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44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生产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在给病人输氧时,需对氧气进行过滤消毒,气体过滤管安装在输氧胶管中间,以便将氧气中的杂质过滤。现有技术中的气体过滤管,其外面的塑料管一般为两段式,将过滤棉装入后,卡接合体。但这样的气体过滤管由于为两段式结构,组装后容易出现漏气点,生产成品率不高,且装配过程较复杂,多为人工装配,容易产生污染,组装效率较差。现有一种一体式的塑管,内置过滤棉,组装成一种简易高效的气体过滤管。该气体过滤管在组装、使用时气体不会从管体中间出现泄漏,也省去了装配时卡接合体的过程,应用价值较高。

现有技术针中有很多针对医疗配件的上料组装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0720068329.7的中国专利,输液器滴斗组件的组装装置,利用各装置机构达到配件上料组装的效果。但现有上料组装设备并不适用于上述气体过滤管,也没有针对此类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如何将过滤棉装配进塑管,尚无公开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过滤棉的自动出料及与塑管自动组装,组装效率高的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由后向前依次设有过滤棉振动盘、过滤棉平送机构、过滤棉接料机构、过滤棉压缩机构、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在过滤棉压缩机构上方还设有用于将过滤棉接料机构内的过滤棉转移至过滤棉压缩机构内的过滤棉转移机构。

过滤棉在过滤棉振动盘的振动下整齐排布有序出料,然后继续振动到过滤棉平送机构上用于缓冲存料,过滤棉平送机构将过滤棉输送到过滤棉接料机构内,过滤棉转移机构将过滤棉接料机构内的过滤棉夹持取出,由过滤棉压缩机构压缩成条状,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将压缩好的过滤棉压入塑管内,完成气体过滤管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过滤棉的柔软、弹性,可被压缩成与塑管接口对应大小的尺寸,直接塞入塑管内,而无需将塑管设计成两段式,装配过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

进一步的,过滤棉接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过滤棉接料支撑架,其上设置有过滤棉接料块,过滤棉接料块与过滤棉接料支撑架之间设置驱动过滤棉接料块错位侧移的接料驱动件;过滤棉接料块上设有容置过滤棉的过滤棉接料槽,过滤棉接料块侧面还设有感应过滤棉到位情况的到位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棉接料机构错位接料,既可将接好的料移出,得到空位,利于取料,同时起到对后面的过滤棉的挡料作用,使过滤棉的接料移料点位明确,互不干扰,设计巧妙,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过滤棉接料槽包括朝向过滤棉平送机构开口的进料槽,进料槽的截面形状与过滤棉对应,进料槽的前部部分朝外开设有取料槽,取料槽的宽度小于进料槽的最大宽度。如此取料槽还兼具挡料功能。

进一步的,过滤棉压缩机构包括压缩固定板,压缩固定板通过两侧支板架在机架上方;压缩固定板上由后向前设置有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压缩过滤棉的前推组件、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压缩过滤棉的侧推组件及用于容置压缩好的过滤棉的压模。利用过滤棉压缩机构将过滤棉在前后左右方向压缩其体积,便于与塑管的装配。

进一步的,前推组件包括可在压缩固定板上前后移动的前压块,压缩固定板上设置滑轨,前压块通过滑块在滑轨上前后滑动,前推组件还包括驱动前压块前后移动的前压驱动件。

进一步的,侧推组件包括侧压固定块、侧压活动块及驱动侧压活动块向侧压固定块靠拢的侧压驱动件;侧压固定块呈L型,包括竖直的侧压挡板及水平的侧压底板,前压块穿过侧压挡板与侧压活动块之间将压缩的过滤棉推至压模内。通过侧推组件在左右方向上将过滤膜压缩成块状,侧压固定块的侧压挡板固定,由侧压活动块向其移动,可减少侧压缩的驱动力,仅单边侧压即可。

进一步的,压模呈块状,其中部向后朝外设置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前部底端向下延伸朝外开孔设置用于与塑管装配的压料通道。由此,过滤棉先由后向前沿进料通道压至与压模相抵,形成竖条状,再从压料通道由上向下压出进入塑管内。设置压模可限制被压缩的过滤棉的体积大小,使过滤棉的压缩定量化,便于过滤棉的自动化装配,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一步的,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压模上、下方的过滤棉下压组件及塑管夹持组件。通过塑管夹持组件夹持住塑管载具中的塑管,过滤棉下压组件将压模内压缩成型的过滤棉下压以使其通过塑管的接口进入塑管内,完成装配。

进一步的,过滤棉下压组件包括压料底板及安装在压料底板下端面用于穿过压模将过滤棉压入塑管内的压杆,过滤棉下压组件还包括下压支撑架,其上设置有驱动压料底板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件;下压驱动件的活动端与压料底板的上端面固定,压料底板与下压支撑架之间设置导柱,导柱一端与压料底板固定,另一端穿过下压支撑架并向上伸出,导柱与下压支撑架之间还设有导柱支撑座。设置导柱,是为了增强压杆下压过程的稳定性,使压杆在上下过程中的定位更精确,提高压杆压料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塑管夹持组件包括塑管夹持气缸及对应的塑管夹持气爪,塑管夹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压缩固定板下方的用于推动塑管夹持气缸前后移动的推塑管驱动件;塑管夹持气爪包括左气爪与右气爪,两者合拢后形成朝上的进绵孔及朝下的塑管夹持槽,其中塑管夹持槽的形状大小与塑管上接口对应,进绵孔的内径小于塑管上接口的内径,且不小于压模的压料通道的内径。由此,过滤棉由小口径进入大口径,不会在过程中卡料,保障塞料过程的可靠性。

压杆依次穿过压模的压料通道、塑管夹持气爪的进绵孔,直至伸入塑管上接口内,将过滤棉完全推压入塑管的管肚内,从而过滤棉与塑管组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过滤棉的柔软、弹性,可被压缩成与塑管接口对应大小的尺寸,直接塞入塑管内,而无需将塑管设计成两段式,装配过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能够实现过滤棉有有序出料、压缩成型、最终与塑管塞装,完成气体过滤管的装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结构简单、空间应用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适用于不同长短型号的气体过滤管的组装,应用范围广,同时实现了过滤棉的自动出料、压缩组装,相对于手工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污染的机会;同时自动化多工位上料,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棉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棉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机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管夹持气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上由后向前依次设有过滤棉振动盘2、过滤棉平送机构3、过滤棉接料机构4、过滤棉压缩机构5、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6,在过滤棉压缩机构5上方还设有用于将过滤棉接料机构4内的过滤棉转移至过滤棉压缩机构5内的过滤棉转移机构7。

本实施例所指的气体过滤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塑管及组装在塑管内的过滤棉。其中塑管呈中字型,包括具有较大周长的管肚,管肚上下两端分别凸出有与外管连接的上接口与下接口,上、下接口的内径大致一致。过滤棉为圆柱形,容置在塑管的管肚内。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长短型号的塑管及对应大小的过滤棉。

过滤棉平送机构3包括若干并列的过滤棉输送通道,可实现多工位上料,提高生产效率,后续装置中为接料、取料所设的料槽与气爪数量等与过滤棉输送通道的数量相对应。

过滤棉接料机构4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过滤棉接料支撑架41,其上设置有过滤棉接料块43,过滤棉接料块43与过滤棉接料支撑架41之间设置驱动过滤棉接料块43错位侧移的接料驱动件42,优选为滑台气缸;过滤棉接料块43上设有容置过滤棉的过滤棉接料槽44,过滤棉接料块43侧面还设有感应过滤棉到位情况的到位感应器45,对应的过滤棉接料块43 上开设有供到位感应器45的射线穿过的感应通孔451。过滤棉接料槽44包括朝向过滤棉平送机构3开口的进料槽441,进料槽441的截面形状与过滤棉对应,进料槽441的前部部分朝外开设有取料槽442,取料槽442的宽度小于进料槽441的最大宽度。

过滤棉接料机构4错位接料,既可将接好的料移出,得到空位,利于取料,同时起到对后面的过滤棉的挡料作用,使过滤棉的接料移料点位明确,互不干扰,设计巧妙,结构紧凑。

过滤棉压缩机构5包括压缩固定板51,压缩固定板51通过两侧支板架在机架1上方;压缩固定板51上由后向前设置有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压缩过滤棉的前推组件54、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压缩过滤棉的侧推组件53及用于容置压缩好的过滤棉的压模52。其中,前推组件54 包括可在压缩固定板51上前后移动的前压块541,压缩固定板51上设置滑轨,前压块541 通过滑块在滑轨上前后滑动,前推组件54还包括驱动前压块541前后移动的前压驱动件542。侧推组件53包括侧压固定块531、侧压活动块532及驱动侧压活动块532向侧压固定块531 靠拢的侧压驱动件533;侧压固定块531呈L型,包括竖直的侧压挡板及水平的侧压底板,前压块541穿过侧压挡板与侧压活动块532之间将压缩的过滤棉推至压模52内。压模52呈块状,其中部向后朝外设置进料通道521,进料通道521的前部底端向下延伸朝外开孔设置用于与塑管装配的压料通道522。如图5所示,其中上图的压模的立体图,下图为压模的剖视图。

利用过滤棉压缩机构5将过滤棉在前后左右方向压缩其体积,便于与塑管的装配。通过侧推组件53在左右方向上将过滤膜压缩成块状,侧压固定块531的侧压挡板固定,由侧压活动块532向其移动,可减少侧压缩的驱动力,仅单边侧压即可。待左右方向上压缩后,由前推组件54将块状的过滤膜前送至压模52内,过滤棉先由后向前沿进料通道521压至与压模 52相抵,形成竖条状,再从压料通道522由上向下压出进入塑管内。设置压模52可限制被压缩的过滤棉的体积大小,使过滤棉的压缩定量化,便于过滤棉的自动化装配,提高劳动生产率。

过滤棉下压组装机构6包括分别设置在压模52上、下方的过滤棉下压组件61及塑管夹持组件62,塑管夹持组件62的前方还设有容置塑管的塑管治具01。塑管处于塑管治具01内,被塑管夹持组件62夹持固定,由滤棉下压组件61将压缩成型的过滤棉压至塑管内。

过滤棉下压组件61包括压料底板612及安装在压料底板612下端面用于穿过压模将过滤棉压入塑管内的压杆614,过滤棉下压组件61还包括下压支撑架611,其上设置有驱动压料底板612上下移动的下压驱动件613;下压驱动件613的活动端与压料底板612的上端面固定,压料底板612与下压支撑架611之间设置导柱615,导柱615一端与压料底板612固定,另一端穿过下压支撑架611并向上伸出,导柱615与下压支撑架611之间还设有导柱支撑座 616。设置导柱615及配套导柱支撑座616,是为了增强压杆614下压过程的稳定性,使压杆 614在上下过程中的定位更精确,提高压杆压料的成功率。

塑管夹持组件62包括塑管夹持气缸621及对应的塑管夹持气爪622,塑管夹持组件62 还包括安装在压缩固定板51下方的用于推动塑管夹持气缸621前后移动的推塑管驱动件623;塑管夹持气爪622包括左气爪与右气爪,两者合拢后形成朝上的进棉孔6221及朝下的塑管夹持槽6222,其中塑管夹持槽6222的形状大小与塑管上接口对应,进棉孔6221的内径小于塑管上接口的内径,且不小于压模52的压料通道522的内径。过滤棉由小口径进入大口径,不会在过程中卡料,保障塞料过程的可靠性。

过滤棉转移机构7包括可前后移动的取料组件,取料组件中包括用于夹取过滤棉的取料气爪。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过滤棉的柔软、弹性,可被压缩成与塑管接口对应大小的尺寸,直接塞入塑管内,而无需将塑管设计成两段式,装配过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本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能够实现过滤棉有有序出料、压缩成型、最终与塑管塞装,完成气体过滤管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气体过滤管的过滤棉上料组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过滤棉在过滤棉振动盘 2的振动下整齐排布有序出料,然后继续振动到过滤棉平送机构3上用于缓冲存料,过滤棉平送机构3将过滤棉输送到过滤棉接料机构4上。至过滤棉接料块43的过滤棉接料槽44内,到位感应器45感应过滤棉到料,再由接料驱动件42驱动过滤棉接料块43侧移,显出取料空间,过滤棉接料块43除过滤棉接料槽44的其余部分用来挡料,过滤棉转移机构7将过滤棉接料槽44内的过滤棉取出并转移至侧推组件53的侧压固定块531上,侧压驱动件533驱动侧压活动块532向侧压固定块531的方向移动,将过滤棉压缩成板状;前压驱动件542驱动前压块541推动板状的过滤棉沿压模52的进料通道521向前移动,直至与压模52相抵,形成竖条状。塑管夹持气爪622由推塑管驱动件623驱动前移,夹持住塑管治具01内塑管的上接口;下压驱动件613驱动压杆614下降,压杆614依次穿过压模52的压料通道522、塑管夹持气爪622的进绵孔6221,直至伸入塑管上接口内,将过滤棉完全推压至塑管的管肚,过滤棉在塑管内自然膨胀,直至充满塑管的管肚,从而过滤棉与塑管组装完成,形成气体过滤管。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