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3468发布日期:2018-06-02 04: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塑胶制品就是诸多人们日常消费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众所周知,塑胶制品大多数都是由注塑模具所成型的,而多层共挤模具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管材制品的注塑模具,用这种方式生产高品质的管材时,需要对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当出现共挤厚度不均匀时,基本无法调节各层之间的比例,从而影响管材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节各层注塑材料的比例,在有效地提高管材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模具的修改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包括:

模体、口模、芯棒以及分流器;

所述模体内部设置有模体通道,所述模体侧壁上设置有外层注入口;

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模体通道中,所述分流器一端外表面与所述模体通道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器另一端外表面与所述模体通道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分流器内部设置有分流器内流道;所述分流器外表面设置有分流器外流道;

所述芯棒内部设置有芯棒内层流道,所述芯棒一端与所述分流器密封连接,所述芯棒内层流道与所述分流器内流道形成共挤内层流道;

所述模体远离所述分流器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口模调节件,所述口模调节件外表面与所述模体通道密封连接;所述口模调节件内表面与所述口模密封连接,所述芯棒远离所述分流器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口模内部的口模内通道中,并且所述芯棒外表面与所述口模内通道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所述外层注入口、所述分流器外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相互贯通形成共挤外层流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流器部分伸出所述模体,所述分流器通过分流器固定件轴向固定在所述模体通道中,所述分流器伸出所述模体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分流器固定件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口模固定件,所述模体远离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设置有模体连接部,所述模体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口模固定件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口模固定件与所述口模调节件相抵,限制所述口模调节件的轴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模体沿其径向开设有模体定位孔,所述分流器上外表面上设置有分流器定位孔,定位销依次穿过所述模体定位孔与所述分流器定位孔,对所述分流器形成周向的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分流器内流道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分流筛板,所述第一分流筛板用于过滤所述料流中的颗粒杂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外层注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分流筛板,所述第二分流筛板用于过滤所述料流中的颗粒杂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层注入口为分层结构,靠近所述模体外表面的部分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模体内表面的部分的内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流器外流道为U形,所述外层注入口的轴线与所述分流器外流道对称轴相互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口模内通道沿着其轴线方向包括有内径依次减小的口模第一内通道、口模第二内通道以及口模第三内通道,其中,所述口模第三内通道的末端为所述共挤外层流道的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棒包括:芯棒第一导流部、芯棒第二导流部、芯棒第三导流部以及芯棒第四导流部;所述芯棒第一导流部插接在所述分流器中;所述芯棒第二导流部与所述口模第一内通道形成第三流道,芯棒第三导流部与所述口模第二内通道形成第四流道,所述芯棒第四导流部与所述口模第三内通道形成第五流道,其中,所述第三流道、第四流道以及第五流道的通道间隙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在口模和模体之间增加口模调节件,通过调节口模和口模调节件之间所形成的流道的间隙,以及流道出射的角度既可实现共挤外层流道出口的流速和流量,从而调节内外层注塑材料的比例,有效地提高管材质量的同时,并且提高了该模具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复合精密模具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复合精密模具的剖面图;

图5为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模体的结构轴测图;

图7为图6所示模体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模体的剖面视图;

图9为图5所示口模调节块的结构轴测图;

图10为图9所示口模调节块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口模调节块的剖面视图;

图12为图5所示口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所示口模的结构轴测图;

图14为图13所示口模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口模的剖面视图;

图16为图5所示芯棒的结构轴测图;

图17为图16所示芯棒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芯棒的剖面视图;

图19为图5所示分流器的结构轴测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分流器的结构另一轴测视图;

图21为图19所示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1所示分流器的剖面视图;

图23为图5所示分流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复合精密模具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复合精密模具的剖面图;图5为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的结构爆炸视图。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精密模具,包括:

模体1、口模4、芯棒5以及分流器6;

具体地,图6为图5所示模体的结构轴测图;图7为图6所示模体的俯视图;图8为图7所示模体的剖面视图。如图6-图8所示,模体1内部设置有模体通道13,模体1侧壁上设置有外层注入口11;

图19为图5所示分流器的结构轴测视图;图20为图19所示分流器的结构另一轴测视图;图21为图19所示分流器的俯视图;图22为图21所示分流器的剖面视图。如图19-图22所示,分流器6设置在模体通道13中,分流器1一端外表面与模体通道13内表面密封连接,分流器6另一端外表面与模体通道13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分流器内部设置有分流器内流道65;分流器外表面设置有分流器外流道621;

图16为图5所示芯棒的结构轴测图;图17为图16所示芯棒的俯视图;图18为图17所示芯棒的剖面视图。如图16-图18所示,芯棒5内部设置有芯棒内层流道55,芯棒5一端与分流器6密封连接,芯棒内层流道55与分流器内流道65形成共挤内层流道;

图9为图5所示口模调节块的结构轴测图;图10为图9所示口模调节块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口模调节块的剖面视图;图12为图5所示口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5所示口模的结构轴测图;图14为图13所示口模的俯视图;图15为图14所示口模的剖面视图。如图9-图15所示,模体1远离分流器6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口模调节件2,口模调节件2外表面与模体通道13密封连接;口模调节件2内表面与口模1密封连接,芯棒5远离分流器6的一端插接在口模1内部的口模内通道41中,并且芯棒5外表面与口模内通道41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外层注入口11、分流器外流道621、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相互贯通形成共挤外层流道。

本实施例中,在口模和模体之间增加口模调节件,通过调节口模和口模调节件之间所形成的流道的间隙,以及流道出射的角度既可实现共挤外层流道出口的流速和流量,从而调节内外层注塑材料的比例,有效地提高管材质量的同时,并且提高了该模具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分流器6部分伸出模体1,分流器6通过分流器固定件7轴向固定在模体通道13中,分流器6伸出模体1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分流器6固定件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另一端的轴向固定,则是通过口模固定件3,模体1远离分流器6的一端设置有模体连接部14,模体连接部14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口模固定件3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口模固定件3与口模调节件2相抵,以限制口模调节件2的轴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模体1沿其径向开设有模体定位孔12,分流器6上外表面上设置有分流器定位孔622,定位销依次穿过模体定位孔12与分流器定位孔622,对分流器6形成周向的固定。

在实际的实现方案中,在分流器6内流道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分流筛板,第一分流筛板用于过滤内存料流中的颗粒杂质。

同时,在外层注入口11处设置有第二分流筛板,第二分流筛板用于过滤外层料流中的颗粒杂质。

其中,分流筛板又称为多孔板,可以将料流的旋转运动改为直线运动,阻止未熔融的塑料粒子进入模具流道,同时过滤大颗粒金属等异物。分流筛板对熔融料流的流动产生一定的助流、分流作用,使得经分流筛板处的熔融料流压力增加,增强料流的塑化度,从而提高管材的强度。进一步地,分流筛板靠模具端的面还可以采用圆弧形结构,有效的怎加了中间高流速料流的流动面积。此外,由于孔壁阻力大,加强了中间流体在分流筛板中的流动阻力,保证了分流筛板中间和四周料流的均匀流动,分流筛板孔径应光滑平整,无死角,便于清洗,且料端要进行一定斜度的倒角。

为了在浇入料流的时候形成更大的压力和流速,外层注入口11为分层结构,靠近模体1外表面的部分的内径大于靠近模体1内表面的部分的内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流器外流道621为U形,外层注入口11的轴线与分流器外流道621对称轴相互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口模1内通道沿着其轴线方向包括有内径依次减小的口模第一内通道411、口模第二内通道412以及口模第三内通道413,其中,口模第三内通道413的末端为共挤外层流道的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棒5包括:芯棒第一导流部51、芯棒第二导流部52、芯棒第三导流部53以及芯棒第四导流部54;芯棒第一导流部51插接在分流器6中;芯棒第二导流部52与口模第一内通道411形成第三流道,芯棒第三导流部53与口模第二内通道412形成第四流道,芯棒第四导流部54与口模第三内通道413形成第五流道,其中,第三流道、第四流道以及第五流道的通道间隙相等,从而保证了在出口处的流速稳定。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当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