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85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生产带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的产品时,其具有若干凸块,如图中的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且分别置于相交的两个面上,此时,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的存在,模具容易对第一凸块01或者第二凸块02磕碰,让第一凸块01或第二凸块02受到损伤,进而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通过转动模的设置,让其中一个凸块先脱模,然后再将整个产品取出,从而在脱模的过程中不会损坏产品,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由上模和下模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转动模以及用于成型第一凸块的第一型腔,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二凸块的第二型腔,所述转动模与下模转动连接,所述上模与转动模抵触,且下模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转动模转动且让第二型腔在第二凸块成型时脱离第二凸块的推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与下模合模,其让上模将转动模进行压住,从而让其分别与下模、上模形成模腔,并且通过下模上设置第一型腔形成第一凸块,在转动模上设置的第二模腔形成第二凸块,在脱模时,上模与下模分开,转动块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让第二凸块脱离第二模腔,进而再将整个产品从模腔内脱出,不会对第一凸块造成影响,进而方便脱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固定腔以及转动腔,所述固定腔内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转动模安装在固定块上,且转动模通过固定块固定在转动腔内,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固定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能够对转动模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将推动机构安装在固定块上让其对转动模进行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腔与转动腔连通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的设置能够让转动模绕其转动,并且将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腔以及转动腔连接的位置,可以让转动轴通过固定块进行抵触进行固定,进而在转动块与转动轴安装时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与下模密封形成模腔,所述下模设置有与转动模配合的顶面H,所述转动模的顶部与模腔接触的位置P绕转动轴转动的路径S与顶面H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路径与顶面进行相切,从而在转动模绕转动轴进行转动时不会与顶面形成卡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若干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为转动模的转动提供转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若干有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让转动模在转动时不会受到抵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槽内的弹簧以及推动件,所述弹簧挤压推动件对转动模进行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的设置能够让推动件以及弹簧安装,并且通过弹簧能够让推动件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以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推动件滑动位置的台阶,且第二槽与转动腔连通,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头以及置于第二槽内且用于推动转动模的推动杆,所述推动头以及弹簧均置于第一槽内且弹簧推动推动头朝台阶位置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推动件设置成推动头以及推动杆,让其形成与台阶搭接的结构,从而在弹簧抵触的过程中,让其不会脱出滑动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杆端部设置成球头,所述球头与转动模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推动杆为竖直滑动,而转动模为转动,因此在推动杆推动转动模时,转动模与推动杆的接触位置会发生变换,为了让其接触比较平缓,将推动杆设置成球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弹簧张紧程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块以及调节槽,所述调节块与弹簧抵触且调节块与调节槽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让调节块能够在调节槽内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达到对弹簧抵触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能够调节弹簧压缩程度;另一方面,在推动件安装时比较方便,让推动杆先进入到滑动槽,而后让推动头与台阶抵触,从而完成推动件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转动模的设置,让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在不同的零部件上进行成型,从而在成型后脱模时,可以依次进行脱模,解决了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在脱模时容易损伤的问题;2、转动轴位置的设置让转动模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卡死;3、调节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推动件以及弹簧的安装,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槽内的调节块对弹簧的压缩成对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调节弹簧的推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塑产品结构;

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为示出转动轴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下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下模的剖视图。

图中:01、第一凸块;02、第二凸块;1、上模;2、下模;21、固定腔;22、转动腔;23、第一型腔;24、第一凹口;3、模腔;4、转动模;41、第二型腔;42、斜面;43、圆弧面;44、平面;5、转动轴;6、固定块;61、第二凹口;62、滑动槽;621、第一槽;622、第二槽;623、台阶;63、调节槽;64、调节块;7、推动机构;71、弹簧;72、推动件;721、推动杆;722、推动头;723、球头;P、顶部;H、顶面;S、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注塑模具,主要用于具有如图1所示的产品结构的加工,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由上模1和下模2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3,将料注入到模腔3内,让产品冷却成型,在将上模1与下模2脱开,将产品取出完成产品的加工。

由于产品存在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脱模比较困难。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让其脱模时比较方便,在下模2上开设第一型腔23用于成型第一凸块01,在下模2上安装转动模4,并且在转动模4上开设第二型腔41用于成型第二凸块02。在转动模4上设置有转动轴5,让转动模4绕转动轴5转动。进而在脱模的过程中,让转动模4转动,让第二型腔41先脱离第二凸块02,再将整个产品取出,进而不会损坏到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在下模2上设置转动腔22,用于安装转动模4,同时,为了方便让转动模4固定,在下模2上还设置有固定腔21,将固定腔21与转动腔22连通,并且在固定腔21内设置固定块6,将转动模4安装在固定块6上,对转动模4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转动轴5安装在固定腔21与转动腔22连通位置,并且,可以让转动腔22与固定腔21连接的位置设置第一凹口24用于安放转动轴5,同时在固定块6上设置第二凹口61,让第一凹口24和第二凹口61进行配合,将转动轴5进行固定,这种设置让转动轴5以及转动模4的安装和更换比较简单方便。另外,如图5所示,为了让转动模4在转动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其卡死,需要将转动轴5设置在图中的竖直线I的左侧(该处的左侧是以图中的上下左右作为参照的左侧)。另外,为了让转动轴5两侧的转动模4的部分重量比较平衡,一般将转动轴5直接设置竖直线附近,转动模4与下模2密封形成模腔3,下模2设置有与转动模4配合的顶面(图中H表示位置),转动模的顶部与模腔3接触的位置(图中P点位置)绕转动轴5转动的路径S与顶面相切。同时,在转动模4转动时,为了让其在转动的过程中存在转动的空间,在转动模4上设置有若干斜面42,一方面能够让转动模4在转动时存在转动的空间,另外,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斜面42让其转动的角度得以限制。

为了能够让转动模4、上模1以及下配合形成稳定的模腔3,如图2所示,让上模1对转动模4进行抵触压紧,同时,如图5所示,在固定块6上设置推动机构7,让其对转动模4进行推动,并且让转动模4与上模1配合更加紧密。推动机构7包括安装在固定块6上的弹簧71以及推动件72,将推动件72与转动块抵触,并且让弹簧71对推动件72进行挤压。为了方便弹簧71和推动件72的安装,在固定块6上设置有滑动槽62,并且将滑动槽62分为第一槽621和第二槽622,在第一槽621和第二槽622接合的位置形成台阶623,并且将推动件72设置成推动杆721以及推动头722,将推动头722和弹簧71置于第一槽621内,而将推动杆721置于第二槽622内,让其沿第二槽622进行滑动,并且与转动模4抵触,由于第一槽621和第二槽622之间的台阶623的设置,并且让推动头722与台阶623抵触,进而让推动件72不会脱离滑动槽62。

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让弹簧71的压缩程度可以调节,让其对转动模4的抵触转动推力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在固定块6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弹簧71张紧程度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块64以及调节槽63,调节槽63与滑动槽62连通,将调节块64置于调节槽63内且与弹簧71抵触,让调节块64与调节槽63螺纹连接。在调节块64转动时,能够让调节块64上下移动,从而让弹簧71一端的位置得以改变而达到调节弹簧71的压缩程度的目的。

由于推动杆721为竖直滑动,而转动模4为转动,因此在推动杆721推动转动模4时,转动模4与推动杆721的接触位置会发生变换,为了让其接触比较平缓,如图5所示,将推动杆721设置成球头723。

实施例2:一种注塑模具,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与转动模4的设置。如图6所示,将转动模4上的斜面42进行更换,设置成若干圆弧面43,并且在圆弧面43的圆心位置设置转动轴5,在转动模4绕转动轴5转动时,其比较光滑。同时,为了让推动杆721能够与转动模4抵触,在转动模4上设置平面44,让推动杆721与其抵触,并推动转动模4转动,实现脱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