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蒸汽导出组件及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3325发布日期:2018-09-04 23:36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母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蒸汽导出组件及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色母粒的具体过程为:将基体塑料、添加剂、颜染料进行加热融化,再通过挤出头将融化后的物料挤成长条状,再进行切粒,从而实现了塑料的重新配比。由于塑料挤出机内的物料会带有水分,在加热挤出的过程中水分会产生聚集,为了避免塑料内水分含量过高,需要在塑料挤出机的上端开设排汽孔进行脱水、排汽。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排汽方案包含在如CN 205439208 U所述的橡胶挤出一体化成型挤出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机筒、设置在机筒上的进料斗、设置在进料斗上端的输料装置以及设置在机筒内的挤出螺杆,机筒包括若干同轴设置的固定筒和抽气筒,抽气筒的内径小于固定筒且与固定筒间隔设置,抽气筒上端开设有抽气孔,抽气筒在抽气孔上设置有覆盖抽气孔的排汽档料块,排汽档料块上设有用于抽取抽气筒内水蒸汽的抽真空装置。进一步的,排汽档料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抽气筒上。

上述方案的技术缺陷在于:抽气孔所抽出的气体不仅包含水蒸汽,还包含少量的粉体,抽真空装置的持续抽取会导致粉体留置,抽真空装置会影响挤出机中的相对高压,加速粉体的逸出,从而使得产品的实际组分与挤出机的添加量存在明显差别。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色母粒熔体过滤组件进行机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蒸汽导出组件,与挤出机分体式设置的水蒸气导出组件利用挤出机周围的空气将主动溢出的水蒸汽和粉尘带出,对产品组分影响小。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蒸汽导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汽斗、排汽管和引风机,排汽斗为倒扣状,排汽斗用于间隔罩设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上方,排汽斗的敞口外缘对应设置在蒸汽出口的外周,排汽斗的收口排汽端与排汽管一端连接,排汽管的另一端与引风机连接。

排气斗与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间隔设置,由于挤出机周围空气温度较高,利用上述高温的蒸汽将蒸汽出口处主动溢出的水蒸汽和粉体带出。上述的引风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将排汽管接入生产环境中现有的除尘等设备的排气管道中。

不同原料组成的产品,其原料中的含水量具有差别,此外,持续一定的引风量还会导致双螺杆挤出机周围的空气流动加快,间接的增加能耗。为了适用于不用产品的水蒸汽去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排汽管上配合设置有风量调节件。作为等效方案,配置单独引风机的水蒸汽导出组件的引风机还可选择变频控制的,基于相同的水蒸汽导出效果,降低能耗。

为了简化流量调节件,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风量调节件为手动调节风门,或者气体流量调节阀;手动调节风门包括风门、调节手柄,风门两侧相对设置有短轴,短轴穿设在排汽管的管壁通孔中,短轴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调节手柄与一短轴连接。手动调节风门或是气体流量调节阀也存在一些使用缺陷,就是溢出的粉尘会不可避免的粘附在风门或者阀芯上,相对而言,手动调节风门的成本更低。

风门和阀芯上粉体长时间积累,会导致剥落,由于排气管的作用,剥落物料块落入挤出机蒸汽出口的几率较大,导致产品不良率增加,因此挤出机的连续生产中或生产前,清除风门或气体流量调节阀中粉体,为了便于实施在线清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排汽管通过伸缩软管段与排汽斗连接,排汽管和排汽斗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排汽管和排汽斗铰接连接,伸缩杆用于调节排汽斗与双螺杆挤出机的间距以及排汽斗的敞口方向,排汽管上设置有振动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振动件为电磁振动器。

为了避免振动件影响管道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排汽管设置在支架上,排汽管由硬质管段和柔性管段首尾连通组合而成,硬质管段与伸缩软管段连接,柔性管段与引风机连接,振动件固定设置在硬质管段的表面,风量调节件配合设置在硬质管段中,硬质管段上还设置有凸耳或凸环,凸耳或凸环通过弹性件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包括挤出机本体,还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蒸汽导出组件。水蒸汽导出组件排汽斗用于间隔罩设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水蒸汽导出组件结构合理,通过设置罩设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上方的排汽斗,并且排汽斗的敞口外缘对应设置在蒸汽出口的外周,与现有技术中相比,该蒸汽导出组件对于挤出机内的压力影响不大,粉体随水蒸汽溢出量小,产品的组成相对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蒸汽导出组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汽斗;2、排汽管;21、硬质管段;22、柔性管段;3、引风机;4、蒸汽出口;5、风量调节件;51、风门;52、调节手柄;53、短轴;54、密封圈;6、伸缩软管段;7、伸缩杆;8、振动件;9、支架;10、凸耳;11、弹性件;12、挤出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水蒸汽导出组件,包括排汽斗1、排汽管2和引风机3,排汽斗1为倒扣状,排汽斗1用于间隔罩设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4上方,排汽斗1的敞口外缘对应设置在蒸汽出口4的外周,排汽斗1的收口排汽端与排汽管2一端连接,排汽管2的另一端与引风机3连接。

上述组件为水蒸汽导出组件的基本结构,为了实现低能耗作业,改进的方案还包括:

排汽管2上配合设置有风量调节件5。

风量调节件5为手动调节风门;手动调节风门包括风门51、调节手柄52,风门51两侧相对设置有短轴53,短轴53穿设在排汽管2的管壁通孔中,短轴53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调节手柄52与一短轴53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排汽管2通过伸缩软管段6与排汽斗1连接,排汽管2和排汽斗1之间连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两端分别与排汽管2和排汽斗1铰接连接,伸缩杆7用于调节排汽斗1与双螺杆挤出机的间距以及排汽斗1的敞口方向,排汽管2上设置有振动件8。

振动件8为电磁振动器。

排汽管2和排汽斗1之间设置有两伸缩杆7,两伸缩杆7在排汽管2和排汽斗1的两侧相对设置。

排汽管2设置在支架9上,排汽管2由硬质管段21和柔性管段22首尾连通组合而成,硬质管段21与伸缩软管段6连接,柔性管段22与引风机3连接,振动件8固定设置在硬质管段21的表面,风量调节件5配合设置在硬质管段21中,硬质管段21上还设置有凸耳10,凸耳10通过弹性件11与支架9连接。具体的,弹性件为橡胶块。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实施例3是基于实施例2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实施例

双螺杆挤出机包括挤出机本体12,还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水蒸汽导出组件。排汽斗1间隔罩设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蒸汽出口4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