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塑板窨井盖及其成型模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960发布日期:2018-08-10 22:0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木塑板窨井盖及其成型模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窨井盖多是由水泥(含钢筋)或铸铁板制成。这两类材料的延展性能一般,但是遇到较大压力时候,还是会出现断裂情况。尤其是铸铁板,其原料和制造成本较高,尤其是窨井盖上要开有通孔,这时铸造难度更大,而且,开孔后的铸铁材料的抗拉性能大大降低。尤其是这两类材料中含有铁,丢失现象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木塑板窨井盖及其成型模腔结,其设计思路是,采用木塑材质来替代水泥或铁材质。由于木塑板中含有木纤维等,其抗拉强度比较单纯的水泥要高(普通标号),而木塑板中的PVC材料的延展性能要远远高于水泥或铁,组合较适于窨井盖的主体。为了应对极端情况,再在木塑板中复合纤维层,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抗拉强度。具体为:

一种木塑板窨井盖,其特征是

在窨井盖的轴线截面上,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木塑材料层、玻璃纤维布层、第二木塑材料层、铝丝编织层和第三木塑材料层;第一木塑材料层的厚度:第二木塑材料层的厚度:第三木塑材料层的厚度范围是4:1:6~4:1:12;

在窨井盖的径向截面上,均匀布有通孔,布有通孔区域的正投影与窨井盖的正投影得到图形是相似图形;通孔的径向截面是正六边形;通孔内腔是正六棱台形状,较小开口朝上。

进一步,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通孔中,两通孔最接近的两条边的间距长度与正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同。

一种所述木塑板窨井盖的成型模腔结构,成型模腔由下部的定模和上部的动模拼合构成,其特征是模腔的左壁上活动插有多根杆状滑块;杆状滑块的形状是与木塑板窨井盖对应的正六棱台形状,各根杆状滑块相互平行;在定模的底面壁上设有多个浇口;沿从左到右方向,各个浇口排成一行,且位于定模的中线位置;定模的中线从左到右分为三段,第一段对应第一木塑材料层,第二段对应第二木塑材料层,第三段对应第三木塑材料层,第一段设有2个浇口,第二段设有1个浇口,第三段设有3个浇口;在动模的顶面开有排气口。

进一步,动、定模的分型面在膜腔中间位置。

本方案的原理是,在木塑板内通过多个功能层来提高作为窨井盖的力学特性。

第一、三层木塑板的厚度比例设定的效果为:当来自上层的压力,较厚的上层竖直方向具有较大的支撑力,较薄的下层即距离编织层较近,利用编织层的水平方向拉力拉住整板,防止其断裂。

两个编织层中,铝丝的抗拉强度较好,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较之铝丝差一些,但是其拉伸特性较好,当铝丝被拉断后,玻璃纤维能支撑木塑材料,而不完全裂开掉落。

特定的孔状结构以及相邻孔的特定间距,使窨井盖支在排水顺畅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结构性能。孔的内腔形状,便于成型。在成型过程中,玻璃纤维层的预制孔大于铝丝编织层的预制孔,成型时候,可以套在型腔内的杆状滑块上形成间距可控的两个层,两层之间注有木塑材料,是本窨井盖可以一次成型。

浇口在底部,在注料过程中,各层的页面同步上升,便于充分排气,也可以保持两编织层两侧的压力相同,避免偏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特性较好,能满足多数窨井盖的结构要求。同时,木塑板本身的制造成本不高、重量较轻、耐温、抗腐蚀性能较好等特点,适用于窨井盖。本实用新型的膜腔结构,设计合理,产品制造和脱模都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窨井盖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任一径向截面窨井盖的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成型模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木塑材料层1、玻璃纤维布层2、第二木塑材料层3、铝丝编织层4、第三木塑材料层5、通孔6、定模7、动模8、杆状滑块9、浇口10、排气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木塑板窨井盖,窨井盖的轴线截面上,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木塑材料层、玻璃纤维布层、第二木塑材料层、铝丝编织层和第三木塑材料层;第一木塑材料层的厚度:第二木塑材料层的厚度:第三木塑材料层的厚度范围是4:1:6~4:1:12;在窨井盖的径向截面上,均匀布有通孔,布有通孔区域的正投影与窨井盖的正投影得到图形是相似图形;通孔的径向截面是正六边形;通孔内腔是正六棱台形状,较小开口朝上。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通孔中,两通孔最接近的两条边的间距长度与正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同。

如图3,一种所述木塑板窨井盖的成型模腔结构,成型模腔由下部的定模和上部的动模拼合构成。模腔的左壁上活动插有多根杆状滑块;杆状滑块的形状是与木塑板窨井盖对应的正六棱台形状,各根杆状滑块相互平行;在定模的底面壁上设有多个浇口;沿从左到右方向,各个浇口排成一行,且位于定模的中线位置;定模的中线从左到右分为三段,第一段对应第一木塑材料层,第二段对应第二木塑材料层,第三段对应第三木塑材料层,第一段设有2个浇口,第二段设有1个浇口,第三段设有3个浇口;在动模的顶面开有排气口。动、定模的分型面在膜腔中间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