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4795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斜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型产品内部倒扣的结构,尤其适用于注塑件中比较简单的倒扣成型。

现有技术中,模具斜顶由斜顶座1、斜顶杆2和斜顶头部3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斜顶头部3位于斜顶杆2的上端部,斜顶杆2的下端部活动连接在斜顶座1上,斜顶杆2倾斜放置于后模板5的导向孔8内,在斜顶座1的推动作用下,斜顶杆2与后模板5的导向孔8配合产生侧向运动,将斜顶杆2上的垂直运动分解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起到顶出产品的作用,而水平运动则起到产品倒扣部位的侧向抽芯,从而使产品在顶出的同时,产品的倒扣部位随着斜顶的侧向运动得以顺利脱模。

传统斜顶杆与斜顶座的连接多采用T型滑槽连接或穿销连接。如图1所示,当其采用T型滑槽连接时,对于细小模具的脱模,连接处受力部位应力集中,易致斜顶杆断裂;如图2所示,当其采用穿销连接时,对于耳机等细小模具的脱模作业,由于受空间所限,模具斜顶宽度要求在3mm以下,但由于只有3mm用销钉不足以固定斜顶杆,且斜顶杆自身较长,在开模顶出过程中,其连接处受力集中,易致斜顶杆弯曲乃至折断,从而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鉴于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一种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通过在原有斜顶T槽的基础上增设一导向块,斜顶滑座开设导向槽与导向块转动连接,斜顶滑座与斜顶座作正常滑动,实现小斜顶的顶出动作,从而解决3mm以下小斜顶做顶销钉或T槽出现易断的问题,以降低修模成本并提高注塑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包括斜顶座1和滑设于所述斜顶座上的斜顶杆2,所述斜顶杆2包括斜顶导杆21和斜顶滑座22,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设有一导向块211,所述导向块的外表面为圆弧面,所述斜顶滑座22的上端设有截面对应为圆弧面供所述导向块211放置的导向槽221,所述斜顶滑座22推动所述斜顶导杆顶出产品时,所述导向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导向槽紧密贴合旋转以控制所述斜顶导杆21的顶出方向。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211呈圆柱状凸设于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所述导向槽221为开设于所述斜顶滑座22上端的圆柱状卡槽,所述导向块211的外径与所述导向槽221的外径相当,所述导向块211从所述斜顶滑座22的侧面镶入所述导向槽221内并能在其内转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221包括内凹形成开口向上的圆弧部2211以及连接于圆弧部2211上端且朝外侧倾斜的斜面部2212,所述斜面部2212与圆弧部2211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斜面部2212对称连接于圆弧部2211的上端两侧,且斜面部与垂直面的夹角α为35~55°。

优选地,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朝内侧倾斜逐渐缩小形成与所述导向块211连接的倾斜部212,所述倾斜部212与所述斜面部2212间留有供所述斜顶导杆21转动调整方向的间隙9。

优选地,所述斜顶座1的上端内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块11,所述夹持块11间形成有截面为倒“T”字形的T形滑槽12,所述斜顶滑座22呈T型与所述T形滑槽12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T形滑槽12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斜顶滑座22的底面为倾斜面与所述T形滑槽12的底部配合并能在其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T形滑槽12的棱角为倒角或R角。

优选地,所述斜顶杆2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形成倒扣的斜顶头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原有斜顶T槽的基础上增设一导向块,斜顶滑座开设导向槽与导向块转动连接,斜顶滑座与斜顶座作正常滑动,实现小斜顶的顶出动作,有效避免传统用销钉定位时,因斜顶杆的受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斜顶杆弯曲甚至折断的问题,延长了斜顶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成本并提高注塑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模具斜顶采用T型滑槽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模具斜顶采用销钉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斜顶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看附图3和附图4,一种可改善模具斜顶受力的模具斜顶连接结构,包括斜顶座1和滑设于所述斜顶座上的斜顶杆2,所述斜顶杆2包括斜顶导杆21和斜顶滑座22,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设有一导向块211,所述导向块的外表面为圆弧面,所述斜顶滑座22的上端设有截面对应为圆弧面供所述导向块211放置的导向槽221,所述斜顶滑座22推动所述斜顶导杆21顶出产品时,所述导向块211的外表面与所述导向槽221紧密贴合旋转以控制所述斜顶导杆21的顶出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211呈圆柱状凸设于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所述导向槽221为开设于所述斜顶滑座22上端的圆柱状卡槽,所述导向块211的外径与所述导向槽221的外径相当,所述导向块211从所述斜顶滑座22的侧面镶入所述导向槽221内并能在其内转动。其优点在于能有效避免采用销钉连接时因应力集中易出现斜顶杆断裂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在原有斜顶T槽的基础上增设一导向块,斜顶滑座开设导向槽与导向块转动连接,斜顶滑座与斜顶座作正常滑动,实现小斜顶的顶出动作,有效避免传统用销钉定位时,因斜顶杆的受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斜顶杆弯曲甚至折断的问题,延长了斜顶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成本并提高注塑生产效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槽221包括内凹形成开口向上的圆弧部2211以及连接于圆弧部2211上端且朝外侧倾斜的的斜面部2212,所述斜面部2212与圆弧部2211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其优点在于可减少斜顶杆在导向槽内转动时产生的损耗,进一步提高斜顶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部2212对称连接于圆弧部2211的上端两侧,且斜面部与垂直面的夹角α为35~55°,优选地,所述斜面部与垂直面的夹角α为40°,使得导向块在导向槽内转动时,受力传递均衡,避免传统连接端应力集中造成斜顶弯曲甚至折断的问题。

请参看附图5和附图6,模具斜顶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后模仁4、后模板5、顶针面板6以及顶针底板7,后模板5上设有贯穿后模板的导向孔8,所述斜顶杆2倾斜放置于导向孔8内,且其上端从导向孔8的上端伸出至后模板5外。所述斜顶导杆21的下端部逐渐缩小形成与所述导向块211连接的倾斜部212,所述倾斜部212与所述斜面部2212间留有供所述斜顶导杆21转动调整方向的间隙9,便于斜顶杆自动调整合适的顶出角度,使受力匀衡。

在斜顶座的推动作用下,斜顶杆与后模板的导向孔配合产生侧向运动,将斜顶杆上的垂直运动分解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起到顶出产品的作用,而水平运动则起到产品倒扣部位的侧向抽芯,从而使产品在顶出的同时,产品的倒扣部位随着斜顶的侧向运动得以顺利脱模。

所述斜顶座1的上端内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块11,所述夹持块11间形成有截面为倒“T”形的T形滑槽12,所述斜顶滑座22呈T型与所述T形滑槽1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T形滑槽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斜顶滑座的底面为倾斜面与所述T形滑槽的底部配合并能在其上滑动,T形滑槽的底部倾斜设置与斜顶滑座底面配合使得受力部位传递匀衡,避免受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斜顶断裂。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形滑槽12的棱角为倒角或R角,可减少斜顶滑座在T形滑槽内滑动时产生的损耗,更进一步提高斜顶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斜顶T槽的基础上增设一导向块,斜顶滑座开设导向槽与导向块转动连接,斜顶滑座与斜顶座作正常滑动,实现小斜顶的顶出动作,有效避免传统用销钉定位时,因斜顶杆的受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斜顶杆弯曲甚至折断的问题,主要解决因受空间限制,斜顶宽度在3mm以下采用销钉或T槽定位在顶出产品时容易出现斜顶杆断裂的问题,延长了斜顶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修模成本并提高注塑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