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3D打印机的储液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502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储液槽,属于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固化树脂成型3D打印机的储液槽是用于存储液态树脂的,专利号为:201420600750.8,专利名称为:一种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的3D打印机的储液槽,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储液槽底板为塑料薄膜材质,并且绷紧,在储液槽底板上帖覆一层高透光的离型膜,上述方案作用是为了便于剥离打印后的固态树脂,由于储液槽底板的存在,会降低透光率,影响树脂的固态成型效率;另外,长时间存储高温液态树脂以及光线照射,会导致底板受热变形,升降底座对储液槽位置控制误差变大,导致打印误差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透光率、加速液态树脂成型、提高打印精度的应用于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3D打印机的储液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3D打印机的储液槽,包括侧壁,所述侧壁顶部连接外翻的外沿,外沿上表面贴合用于压紧固定离型膜的离型膜压条,所述离型膜压条通过压条固定螺丝固定于外沿的上表面,所述离型膜包覆侧壁合围区域和侧壁的外周,所述侧壁外表面与离型膜之间设有张紧圆棒,张紧圆棒用于调节所述离型膜处于撑紧状态,张紧螺丝底部接触张紧圆棒,所述张紧螺丝螺纹连接并贯穿离型膜压条和外沿。

相邻两所述侧壁的连接处的离型膜压条上,安装有离型膜封角压片,所述离型膜封角压片通过封角压片螺丝固定于离型膜封角压片上。

所述离型膜压条两侧,对称设有压紧挡片,限位挡片垂直连接所述压紧挡片。

每个所述离型膜压条通过三个压条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三个所述的压条固定螺丝分别位于离型膜压条两端和中部。

每个所述离型膜压条贯穿两个张紧螺丝,两个所述的张紧螺丝分别位于离型膜压条的两端。

位于侧壁合围区域与侧壁过渡处的离型膜上,设有抗磨损加强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用离型膜代替储液槽底板,提高透射率,加速液态树脂的固化成型效率;当长时间使用导致底部的离型膜松弛时,拧动张紧螺丝,使张紧圆棒向下移动,进而将松弛的离型膜绷紧,避免离型膜松弛所引起的打印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离型膜压条,2、离型膜封角压片,3、压紧挡片,4、侧壁,5、张紧圆棒,6、张紧螺丝,7、限位挡片,8、压条固定螺丝,9、外沿,10、封角压片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应用于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3D打印机的储液槽,包括侧壁4,所述侧壁4顶部连接外翻的外沿9,外沿9上表面贴合用于压紧固定离型膜的离型膜压条1,所述离型膜压条1通过压条固定螺丝固定于外沿9的上表面,所述离型膜包覆侧壁4合围区域和侧壁4的外周,所述侧壁4外表面与离型膜之间设有张紧圆棒5,张紧圆棒5用于调节所述离型膜处于撑紧状态,张紧螺丝6底部接触张紧圆棒5,所述张紧螺丝6螺纹连接并贯穿离型膜压条1和外沿9。

相邻两所述侧壁4的连接处的离型膜压条1上,安装有离型膜封角压片2,所述离型膜封角压片2通过封角压片螺丝10固定于离型膜封角压片2上。

所述离型膜压条1两侧,对称设有压紧挡片3,限位挡片7垂直连接所述压紧挡片3。当将储液槽安装到3D打印机内时,紧固装置通过压紧挡片3将储液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定位,利用限位挡片7对储液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定位固定,保证储液槽的位置固定不变,避免打印误差。

每个所述离型膜压条1通过三个压条固定螺丝8进行固定,三个所述的压条固定螺丝8分别位于离型膜压条1两端和中部。离型膜为方形,将离型膜紧绷包覆住侧壁4的外周和底部合围区域后,离型膜的边缘贴合到外沿9的上表面,利用离型膜压条1将离型膜压在外沿9的上表面上,拧紧压条紧固螺丝8将离型膜压条1与外沿9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从而将离型膜压紧固定。

每个所述离型膜压条1贯穿两个张紧螺丝6,两个所述的张紧螺丝6分别位于离型膜压条1的两端。

位于侧壁4合围区域与侧壁4过渡处的离型膜上,设有抗磨损加强条。由于离型膜在松弛到撑紧的过程中,表面要相对于侧壁4底端移动,为防止在较高压力下移动造成离型膜磨损,在该区域设置抗磨损加强条,延长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用离型膜代替储液槽底板,减少一层底面结构,增加光线透射率,提高液体树脂的固化速度。由于储液槽中的液态树脂温度较高,处于长期的高温,会导致紧绷的离型膜表面出现松弛的现象,在松弛的表面打印,由于重力作用,会影响打印的精度,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在侧壁4外部的四周设置张紧圆棒5,将其包覆在紧绷的离型膜内,当侧壁4底部的离型膜出现松动时,调节张紧螺丝6向下移动,张紧螺丝6推动张紧圆棒5向下移动,从而将代替储液槽底板部分的离型膜撑紧,提高透光率的同时不影响打印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