具(图未示)内用以辅助成型产品,所述填充部5的具体结构组成可根据模具和实际要成型的产品形状进行适配设计。所述连接部4包括第一底面41、第二底面42和第一配合面43。所述第一底面41与所述第二底面4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底面4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41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面43为斜面且连接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二底面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二底面42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一底面41、所述第一配合面43和所述第二底面42呈Z字形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二底面42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斜面,如减小所述第一底面41/第二底面42和所述第一配合面43之间的夹角。所述连接部4还包括顶面44和侧面45。所述填充部5自所述顶面44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4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底面42位于所述顶面44和所述第一底面4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面44平行于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二底面42。所述侧面45呈环形,且连接所述顶面44、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二底面42。所述侧面45上按照实际需要可设计避让面46,以适配模具和/或待成型注塑件的金属件上的部分结构。所述底部件3包括第一表面31、第二表面32和第二配合面33。所述第一表面31、第二表面32和第二配合面33分别与所述连接部4的第一底面41、第二底面42和第一配合面43相适配。具体地,所述第一表面31和所述第二表面3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表面3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31的宽度。所述第二配合面33为斜面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1和所述第二表面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31和所述第二表面32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一表面31、所述第二配合面33和所述第二表面32呈Z字形连接。所述头部件2连接于所述底部件3上时,所述第一底面41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31上,所述第二底面42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上,所述第一配合面43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间隙配合,即,所述第一配合面43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面41和所述第一配合面43之间采用折角连接,对应地,所述第一表面3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之间采用圆角连接;所述第二底面42和所述第一配合面43之间采用圆角连接,对应地,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之间采用折角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43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之间的间隙大约为0.02毫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入子结构1利用双节入子的设计以及所述第一配合面43和所述第二配合面33之间的间隙配合,当所述头部件2受到外力冲击或压迫时,所述头部件2可以相对于所述底部件3作微量的移动和转动,达到自动调节、缓冲泄力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