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709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外观要求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产品在成型时,注塑材料的分子或纤维的取向不均往往会导致注塑产品发生翘曲变形,最终影响产品的装配。为了降低表面变形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注塑产品的某些表面上设置加强筋以对表面进行加强和支撑,比如,图1中,现有技术的注塑产品1的外表面上设计有横筋2;图2中,现有技术的注塑产品1的外表面上设计有竖筋3;图3中,现有技术的注塑产品1的外表面上设计有十字交叉筋4;图4中,现有技术的注塑产品1的外表面上设计有六角筋5。

然而,由于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分子或纤维的取向通常是沿着熔胶的流动方向排列的,在图1-图4的实施例中,加强筋处熔胶的流动方向垂直于主体处熔胶的流动方向,使得注塑材料的分子或纤维的取向变得杂乱;同时注塑产品具有加强筋的表面与没有加强筋的表面相比,注塑材料的分子或纤维的取向不同;其次,加强筋自身的厚度与注塑产品主体的厚度往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述原因将导致注塑产品相对的表面上收缩不均匀,引起注塑产品的变形。因此,在注塑产品的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注塑产品表面变形的问题,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产品的变形。另外,在注塑产品的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后,由于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注塑产品主体的延伸方向,注塑产品脱模时沿X方向,加强筋脱模时需沿Y方向,即注塑产品的脱模方向和加强筋的脱模方向垂直,这将增加模具产品设计的复杂性,间接导致注塑产品模具的开发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产品表面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包括主体以及凸出部,所述主体形成为多个条形板,相邻的所述主体之间通过所述凸出部连接,所述凸出部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以及平板,所述侧壁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的长边处,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主体所在的平面,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处的所述侧壁之间通过所述平板连接,所述平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主体所在的平面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板的宽度与所述主体的宽度相同,所述平板的厚度与所述主体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主体的高度介于2-6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主体的高度为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的高度介于2-6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侧壁的高度为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板和所述主体的宽度均介于10-2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平板和所述主体的宽度为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板和所述主体的厚度均介于2-3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平板和所述主体的厚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可使得注塑时各处熔胶的流动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分子或纤维取向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产品两面的收缩更加均匀,最终达到防止注塑产品表面变形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开模方向始终与凸出部的脱模方向保持一致,不需要额外的开发模具,间接的降低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注塑产品防变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注塑产品防变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注塑产品防变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注塑产品防变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根据图5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由图5结合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包括主体10和凸出部20,相邻的主体10之间通过凸出部20连接,从而使得注塑产品形成为高低错落的剖面形状,该剖面形状类似于“长城”的墙面。具体地,在图5和图6的实施例中,主体10形成为多个条形板,凸出部20包括相互平行的侧壁21、22以及与侧壁21、22垂直的平板23,侧壁21、22分别设置于主体10相对的两条长边处,且侧壁21、2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主体10所在的平面;相邻的两个主体10的侧壁21、22之间通过平板23连接,平板23所在的平面与主体10所在的平面平行。平板23的宽度与主体10的宽度相同,平板23的厚度与主体10的厚度相同。由于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分子或纤维的取向通常是沿着熔胶的流动方向排列的,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造型中平板23所在的平面与主体10所在的平面保持平行,可使得注塑时各处熔胶的流动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分子或纤维取向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产品两面的收缩更加均匀,最终达到防止注塑产品表面变形的目的。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凸出部20凸出主体10的高度介于2-6mm之间,也即侧壁21、22的高度介于2-6mm之间,平板23和主体10的宽度均介于10-20mm之间,平板23和主体10的厚度均介于2-3mm之间。该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组合可使注塑产品保持较好的强度,同时使得注塑产品两面的材料分子或者纤维的取向基本相同,最终使注塑产品两面的收缩更加均匀,从而有效地防止产品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凸出部20凸出主体10的高度为4mm,也即侧壁21、22的高度为4mm,平板23和主体10的宽度为15mm,平板23和主体10的厚度为2.5mm。该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组合可使注塑产品保持更好的强度,同时使得注塑产品两面的材料分子或者纤维的取向趋于相同,最终使注塑产品两面的收缩更加均匀,从而有效地防止产品变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产品的防变形结构,模具的开模方向X始终与凸出部的脱模方向Y保持一致,不需要额外的抽芯机构来成型,间接的降低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