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969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注塑模具有多孔方向抽芯的,大多都是通过多个滑块来实现,然而,此种通过多个滑块来实现注塑模具多孔方向抽芯的,会使得设备结构变得复杂,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同时,注塑模具抽芯效果不理想,制约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且抽芯效果理想。

其技术方案如下:

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包括滑块座、成型模具模芯、滑块针及导向块,所述成型模具模芯设于滑块座的一侧;所述滑块针有多根,多根滑块针沿不同方向设于所述成型模具模芯上,且多根滑块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座上;所述导向块设于成型模具模芯上,导向块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多根滑块针穿过多个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座上设有侧凹位,所述侧凹位靠近于成型模具模芯设置,所述侧凹位上设有针槽位;所述滑块针的一端具有卡合部,多根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所述针槽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针包括第一滑块针、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所述第一滑块针沿滑块座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块针有两根,两根第二滑块针相对于第一滑块针斜向设置;所述第三滑块针有两根,两根第三滑块针相对于第一滑块针斜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针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靠近所述第二滑块针的卡合部设置,第三滑块针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滑块针上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针槽位包括第一针槽位及第二针槽位,

第一针槽位设于所述侧凹位的中部,且沿滑块座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第一针槽位上;

第二针槽位有两个,两个第二针槽位相对地斜向设置于第一针槽位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第二针槽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针槽位具有底部针槽位及侧部针槽位,所述底部针槽位具有两个卡合位,两个卡合位与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的一端相配合。

进一步地,两根第二滑块针所成的角度为55~60度。

进一步地,两根第三滑块针靠近卡合部一端的部分所成的角度为15~20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块,所述滑块座两侧的下部均设有凸出部,所述压块设于滑块座的两侧,并压于滑块座两侧下部的凸出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成型模具模芯设于滑块座的一侧,多根滑块针沿不同方向设于成型模具模芯上,且多根滑块针的一端连接于滑块座上,导向块设于成型模具模芯上,导向块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多根滑块针穿过多个导向孔;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多根滑块针通过导向块在滑块座的动力拉动下,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并顺利抽出,从而达到抽芯的效果,实现制品的顶出;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适用性强,其适用于直孔及斜孔在同一方向抽芯出模,且其抽芯效果理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滑块座上设有侧凹位,侧凹位上设有针槽位,滑块针的一端具有卡合部,多根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针槽位上,针槽位的设置便于多根滑块针一端与滑块座的连接,以更好的抽芯,实现制品的顶出。

3、第一滑块针沿滑块座的滑动方向设置,两根第二滑块针相对于第一滑块针斜向设置,两根第三滑块针相对于第一滑块针斜向设置,滑块针的设置方式能更便于滑块针的抽出。

4、第二滑块针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靠近第二滑块针的卡合部设置,第三滑块针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滑块针上的限位孔,避免滑块针抽出过程第三滑块针的脱落。

5、第一针槽位设于侧凹位的中部,且沿滑块座的滑动方向设置,第一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第一针槽位上;两个第二针槽位相对地斜向设置于第一针槽位的两侧,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第二针槽位上;第一针槽位及第二针槽位的设置保证了第一滑块针、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更好地卡合,以便于滑块针通过导向块在滑块座的动力拉动下顺利抽出,更好地实现制品的顶出。

6、第二针槽位具有底部针槽位及侧部针槽位,底部针槽位具有两个卡合位,两个卡合位与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的一端相配合,第二针槽位的结构能更好地保证第二滑块针及第三滑块针与滑块座的连接。

7、两根第二滑块针所成的角度为55~60度,便于第二滑块针的抽出。

8、两根第三滑块针靠近卡合部一端的部分所成的角度为15~20度,便于第三滑块针的抽出。

9、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还包括压块,滑块座两侧的下部均设有凸出部,压块设于滑块座的两侧,并压于滑块座两侧下部的凸出部上,压块的设置能便于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安装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滑块座,111、第一针槽位,112、第二针槽位,1121、底部针槽位,1122、侧部针槽位,12、成型模具模芯,13、第一滑块针,14、第二滑块针,141、限位孔,15、第三滑块针,16、导向块,17、压块,20、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包括滑块座11、成型模具模芯12、滑块针及导向块16,成型模具模芯12设于滑块座11的一侧;滑块针有多根,多根滑块针沿不同方向设于成型模具模芯12上,且多根滑块针的一端连接于滑块座11上;导向块16设于成型模具模芯12上,导向块16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多根滑块针穿过多个导向孔。

其中,还包括压块17,滑块座11两侧的下部均设有凸出部,压块17设于滑块座11的两侧,并压于滑块座11两侧下部的凸出部上;

滑块座11上设有侧凹位,侧凹位靠近于成型模具模芯12设置,侧凹位上设有针槽位;滑块针的一端具有卡合部,多根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针槽位上;

滑块针包括第一滑块针13、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第一滑块针13沿滑块座11的滑动方向设置;第二滑块针14有两根,两根第二滑块针14相对于第一滑块针13斜向设置;第三滑块针15有两根,两根第三滑块针15相对于第一滑块针13斜向设置;

第二滑块针14上设有限位孔141,限位孔141靠近第二滑块针14的卡合部设置,第三滑块针15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滑块针14上的限位孔141;

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第二滑块针14所成的角度为55~60度,两根第三滑块针15靠近卡合部一端的部分所成的角度为15~20度;

针槽位包括第一针槽位111及第二针槽位112,第一针槽位111设于侧凹位的中部,且沿滑块座11的滑动方向设置,第一滑块针13的一端卡合于第一针槽位111上;第二针槽位112有两个,两个第二针槽位112相对地斜向设置于第一针槽位111的两侧,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的一端卡合于第二针槽位112上;

第二针槽位112具有底部针槽位1121及侧部针槽位1122,底部针槽位1121具有两个卡合位,两个卡合位与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的一端相配合。

本实施例的优点:

1、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成型模具模芯12设于滑块座11的一侧,多根滑块针沿不同方向设于成型模具模芯12上,且多根滑块针的一端连接于滑块座11上,导向块16设于成型模具模芯12上,导向块16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多根滑块针穿过多个导向孔;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多根滑块针通过导向块16在滑块座11的动力拉动下,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并顺利抽出,从而达到抽芯的效果,实现制品20的顶出;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适用性强,其适用于直孔及斜孔在同一方向抽芯出模,且其抽芯效果理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还包括压块17,滑块座11两侧的下部均设有凸出部,压块17设于滑块座11的两侧,并压于滑块座11两侧下部的凸出部上,压块17的设置能便于该注塑模具抽芯出模结构的安装和固定。

3、滑块座11上设有侧凹位,侧凹位上设有针槽位,滑块针的一端具有卡合部,多根滑块针的一端卡合于针槽位上,针槽位的设置便于多根滑块针一端与滑块座11的连接,以更好的抽芯,实现制品20的顶出。

4、第一滑块针13沿滑块座11的滑动方向设置,两根第二滑块针14相对于第一滑块针13斜向设置,两根第三滑块针15相对于第一滑块针13斜向设置,滑块针的设置方式能更便于滑块针的抽出。

5、第二滑块针14上设有限位孔141,限位孔141靠近第二滑块针14的卡合部设置,第三滑块针15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滑块针14上的限位孔141,避免滑块针抽出过程第三滑块针15的脱落。

6、两根第二滑块针14所成的角度为55~60度,便于第二滑块针14的抽出;两根第三滑块针15靠近卡合部一端的部分所成的角度为15~20度,便于第三滑块针15的抽出。

7、第一针槽位111设于侧凹位的中部,且沿滑块座11的滑动方向设置,第一滑块针13的一端卡合于第一针槽位111上;两个第二针槽位112相对地斜向设置于第一针槽位111的两侧,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的一端卡合于第二针槽位112上;第一针槽位111及第二针槽位112的设置保证了第一滑块针13、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更好地卡合,以便于滑块针通过导向块16在滑块座11的动力拉动下顺利抽出,更好地实现制品20的顶出。

8、第二针槽位112具有底部针槽位1121及侧部针槽位1122,底部针槽位1121具有两个卡合位,两个卡合位与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的一端相配合,第二针槽位112的结构能更好地保证第二滑块针14及第三滑块针15与滑块座11的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