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1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丁基胶生产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



背景技术:

在丁基胶带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各种不同性状的原料,作为其中的主材料丁基橡胶,其粘度较大,容易在进料口处粘连,不易清理,且人工清理时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在投入碳酸钙粉末等原材料时,容易粘结成团,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包括进料口本体,所述进料口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上进料仓,所述进料口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侧进料口,所述侧进料口穿插有给进螺旋杆,所述给进螺旋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给进螺旋杆伸出所述进料口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上进料仓的上端开设有上进料口,所述上进料口的内缘侧边设置有阻尘板,所述阻尘板和所述上进料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阻尘空腔,所述阻尘板的下端向所述上进料仓的中轴线倾斜,所述阻尘板的下方设置有锥形体,且所述锥形体的端部和所述上进料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锥形体的侧面和所述阻尘板之间形成有下料口。

优选的,所述阻尘板包括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竖直部和倾斜部位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套接有回复弹簧。

优选的,所述侧进料口的下缘倾斜设置有上料平台。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的截面直径和所述侧进料口的内侧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进料仓和所述进料口本体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进料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栅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通过设置上进料仓和侧进料口可以使不同性状的原料分别添加,从而避免了原料在进料口处混合粘结,且侧进料口的橡胶原料通过给进螺旋杆旋转给进,避免了橡胶在进料口的粘连,保证了进料口的通畅,而且上进料口设计有阻尘板结构,在投入粉末状原料时,大多数扬起的粉末状原料上升到阻尘空腔,进而下落,避免了粉末状原料逸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本体,2、上进料仓,3、侧进料口,4、给进螺旋杆,5、螺旋叶片,6、电机,7、上进料口,8、阻尘板,81、竖直部,82、倾斜部,83、转轴,84、回复弹簧,9、阻尘空腔,10、锥形体,11、下料口,12、上料平台,13、防护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丁基胶生产设备的进料口,包括进料口本体1,进料口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进料仓2,上进料仓2用来添加粉末状原料,进料口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侧进料口3,侧进料口3用来添加橡胶原料,侧进料口3穿插有给进螺旋杆4,给进螺旋杆4的外表面焊接有螺旋叶片5,螺旋叶片5的转动带动橡胶原料轴向运动,由于螺旋叶片5对侧进料口3内侧壁的刮擦,橡胶原料残留较少,保证了侧进料口3的通畅,且橡胶原料给进螺旋杆4伸出进料口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电机6。

具体而言,上进料仓2的上端开设有上进料口7,上进料口7的内缘侧边螺接有阻尘板8,阻尘板8和上进料仓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阻尘空腔9,阻尘板8的下端向上进料仓2的中轴线倾斜,从而使大部分粉末状原料上升到阻尘空腔9中,阻尘板8的下方设置有锥形体10,锥形体10阻隔粉末状原料从上进料口7逸散,且导流粉末状原料上升到阻尘空腔9中,且锥形体10的端部和上进料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锥形体10的侧面和阻尘板8之间形成有下料口11,粉末状原料从下料口11下落到进料口本体1中,扬起的粉末状原料由于锥形体10的阻隔,大部分会上升到阻尘空腔9中,然后再次降落到进料口本体1中。

具体而言,阻尘板8包括竖直部81和倾斜部82,竖直部81和倾斜部82通过转轴83转动连接,且转轴83上套接有回复弹簧84,在添加原料过多时,倾斜部82被挤压转动,使下料口11扩大,避免下料口11的堵塞。

具体而言,侧进料口3的下缘倾斜设置有上料平台12,用于投料时,放置材料,避免工人直接用手操作,增加安全系数。

具体而言,螺旋叶片5的截面直径和侧进料口3的内侧直径相同,提高螺旋叶片5对侧进料口3的刮擦效果。

具体而言,上进料仓2和进料口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拆装简单,方便检修。

具体而言,侧进料口3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栅栏13,在添加橡胶原料时,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