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8240发布日期:2018-08-29 00:23阅读:21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号为CN2023188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热流道系统用带独立感温的金属嵌入式加热器,包括一个套铜套,所述套铜套的外表面分别具有螺旋状的加热线槽和感温线槽,所述加热线槽内嵌有加热线圈,所述感温线槽内嵌有感温线圈,所述加热线槽与加热线圈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感温线槽与感温线圈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加热线槽、感温线槽、加热线圈和感温线圈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这种加热器把加热线线圈和感温线圈分别独立缠绕嵌入在套铜套的外表面的加热线槽和感温线槽内,使得加热线圈的截面可以减小,使套铜套的壁厚可以减小,但是加热线与感温线共同缠绕,感温线的长度较长,测量准确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具有测量精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流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套、加热线、铝套和感温线,所述铜套外壁开有加热槽,所述铝套上开设有直线型感温线槽,所述感温线槽的末端开有通向铜套的感温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缠绕在铜套内部,使得热量均匀传导至喷嘴,将感温线槽设置在铝套,感温线沿直线感温线槽直接通往检测位置,感温线传输距离较短,检测结果精确。并且将感温线与加热线分离,在感温线发生损坏时,无需拆开加热器可直接对感温线进行更换,不会损伤到加热线,感温线与加热线互不影响,结构合理。感温线通过感温孔到达更加靠近铜套内部的位置,对铜套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进一步设置:所述感温线槽开设在铝套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感温线隐藏在铝套内部,避免感温线直接触碰到胶料,提高感温线的使用寿命,铝套保护铜套及加热丝和感温线。

进一步设置:所述铝套上正对感温孔处开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固定缺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铜套上开有螺纹固定孔,螺钉穿过盖板将盖板固定于铜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盖板将感温线压紧在铜套处,保证感温线能被稳定固定在检测位置,提高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提高加热器控制的准确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与固定缺口之间的缝隙小于0.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固定缺口之间的缝隙较小,提高热流道表面的平整性,避免异物进入铜套和铝套之间的缝隙,保证加热线和感温线的洁净,加热和检测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上开有容纳螺钉的沉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隐藏在沉头孔内,避免螺钉突出的铝套表面,从而在使用和安装时,较为安全,避免了螺钉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同时螺钉的安装也更加牢固,避免螺钉受到外界碰撞而松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铜套抵触的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栓压紧盖板时,撑块先于感温线与铜套抵触,避免盖板对感温线的挤压,保证感温线能够准确的对温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设置:所述感温线槽的横截面边缘为3/4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温线槽的开口处小于感温线的直径,可以将感温线稳定限制在感温线槽内,避免感温线从感温线槽内脱出,保证感温线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槽呈螺旋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加热槽,加热均匀,并且加热线不会受到感温线的影响,加热槽的设计更加方便准确。

进一步设置:所述感温线槽设置有2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感温线槽内布置感温线,对温度检测更加准确,在其中一条发生损坏时,另一条可以正常工作,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具有温度检测准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热流道加热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道系统的加热器加热和感温分别设置,设计时可以避免相互干扰,设计更加简单,并且在感温线或加热线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方便感温线的拆卸安装,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这种双感温线内置的加热器,为实现将感温线内置保护,使用铝管套在加热器铜套外部,并且内置2条感温线槽,在感温孔处开孔,使用螺栓和盖板压紧将感温线,方便感温线的拆卸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铝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除去铝套和盖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套;2、加热线;3、铝套;4、感温线;5、加热槽;6、感温线槽;7、感温孔;8、盖板;9、螺纹固定孔;10、沉头孔;11、撑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热流道加热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铜套1、加热线2和感温线4,铜套1外表面开有螺旋状的加热槽5,加热线2嵌入加热槽5内,缠绕在铜套1上。铜套1的外侧套有铝套3,铝套3的内表面开有两条平行于加热器的中心轴的感温线槽6,感温线槽6的横截面轮廓为3/4圆,感温线槽6的朝向的铜套1一侧的开口大小等于感温线槽6直径的1/2。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铝套3在远离的感温线4进入端的另一端开有的U形的固定缺口,感温线槽6朝向固定缺口一侧通过感温孔7通向固定缺口,感温线4自感温孔7处伸出感温线槽6,通向铜套1内,固定缺口处盖有盖板8,盖板8与固定缺口间隙宽度小于0.1mm,盖板8将感温线4压紧在铜套1表面,避免感温线4移动。盖板8的两端具有与铜套1抵触的撑块11,对盖板8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盖板8将感温线4压损。铜套1上正对盖板8的位置开有螺纹固定孔9,盖板8上对应设置有沉头孔10,螺钉穿过沉头孔10,与螺纹固定孔9螺纹连接固定,螺钉的螺头隐藏在沉头孔10内,避免螺钉突出铝套3表面,防止操作人员受伤。

安装时,先将加热线2嵌入铜套1表面的加热槽5内,将感温线4插入铝套3的感温线槽6内,使感温线4伸出感温线槽6至少15mm,然后将铝套3套在铜套1外对其进行固定,并将感温线4插入铜套1上的感温检测孔内将感温线4调节平整之后,将盖板8盖上,将感温线4压紧,最后将螺钉拧上,完成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线2与感温线4都隐藏在铜套1与铝套3之间,不容易接触到注塑模具内的胶料,在感温线4发生损坏时,将盖板8打开,对感温线4进行更换即可,无需重新拆模、调试,工作量小,节省生产时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11日 22:04
    18626255827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