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热缩管热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011发布日期:2018-06-19 20:5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热缩管加工设备,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线束热缩管热烘机。



背景技术:

热缩套管是一种特制的聚烯烃材质热收缩套管,也可以叫做EVA材质。外层采用优质柔软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及内层热熔胶复合加工而成的,外层材料有绝缘防蚀、耐磨等特点,内层有低熔点、防水密封盒高粘结性等优点。热缩套管与电线、接线端子组装完成后,需要在烘箱内烘烤,使热缩套管收缩包覆在电线外。目前线束热缩管都是直接放在烘箱内烘烤,现有技术的烘箱结构简单,烘箱包括箱体及抽拉板,使用时,自动抽出抽拉板,将线束热缩管放置在抽拉板上,烘烤完成后再从抽拉板上取下线束热缩管,使用非常不方便,而且还容易烫伤工人的手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束热缩管热烘机,该线束热缩管热烘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烘烤后的线束热缩管无需人工用手拿取,可避免烫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线束热缩管热烘机,包括热烘箱及传送机构,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的传送机构贯通所述的热烘箱且该传送机构的入料端和出料端分别露置在所述的热烘箱的两端外;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及传送轴组件,所述的传送轴组件带动所述的传送带组件转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包括热烘箱及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将线束热缩管从入料端传送至出料端,使用时,在出料端可以放置一个接料斗,这样线束热缩管从出料端可以直接落入接料斗中,无需人工用手拿取,可避免烫伤手指,使用非常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传送轴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支架两端的转动轴,所述的传送带组件安装在该两个转动轴之间,所述的转动轴的两端均安装在轴承上,所述的转动轴受所述的电机驱动。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传送带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链条,所述的链条的两端分别套合在两端的转动轴外,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链条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齿轮,所述的链条的端部配合在所述的齿轮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均较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杆的两侧均缠绕有布条。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布条对连接杆上的线束热缩管有限位作用,避免线束热缩管在传动的过程中,接触支架。

作为改进,所述的热烘箱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遮帘。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遮帘可避免热量从热烘箱的入口处和出口处跑走。

作为改进,所述的热烘箱的出口处且位于所述的遮帘的外侧设有散热风机。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散热风机能对热烘箱出口处的线束热缩管进行有效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热烘箱,101、入料端,102、出料端,2、支架,3、转动轴,4、轴承,5、电机,6、链条,7、布条,8、遮帘,9、散热风机,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包括热烘箱1及传送机构,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入料端101和出料端102;所述的传送机构贯通所述的热烘箱1且该传送机构的入料端101和出料端102分别露置在所述的热烘箱1的两端外;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及传送轴组件,所述的传送轴组件带动所述的传送带组件转动。

所述的传送轴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支架2两端的转动轴3,所述的传送带组件安装在该两个转动轴3之间,所述的转动轴3的两端均安装在轴承4上,所述的转动轴3受所述的电机5驱动。

所述的传送带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链条6,所述的链条6的两端分别套合在两端的转动轴3外,所述的转动轴3与所述的链条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齿轮,所述的链条6的端部配合在所述的齿轮上。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两侧均缠绕有布条7。

所述的热烘箱1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遮帘8。所述的热烘箱1的出口处且位于所述的遮帘8的外侧设有散热风机9。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热缩管热烘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传送带组件,在电机5的带动下,转动轴3传动从而带动链条6传动,工人将线束热缩管放置在入料端101的连接杆10上,受传动带组件传动作用,将线束热缩管从入料端101传送至出料端102,然后落入出料端102下方的接料斗内,线束热缩管到达出料端102时散热风机9对其进行散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