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车体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227发布日期:2018-09-14 22: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车体成型机。



背景技术:

周知,在碳纤维车体外覆盖件或者热塑模压成型技术领域,通常要用到模压设备,目前的模压设备多是上模下压式,在下压过程中,下模始终不动,通过上模下压实现上下合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模下压量存在上下偏差,即上模面四角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此种情况的后果是导致成型产品厚度不均匀,精度无法保证,再者,现有的模压产品在生产碳纤维或者热塑材质的工件时,余料容易贴覆在模具上,不容易清理,会给所生产的工件造成一定的精度影响。

针对于现有此类设备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对模压设备整体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弊端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车体成型机,其结构新颖,实际使用效果明显,所得到的成品精度高且精度稳定。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碳纤维车体成型机,其包括一个左右水平设置的滑轨底座,所述的滑轨底座上前后平行设置有两条滑轨,滑轨底座的左右方向上中心区域内,滑轨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下梁框架,所述的下梁框架下沉设计,下梁框架上,其竖直方向上设有四根导柱,所述的四根导柱分别固定在下梁框架的四角上,四根导柱上自中部开始向上设置有大螺纹,四根导柱的顶部固定在上梁框架上;所述的滑轨底座上墩放有一个移动台,所述的移动台的前端侧面设置有驱动端;所述的下梁框架处呈四角设置有四个主缸,所述的主缸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加压施力台,所述的加压施力台的顶部和滑轨平行或者低于滑轨高度;所述的每根导柱的固定位置处,在导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将下梁框架和顶部的上梁框架固定,在四个支撑柱位置处,分别在支撑柱的外侧竖直设置有一个护板,所述的护板的底部固定在下梁框架上,其顶部固定在上梁框架上,所述的护板将每个角上的支撑柱以及导柱防护;在位于前侧的左侧护板上,其通过螺栓固定有一个向前延伸的控制屏;所述的下梁框架的前侧设置有一个液压单元以及一个电控柜;所述的下梁框架以及上梁框架通过和四根导柱以及支撑柱的连接下形成一个竖直设置的方框支架,所述的导柱上,其在上梁框架下方区域处水平设置有一个中梁滑块,所述的中梁滑块为方形结构,其中心处顶部竖直固定有一个夹紧器,所述的夹紧器贯穿上梁框架并固定在上梁框架上方,中梁滑块的底面上固定有一个翻转工作台,所述的翻转工作台的前端通过旋转轴固定在中梁滑块的前侧面上;所述的夹紧器的左右两侧,在中梁滑块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根翻转油缸,所述的两个翻转油缸的底部和翻转工作台的顶面连接固定;所述的下梁框架上,其在前端的左右两侧,靠近导柱位置处分别竖直固定有一个提升缸,所述的提升缸的顶部分别固定在中梁滑块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在上梁框架的四周焊接一圈围栏,围绕上梁框架四周形成一个顶部维修台,在本实用新型前端右侧竖直设置有一个爬梯,所述的爬梯在地面上延伸至顶部维修台上。

由四根导柱以及支撑柱连接的竖直设置的方框支架为工作区域,滑轨底座左右方向上在工作区域中心处穿过,在滑轨底座与工作区域结合处,在上梁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快速卷帘门,与快速卷帘门配套设置的,在卷帘门的前侧或者后侧的护板上设置有一个感应器。

所述的上梁框架顶面上,其在前侧的两根导柱上分别设置有抱紧螺母装置。

所述的中梁滑块上,其沿着四根导柱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传感器;所述的加压施力台的底部,靠近四个主缸位置处分别螺栓固定有一个施力台顶销,所述的施力台顶销上固定有一个主缸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滑轨底座上设置移动台,其带动外部底模进入工作区域后,通过提升缸将翻转工作台底部的上模下降,其四角处每个角的下降高度皆由高度传感器统计,待下降一定高度后,上模停止动作,四个主缸开始上升,每个主缸旁分别设置有一个主缸传感器,其上升高度经过与相对应的高度传感器上数据进行调整后,四个主缸之间的延伸高度的偏差和翻转工作台下降时的四角高度偏差进行补偿,上下模合模后,可达到模具内部产品整体壁厚相同,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精度,再者,本实用新型还配备了快速卷帘门,可进行自动开关门,保证了工作区域内部的工作环境以及外部外部物料的快速进入及退出;本实用新型在中梁滑块顶部设置夹紧器和抱紧螺母装置,可有效的对中梁滑块位置进行固定,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中梁滑块的底面上固定有一个翻转工作台,其可在翻转油缸的控制下实现翻转,方便工作人员对顶模进行清理,综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新颖,生产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新型碳纤维车体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工作台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D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下梁框架,2、滑轨底座,3、支撑柱,4、电控柜,5、液压单元,6、控制屏,7、移动台,8、导柱,9、护板,10、顶部维修台,11、翻转油缸,12、夹紧器,13、快速卷帘门,14、感应器,15、抱紧螺母装置,16、上梁框架,17、中梁滑块,18、大螺纹,19、加压施力台,20、主缸,21、提升缸,22、旋转轴,23、翻转工作台,24、施力台顶销,25、主缸传感器,26、高度传感器,27、固定块,28、驱动端,29、滑轨,30、抱紧螺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所示,以下将通过具体的结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一种碳纤维车体成型机,其包括一个左右水平设置的滑轨底座2,所述的滑轨底座2上前后平行设置有两条滑轨29,滑轨底座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内,滑轨底座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下梁框架1,所述的下梁框架1下沉设计,下梁框架1上,其竖直方向上设有四根导柱8,所述的四根导柱8分别固定在下梁框架1的四角上,四根导柱8上自中部开始向上设置有大螺纹18,此处大螺纹18的作用是为中梁滑块17的定位及防止中梁滑块17坠落使用,所述的四根导柱8的顶部固定在上梁框架16上;所述的滑轨底座2上墩放有一个移动台7,所述的移动台7的前端侧面设置有驱动端28,所述的驱动端28可以和外部液压马达或者驱动电机连接并向移动台7提供动力;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下梁框架处呈四角设置有四个主缸20,所述的主缸20顶部共同固定有一个加压施力台19,所述的加压施力台19的顶部和滑轨29平行或者低于滑轨高度,其目的是避免其阻挡移动台7左右滑动;

每根导柱8的固定位置处,在导柱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柱3,所述的支撑柱3将下梁框架1和顶部的上梁框架16固定,在四个支撑柱3位置处,分别在支撑柱3的外侧竖直设置有一个护板9,所述的护板9的底部固定在下梁框架1上,其顶部固定在上梁框架16上,所述的护板9将每个角上的支撑柱3以及导柱8防护;在位于前侧的左侧的护板9上,其通过螺栓固定有一个向前延伸的控制屏6;所述的下梁框架1的前侧设置有一个液压单元5以及一个电控柜4;所述的下梁框架1以及上梁框架16通过和四根导柱8以及支撑柱3的连接下形成一个竖直设置的方框支架,所述的导柱8上,其在上梁框架16下方区域处水平设置有一个中梁滑块17,所述的中梁滑块17为方形结构,其中心处顶部竖直固定有一个夹紧器12,所述的夹紧器优先采用喜特玛夹紧器,其贯穿上梁框架16并固定在上梁框架16上方,中梁滑块17的底面上固定有一个翻转工作台23,所述的翻转工作台23的右端通过旋转轴22固定在中梁滑块17的右侧面上,其使用时,如图8所示,在夹紧器12的左右两侧,在中梁滑块17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根翻转油缸11,所述的两个翻转油缸11的底部和翻转工作台23的中心处连接固定,在移动台7退出到工作区域外部时,翻转工作台23翻转后可通过人工对翻转工作台23上的上模进行清理;

所述的下梁框架1上,其在前端的左右两侧,靠近导柱8位置处分别竖直固定有一个提升缸21,所述的提升缸21的顶部分别固定在中梁滑块17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提升缸21为中梁滑块17提供竖直的动力支持;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在上梁框架16的四周焊接一圈围栏,围绕上梁框架四周形成一个顶部维修台10为方便维护人员上下,特在本实用新型前端右侧竖直设置有一个爬梯30,通过爬梯30在地面上攀爬至顶部维修台10上进行维护。

由四根导柱8以及支撑柱3的连接的竖直设置的方框支架为工作区域,滑轨底座2左右方向上在工作区域中心处穿过,在滑轨底座2与工作区域结合处,在上梁框架17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快速卷帘门13,与快速卷帘门13配套设置的,在快速卷帘门的前侧或者后侧的护板上设置有一个感应器14,通过感应器实现快速卷帘门13的自动开放与关闭。

所述的上梁框架16顶面上,其在前侧的两根导柱上分别设置设置有抱紧螺母装置30,所述的此处的抱紧螺母装置为模块化产品,其可通过螺纹锁紧的方式将螺杆锁死固定,以此来防止螺杆下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还在于:所述的中梁滑块17上,其沿着四根导柱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高度传感器26;所述的加压施力台19的底部,靠近四个主缸20位置处分别螺栓固定有一个施力台顶销24,所述的施力台顶销24上固定有一个主缸传感器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滑轨底座2上设置移动台7,其带动外部底模进入工作区域后,通过提升缸21将翻转工作台23底部的上模下降,其四角处每个角的下降高度皆由高度传感器26统计,待下降一定高度后,上模停止动作,四个主缸20开始上升,每个主缸20旁分别设置有一个主缸传感器25,其上升高度经过与相对应的高度传感器26上数据进行调整后,四个主缸20之间的延伸高度的偏差和翻转工作台23下降时的四角高度偏差进行补偿,通过补偿后,上下模合模后,可达到模具内部产品整体壁厚相同,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精度,本实用新型在中梁滑块17顶部设置夹紧器12和抱紧螺母装置30,可有效的对中梁滑块17位置进行固定,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中梁滑块的底面上固定有一个翻转工作台23,其可在翻转油缸11的控制下实现翻转,方便工作人员对顶模进行清理,综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新颖,生产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新型碳纤维车体成型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