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门内加强板多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0483发布日期:2018-11-02 23: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前门内加强板多工位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分为单工位模具和多工位模具。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多工位模具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和输料筒,不能实现自动上料,不能提高加强板的生产效率,没有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不能自动将上模板升起,不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有技术一般是手动打开,不仅工作繁琐,而且工作强度大,没有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升板,不能将成型后的加强板自动推出,不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出加强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门内加强板多工位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设置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和输料筒,不能实现自动上料,不能提高加强板的生产效率,没有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不能自动将上模板升起,不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有技术一般是手动打开,不仅工作繁琐,而且工作强度大,没有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升板,不能将成型后的加强板自动推出,不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出加强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门内加强板多工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且模具本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液口,且上模具的一端与下模板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铰链,所述下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缸,且下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油缸,所述下模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油缸,且下模板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油缸,所述下模板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槽,且下模板的前表面靠近第四油缸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输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所述下模板的一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靠近输料筒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推板,所述输料筒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且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集料通道,所述密封盖的上端设置有输料口,所述成型槽的一端靠近集料通道的一侧设置有输料道,且成型槽的底部设置有升板,所述成型槽所述升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成型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板的内侧边缘与上模具的内侧边缘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上模具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座,且上模具与下模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油缸与推板通过推杆连接,所述推板的宽度与集料通道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升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升板的宽度和长度与成型槽的宽度和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设置了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和输料筒,能够实现自动上料,统一操作,提高了加强板的生产效率,设置了第一电动伸缩杆,能够自动将上模板升起,进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设置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升板,能够将成型后的加强板自动推出,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出加强板,本设计不仅结构新颖,提高了加强板的生产效率,而且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成型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模具本体;2、上模具;3、输料筒;4、输料口;5、第一油缸;6、密封盖;7、铰链;8、第二油缸;9、第三油缸;10、注液口;11、控制开关;12、第四油缸;13、第一电动伸缩杆;14、下模板;15、集料通道; 16、推板;17、推杆;18、成型槽;19、输料道;20、第二电动伸缩杆;21、升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门内加强板多工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2,且模具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板14,上模具2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液口10,且上模具2的一端与下模板14的一端连接处设置有铰链7,下模板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缸5,且下模板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油缸9,下模板14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油缸8,且下模板14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油缸12,下模板14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槽18,且下模板14的前表面靠近第四油缸1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开关11,输料口4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3,下模板14的一端设置有推杆17,推杆17的一端靠近输料筒3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推板16,输料筒3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6,且输料筒3的内部设置有集料通道15,密封盖6的上端设置有输料口4,成型槽18的一端靠近集料通道15的一侧设置有输料道19,且成型槽18的底部设置有升板21,成型槽18升板2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 20,且成型槽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3。

为了实现第一油缸5、第二油缸8、第三油缸9、第四油缸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0自动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油缸5、第二油缸8、第三油缸9、第四油缸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自动升起上模具2,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板14的内侧边缘与上模具2的内侧边缘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3连接,上模具2与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座,且上模具2与下模板14 的一端通过铰链7转动连接。

为了实现通过第一油缸5将原料通过推板16推到成型槽18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油缸5与推板16通过推杆17连接,推板16的宽度与集料通道15的宽度相同。

为了实现加强板成型后,通过升板21自动升起,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0与升板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升板21的宽度和长度与成型槽 18的宽度和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模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2,且模具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板14,下模板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缸5,且下模板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油缸9,下模板14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油缸8,且下模板14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油缸12,能够实现自动上料,提高了加强板的生产效率,输料口4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3,下模板14的一端设置有推杆17,推杆17的一端靠近输料筒3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推板16,输料筒3的内部设置有集料通道15,密封盖6的上端设置有输料口4,原料通过输料口4倒入集料通道15内部,成型槽18的一端靠近集料通道15的一侧设置有输料道19,且成型槽18的底部设置有升板21,成型槽18升板2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0,能够将成型后的加强板自动推出,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出加强板,且成型槽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3,下模板14的内侧边缘与上模具 2的内侧边缘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3连接,上模具2与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座,且上模具2与下模板14的一端通过铰链7转动连接,能够自动将上模板2升起,进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设计不仅结构新颖,提高了加强板的生产效率,而且实用性更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